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ud NotePin

搜索文档
AI不付费就是“废品”,海外卖爆的AI硬件Plaud带着新品杀回国内
钛媒体APP· 2025-09-25 06:07
AI时代,在革新原有的智能终端同时,大家也都在寻找AI时代的新硬件和新机遇。只是,虽然有类似 于AI Pin等新形态产品的面世,但最终都被市场验证是个失败品。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家来自深圳的公司很特别,从对话智能角度切入,推出的AI纪要产品早前已在全 球热销,也成为市场公认的最成功的AI硬件之一,并得到了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的认可, 称"真正适合商业化的AI创业项目往往具有技术稳定的特点,Plaud就具有大规模商业化落地前景。" 公开资料显示,Plaud以录音设备为切入点,曾推出全球首款且销量第一的卡片式AI纪要产品Plaud Note 以及可穿戴式产品Plaud NotePin,年收入超1亿美金。日前,Plaud正式宣布入局中国市场,上架开售 Plaud NotePin S、Plaud Note Pro和Plaud Note三款产品,售价分别为1249元、1299元和1149元。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统一市场。我们对中国市场的商业化有一定期待,但在这方面会时刻保持冷静克 制,不太希望因为商业上的诉求,从而去影响我们对于用户的服务或产品体验,我们永远都会秉持说是 不是先能服务好用户。"Plaud合伙人兼全 ...
以对话重塑智能边界:Plaud揭示背后的“三高”哲学与产品信仰
环球网资讯· 2025-09-25 04:31
公司市场进入与产品发布 - 全球原生科技公司Plaud于9月23日正式宣布进入中国大陆市场 同步发售三款核心产品Plaud Note Pro、Plaud Note及可穿戴式AI纪要产品Plaud NotePin 其中升级版Plaud NotePin S为国内首发 [2] - 公司自2023年产品上市以来已在全球170个国家售出百万台设备 目标用户为高对话依赖、高知识密度、高决策杠杆的"三高"人群 包括企业高管、医生、律师、金融从业者等 [4] 产品定位与技术策略 - 公司坚持全球统一产品形态与核心体验 在中文语言转写方面采用国内优化模型 但在信息整合与推理能力方面与海外版存在3-6个月时间差 通过整合多个顶级模型确保输出质量 [5] - 产品采用非Type-C接口系因追求极致轻薄设计 Plaud Note Pro厚度仅2.99毫米 重量30克 Type-C接口物理空间难以容纳 团队正在寻找解决方案 [6][7] - 已实现多模态能力 支持一边录音一边拍照 APP可捕捉音频、文本、图片并通过"一键标记"获取上下文 Plaud Intelligence整合多模型 支持112种语言转写和3000+行业模板 [9] 定价策略与价值主张 - 国内AI纪要产品市场存在799元、999元竞品 Plaud Note Pro定价约1100-1200元 公司强调不参与价格竞争 坚持使用顶级麦克风、最优材料和最强AI模型构成价值基础 [8] - 拒绝提供纯软件服务 坚持软硬结合路径 认为单纯做软件需分散精力维护多平台 重点在于提供稳定智能跟进 [8] 技术发展方向 - 明确不会自研模型或进行SFT微调 坚持使用最强通用智能 未来方向是强化Memory与Context构建 注重长期记忆积累和上下文关联 [10] - 产品设计哲学强调稳定性与真实可用性 而非炫技 通过"一键标记"功能实现实时关键信息标记 保证100次稳定输出可信结果 [7][9]
对话 Plaud 莫子皓:你还记得 PMF 的感觉吗?
