Workflow
TQC3721(PDE3/4 抑制剂)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生物制药(1177.HK):创新管线步入收获期 驱动业绩高速增长
格隆汇· 2025-08-26 20:06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175.7亿元,同比增长10.7% [1] - 实现归母净利润33.9亿元,同比增长140.2% [1] - 经调整non-HKFRS归母净利润30.9亿元,同比增长101.1% [1] - 预计2025年全年收入327.8亿元,同比增长13.6% [3] 创新产品发展 - 2025年上半年创新产品收入达78亿元,同比增长27.2% [1] - 创新产品收入占比提升至44.4%,增长5.8个百分点 [1] - 上半年2款创新产品获NMPA批准上市:普坦宁(美洛昔康注射液(II))和安启新(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 N01) [1] - 预计2025-2027年创新产品数量将达21/26/35+款 [2] - 预计创新产品收入占比将达50%/55%/60% [2] 治疗领域表现 - 肿瘤板块实现收入66.94亿元,同比增长24.9% [1] - 外科/镇痛板块实现收入31.05亿元,同比增长20.2% [1] - 上半年5款仿制药获NMPA批准上市,仿制药收入保持正增长 [1] 研发管线布局 - 2025-2027年预计有近20款创新产品陆续获批 [2] - 超半数产品潜在峰值销售额达20亿元以上 [2] - 重点产品包括乳腺癌药物TQB3616(CDK2/4/6抑制剂)、TQB2102(HER2双抗ADC) [2] - 慢阻肺新药TQC3721(PDE3/4抑制剂)和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口服药Lanifibranor(泛PPAR激动剂) [2] 战略合作与收购 - 2025年7月全资收购礼新医药 [2] - 礼新医药拥有全球领先的抗体发现与ADC技术平台 [2] - 收购将进一步扩充公司创新管线储备并强化核心技术平台能力 [2]
中国生物制药(01177):2025年半年报点评:创新管线步入收获期,驱动业绩高速增长
西部证券· 2025-08-25 10:58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6]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收入175.7亿元(同比增长10.7%),归母净利润33.9亿元(同比增长140.2%),经调整non-HKFRS归母净利润30.9亿元(同比增长101.1%),利润端增速超预期 [1][6] - 创新产品收入达78亿元(同比增长27.2%),收入占比提升至44.4%(增加5.8个百分点) [1] - 肿瘤板块收入66.94亿元(同比增长24.9%),外科/镇痛板块收入31.05亿元(同比增长20.2%) [1] - 2025-2027年预计创新产品数量达21/26/35+款,收入占比将达50%/55%/60% [2] - 2025年7月全资收购礼新医药,强化ADC技术平台与管线储备 [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5.7亿元 [1][6]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327.8/368.7/411.4亿元(同比增长13.6%/12.5%/11.6%) [3]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1/48.8/51.2亿元(同比增长37.5%/1.5%/4.8%) [3] - 2025年预测每股收益0.26元,市盈率29.08倍 [4] 产品管线进展 - 2025H1获批2款创新药:普坦宁®(美洛昔康注射液(II))、安启新®(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 N01) [1] - 2025H1获批5款仿制药,仿制药收入保持正增长 [1] - 2025-2027年预计近20款创新产品获批,超半数潜在峰值销售额超20亿元 [2] - 重点管线包括:乳腺癌药物TQB3616(CDK2/4/6抑制剂)、TQB2102(HER2双抗ADC)、慢阻肺药物TQC3721(PDE3/4抑制剂)、MASH口服药物Lanifibranor(泛PPAR激动剂) [2] 业务板块表现 - 肿瘤治疗领域收入66.94亿元(同比增长24.9%) [1] - 外科/镇痛领域收入31.05亿元(同比增长20.2%) [1] - 四大治疗领域优势地位巩固 [1]
中国生物制药(01177):经调整净利润显著超预期
浦银国际· 2025-08-19 10:23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维持"买入"评级,上调目标价至9.1港元,潜在升幅15%(当前股价7.91港元)[1][5][6] - 基于DCF估值模型(WACC:8.2%,永续增长率:3%)[5] 财务表现 - 1H25总收入175.7亿元(+10.7% YoY,+35.3% HoH),创新药销售增长27.2% YoY [2] - 经调整Non-HKFRS归母净利润30.9亿元(+101.1% YoY),显著超预期,主要因科兴分红收益翻倍至13.52亿元(1H24:6.76亿元)[2] - 剔除科兴分红影响后,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约13% YoY [2] - 毛利率提升至82.5%(+0.4 ppts YoY),经调整净利率17.6%(+7.9 ppts YoY)[2] - 肿瘤板块增速最快(+24.9% YoY),外科镇痛次之(+20.2% YoY)[2] 创新药发展 - 创新产品收入占比达44.4%(78亿元,+27.2% YoY),全年有望提升至50% [3] - 亿立舒和贝莫苏拜全年收入均有望达8亿元(2024年:5亿元)[3] - 现有19个创新品种,下半年预计新增2个(CDK2/4/6抑制剂、HER2抑制剂)[3] - 预计2025年创新药收入增速30%+ [3] 研发管线与BD进展 - 首个出海授权BD有望近期落地,TQC3721(PDE3/4抑制剂)短期出海希望最大 [4] - 多款创新药物将迎数据读出:包括TQB3616乳腺癌3期数据(2025 ESMO)、TQB2102 HER2+乳腺癌1b期数据(2025 ESMO)等 [4] - TQB2102(HER2双抗ADC)、TQB3616(CDK2/4/6)等具备出海潜力 [4] 盈利预测 - 上调2025E/2026E/2027E经调整净利润至53/58/65亿元,主要因BD收入纳入模型及创新药收入增速上调 [5] - 预计2025E营业收入356.54亿元(+23.5% YoY),归母净利润55.69亿元(+59% YoY)[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