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i 语音助手

搜索文档
当其他人担心人工智能泡沫时,谷歌却在赚钱
美股研究社· 2025-08-29 14:33
核心观点 - 谷歌的AI投资正在创造可观营收 未来增长潜力被市场低估 当前估值水平显著低于同行 [1][7][8][10][12] 业务表现 - 2025年二季度谷歌服务同比增速12% 谷歌云同比增速32% [1] - 2025财年资本支出指引从750亿美元上调至850亿美元 [1] AI投资争议 - 科技巨头2025财年AI领域合计支出约3640亿美元 [2] - 部分投资者担忧AI投资无法转化为预期营收 认同"AI泡沫论" [5] - OpenAI CEO称AI处于市场泡沫中 [5] AI实际效益 - 供应链管理领域41%使用AI的公司成本降低10%-19% [5] - 营销销售团队20% 制造部门32% 人力资源25%实现类似幅度成本节约 [5] - 2023年33%企业通过生成式AI削减成本 12%企业借此开辟新收入来源 [5] - 微软在呼叫中心引入AI节省5亿美元开支 [7] - IBM数据显示个性化方案可降低客户获取成本最多50% [7] - 英国职场人士采用AI每年可节省122小时 [7] - 谷歌50%代码由AI编写 [7] 商业合作进展 - 与Meta签订六年价值100亿美元的云服务合同 [7] - 正争取与AWS、微软Azure达成大型云基础设施合作 [7] - 苹果初步洽谈将Gemini AI整合至新版Siri [7] - OpenAI计划借助谷歌云满足算力需求 [8] - 甲骨云扩大合作 通过OCI使用谷歌AI模型 [8] - 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签署10年协议使用谷歌云基础设施 [8] 市场竞争地位 - 谷歌云市场份额排名第三 [8] - AI工具和生态系统协同效应有望抢占更大市场份额 [8] 估值水平 - 企业价值/EBITDA比率在同行中最低 [10] - 市销率处于很低水平 [10] - 非GAAP市盈率FY1为20.85 FY2为19.45 FY3为17.27 [13] - 非GAAP市盈率TTM为22.06 显著低于Meta的27.30、苹果的31.59、微软的36.81和亚马逊的34.86 [13] - 非GAAP前瞻市盈率20.84 低于Meta的26.87、苹果的31.06、微软的32.36和亚马逊的34.73 [13]
国证国际港股晨报-20250610
国证国际· 2025-06-10 05:27
报告核心观点 - 贸易谈判首日气氛良好,预期谈判结果利好市场情绪,港股有力挑战 5 月中高位;金力永磁全年业绩有望高增,H 股相对 A 股仍有折价,建议投资者关注 [2][7][11] 港股市场表现 - 周五调整后,港股昨日高开高走,恒指高开 185 点,收报 24181 点,升 388 点或 1.63%,恒生科指升 2.78%,跑赢大盘,主板成交 2458 亿元,较周五增加 4.3% [2] - 港股通交易连续九日净流入,但规模明显减少,北水全日净流入 7.17 亿港元,较上日减少 89.4%,净买入最多为信达生物、美团、理想汽车,净卖出最多为腾讯、小米、阿里 [2] - 12 个恒生综合行业指数中 10 个上升 2 个下跌,领涨板块为医疗保健、可选消费、工业制品及金融,涨幅 4.81%-1.69%,跑赢恒生综指;下跌板块为材料及公用事业,跌幅分别为 1.06%及 0.29% [2] 美股市场表现 - 美股昨晚冲高回落,收市变动不大,投资者观望中美贸易谈判进展,道指、标指及纳指分别跌 0.00%、升 0.09%及升 0.31%,科技股表现较佳 [3] - 苹果开发者大会推出多项新产品及新功能,但 Siri 语音助手 AI 升级短期不推出,苹果宣布 Apple Intelligence 新功能,允许第三方开发者整合 LLM 到 App 中,苹果股价由涨 1%收市倒跌 1.2% [3] 债务上限与贸易谈判相关情况 -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表示,若债务上限不变,政府可能在 8 月中旬至 9 月底耗尽偿付资金,较 3 月预测推迟至少两周,共和党法案赋予财政部额外借款权,正在参议院审议 [4] - 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美国举行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历时六小时,美方称气氛良好、富有成果,第二轮会议今日下午 5 时继续,美方有意撤销部分科技产品对华出口禁令,换取中方放宽稀土出口管制 [4][5] 金力永磁公司情况 - 产能持续提升,2024 年底产能 3.8 万吨/年,预计 2025 年达 4 万吨,力争 2027 年达 6 万吨,产能利用率超 90%,一季度磁材毛坯、成品产量及销量同比均增超 40%,预计 2025 年产量有 20-30%同比提升 [9] - 毛利率大幅提升,今年一季度毛利率 15.7%,去年同期 10%,同比大幅提升、环比小幅提升,若上游稀土价格稳定,毛利率有望逐步修复回升 [9] - 新能车占比超 50%,下游新能车稀土永磁收入占比超 50%,节能变频空调和 3C 占比提升,风力发电机占比下降,布局人形机器人,与国际知名汽车制造商研发,具备生产能力,有望成增长极,高端产品结构优化利于提升毛利率 [10] - 出口管制影响可控,2025 年一季度出口销售占总收入 17%,对美出口约 7%,公司积极申请许可,虽审批影响出口时间,但中长期需求不受影响 [10] - 公司有望量利双增,2022-2024 年收入分别为 71.66/66.87/67.63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02/5.63/2.91 亿元,今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达 1.61 亿元,预计 2025-2027 年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 6.66/8.98/11.25 亿元,港股对应调整后市盈率分别为 26.51/19.40/15.45x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