Founder Park· 2025-09-25 01:03
Plaud 在招兵买马,疯狂招人。 他们去年赚了一亿多美金,今年能赚两亿多。 怎么理解这个数字的价值?如果你在国内融资,几乎不可能拿到比这更多的美元。 不过 Plaud 没那么需要融资,它是全世界最成功的 AI 硬件 Startup。约 150 美金的录音卡片,卖给了全球超过 100 万人,引来大厂效仿,甚至还有美国团 队跑来中国找供应商。 你不好奇吗?为什么? 莫子皓是 Plaud 中国区 CEO,也是负责 AI 产品和研发的合伙人。加入之前,他「看到了真实的数据,一年增长四倍。这就是 PMF。」 硬件的销售带来的用户,稳定、真实、有粘性,还高净值。他们有真实的需求,用 Plaud 记录了密度和价值极高的信息,对他们个人至关重要的信息。所 有这些,用今天流行的话说,就是 context。 过去的东西任由行业 follow 和 copy,对 Plaud 来说,这些竞争来得太慢了,他们无瑕顾及。 我们更好奇的是,在 PMF 的助推下,在这丰沃的用户 context 土壤上,Plaud 可以做什么?他们「误打误撞」发现和解锁的下一个关卡,是什么? 以下是我们与莫子皓的对话内容,经 Founder Park 编辑整 ...
Plaud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同步发售三款产品
环球网· 2025-09-24 02:09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9月23日消息,Plaud于日前宣布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并同步推出三款产品:Plaud Note Pro、Plaud Note以及可穿戴式产品Plaud NotePin。随着此次Plaud正式进入国内市场,升级后的Plaud NotePin S也将在国内首发。 据介绍,新发布的Plaud Note Pro采用全新人机交互方式,带来人与AI的实时协同。多模态输入中的"一键标记"功能,在不打断对话场景的情况下,轻按按 钮一键标记,就可以实时将重要信息同步给大模型,使得大模型能够理解语境,了解人的意图。这一功能可实现人与大语言模型(LLMs)实时对齐、捕捉 关键想法与决策的交互。 导语:智能双录音模式通过算法可自动识别通话或面对面对话场景,无需手动切换,带来各类场景下的无缝录音体验。 具体来看,Plaud Note Pro的智能双录音模式通过算法可自动识别通话或面对面对话场景,无需手动切换,带来各类场景下的无缝录音体验。专业级性能的 Plaud Note Pro,采用4个全向MEMS麦克风阵列设计,搭配AI声学波束成型技术,可在最远5米范围内以专业录音棚级的能力对音频进行捕捉,这一切功 能, ...
1 亿美元 ARR、不设 AI 硬件产品经理,Plaud 如何拿下全球百万用户?
AI前线· 2025-08-25 06:24
AI硬件市场现状与挑战 - 2023年被称为AI硬件元年,但2024年市场热度下降,代表性产品如Humane AI Pin被惠普以1.16亿美元收购,Rabbit R1在套壳安卓丑闻曝光后每日活跃用户仅5000人,行业面临消费者需求不足的挑战 [2] Plaud产品表现与定位 - Plaud Note推出一年后实现30万台交付和1亿美元年度经常性收入(ARR),2024年7月全球出货量达100万台,用户月均使用超30小时,年均为用户节省260小时并创造约8845美元潜在价值 [3] - 公司定位为大模型企业而非硬件厂商,硬件仅作为获取用户context的入口,核心优势在于软硬件结合与智能处理能力,自称"真正有用户在用的产品"且无直接竞争对手 [4][28][31] - 技术团队超300人,重点优化蓝牙稳定性、收音距离、语音识别准确性及大模型效果控制,产品每周迭代更新,通过多模态升级增强context获取能力 [30][36][26] 产品设计理念与差异化 - 突破传统"从用户场景出发"的设计逻辑,主动探索智能边界,开发用户"想不到但觉得好用"的功能,例如会议场景中识别敷衍情绪等非显性需求 [42][43] - 核心差异在于"可用与不可用的差别",强调将录音转化为生产资料并通过大模型挖掘价值,而非仅聚焦录音功能本身 [29][38] - 硬件成败关键为弥补短板(用户体验全流程需达90分以上),软件需发挥长板,通过多Agent架构实现智能辅助决策而非完全替代人工 [32][40] 市场战略与用户画像 - 专注工作场景(如医疗会议、保险销售),用户画像为高决策杠杆的对话密集型职业,全球用户习惯一致仅针对政策要求做本地化适配 [27][51][52] - 不追求低价模式,通过产品价值驱动增长,认为AI硬件抄袭难度低于软件,但护城河在于真实用户价值而非技术壁垒 [50][53] - 行业趋势被低估,智能杠杆效应尚未完全释放,2024-2025年仍处于智能应用的早期阶段 [54] 人才与组织策略 - 招聘标准为聪明、正直、有野心,弱化学历要求,强调实际能力与项目经验 [16][17] - 团队结构无专门AI硬件产品经理,由大模型产品研发团队统揽,成员来自互联网大厂且具备多领域硬件使用经验 [14][21][15]
