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800航空碳纤维

搜索文档
对话“十四五”|中国制造,惠及全球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4 04:54
中国制造业"十四五"成就与"十五五"展望 核心观点 - "十四五"期间中国制造业在多个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包括国产大型游轮、C919客机、T800航空碳纤维等,打破外国垄断并降低"卡脖子"风险 [1] - 中国制造业研发水平、生产效率、供应链管理等综合竞争优势显著提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1] - 中国拥有全球最齐全工业门类,22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全球第一,具备全产业链自主生产能力 [2] - "十四五"科技创新成果如10米超大采高液压支架、量子计算原型机等为未来经济增添想象力 [3] 制造业全球地位 - 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拖拉机到高铁均能自主生产且质量优异 [2] - 中国制造体系规模大、韧性强,优质工业品不仅改善本国生活,还稳定全球产业链并降低各国发展成本 [2] - 中国制造业发展经验正带动更多经济体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2] "十四五"基础与"十五五"方向 - "十四五"在新兴产业、供应链韧性、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领域取得成绩,但仍有内外矛盾待解 [3] - 未来需增强三大能力:把握技术变革机遇(如前沿技术研发)、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内涵式增长)、保障产业链安全(构建韧性供应链) [4][5] - 需推动制造业从规模扩张向技术研发转型,并通过制度型开放优化营商环境 [4][5] 技术创新突破 - 多个全球首个/唯一技术成果涌现,如"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机、"东方超环"核聚变装置等 [3] - 技术突破使中国制造业从国际分工跟随者向主导者转变,部分细分领域已居世界最前列 [1]
中国制造,惠及全球(对话“十四五”)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3 21:50
制造业历史性突破 - "十四五"期间中国制造业在重点领域实现多项全球首个和第一的突破 包括国产大型游轮"爱达·魔都号"下水 C919大型客机商业飞行 T800航空碳纤维投产 有效降低被"卡脖子"风险[1] - 中国制造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由跟随参与向主导引领转变 研发水平 生产效率 工艺水平 管理水平 市场营销水平 供应链管理水平 产业配套能力 劳动力素质等综合竞争优势显著提升[1] 工业体系完备性 - 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220多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2] - 制造业体系门类齐全产值规模巨大 从手机平板服装到汽车钢铁化肥飞机船舶高铁工程机械均可自主生产 依靠自身技术工艺能力和配套体系生产几乎全部工业产品[2] 全球产业链贡献 - 中国制造体系全规模大韧性强质量高 优质工业品大幅改善本国人民生活 同时降低各国经济发展成本 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世界经济回暖作出巨大贡献[2] - 制造业自身发展和转型经验带动更多经济体参与国际产业分工 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升[2] 科技创新成果 - "十四五"期间涌现10米超大采高智能化液压支架 "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 "东方超环"核聚变实验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为全球经济增添发展想象力[3] 未来发展基础 - "十四五"时期制造业规模持续做大质量不断提高 在新兴产业发展 供应链韧性提升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国际投资和全球布局等领域取得优异成绩[3] 未来发展方向 - 需增强把握技术变革机遇能力 形成全球唯一稀缺领先的前沿技术配套产业和应用场景 孕育符合新一轮工业革命趋势的新增长点[4] - 需增强破解体制机制障碍能力 推动从规模扩张技术模仿产业梯度转移等外延式增长 向技术研发区域协作等内涵式增长转变[4] - 需增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能力 构建网络紧密连接数据畅通流动优势充分发挥的产业链价值链 形成韧性更强活力更足的完整供应链体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