不见投资人,年入1亿美金,一款AI录音机的10倍增长神话
36氪· 2025-06-03 08:23
公司发展历程 - 2021年创始人许高发现Google语音转文字应用"Live Transcribe"下载量超10亿,但存在功能缺陷,萌生创业想法[5] - 2022年创立Plaud AI并发布首款支持手机控制、具备IoT能力的录音笔产品,半年内实现盈利[8][9] - 2023年6月推出AI智能录音笔Plaud Note,支持无线控制和ChatGPT集成,推动营收十倍增长[11][13] - 2024年8月推出可穿戴式AI录音机Plaud NotePin,形成产品矩阵覆盖不同场景[36] 市场机会与产品定位 - 海外录音笔市场功能迭代停滞十年,35%国内录音笔已支持实时转写但海外无竞品[6] - Plaud Note定位为全球首款搭载ChatGPT的录音笔,支持60种语言转写和内容结构化整理[24][25] - 产品定价159美元(行业均价3倍)仍实现品类销售额第一,订阅服务另收9.9美元/月[13][28] - 2024年公司年化收入达1亿美元,全球出货量近70万台[13] 产品技术特性 - 采用Magsafe磁吸设计,厚度仅2.9-3毫米,支持30小时连续录音和480小时音频存储[22] - 内置三麦克风阵列和AI降噪算法,录音内容可自动同步云端[22] - 通过API打通Salesforce等SaaS工具,实现语音数据跨平台同步[28] - 推出NotePin采用药丸形机身,搭配多种配件适配医疗、建筑等专业场景[36] 行业竞争格局 - 传统录音笔厂商(索尼/Olympus等)功能迭代停滞,智能手机原生功能构成潜在威胁[6][38] - 消费电子创新从参数竞争转向用户体验闭环构建,需深度绑定场景需求[27][35] - 硬件赛道面临"三明治困局":上有手机厂商功能挤压,下有白牌厂商价格战[35] 资本态度与商业模式 - 公司连续两年十倍增长但未公开融资,创始人拒绝多数投资机构接触[14] - 早期消费科技项目因需求验证不足难获投资,但爆发后企业往往具备自造血能力[32][33] - 采用"硬件+订阅"双收入模式,通过场景化产品矩阵建立差异化壁垒[28][36] 行业趋势洞察 - 中国硬件公司全球化过程中,产品成功关键转为场景适配与用户体验闭环[15][27] - 硬件创新进入模糊地带,静态市场分析难以预测用户认知与情感诉求的动态变化[35] - 短暂时间窗口内需快速建立规模优势,否则面临手机厂商功能替代风险[38]
不见投资人,年入1亿美金,一款AI录音机的10倍增长神话
36氪· 2025-06-03 01:34
作者|黄楠 半年内,公司实现了盈利。 自此,Plaud.AI进入了无人之地。 编辑|袁斯来 回溯至两年前,鲜少有人能预见,一款贴在iPhone背后的AI卡片录音机,能让一家年轻的公司几年内席卷海外市场。 2021年,年轻的连续创业者许高正在寻找第四次创业方向。他发现,Google上一个名为"Live Transcribe"的APP下载量超过10亿。 这是一个实时语音转文字的应用,基于自动语音识别技术(ASR),可将实时对话内容转录为文本,但由于无法储存音频或文字,因此还需将信息挪移至 Google Pixel上才能使用。 语音转文字显然是个刚需。国内录音笔中支持实时转写的AI录音笔占比超35%。 吊诡的是,在海外没有一款硬件能解决这个问题。录音笔大厂索尼、Olympus、Philips的产品迭代停滞将近十年,功能上仍以单一录音为主,并没有实时转 写、多场景适配、智能降噪等技术。 这是一个绝佳的时机。 关注到海外人群对语音转文字工具的迫切需要,许高创立Plaud.AI并以录音设备为切入点,在次年发布了首款支持手机控制、具备IoT能力的录音笔产品。 2023年6月,Plaud.AI推出了搭载AI功能、可无线控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