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Leqembi
icon
搜索文档
LLY Gets EU Approval for Alzheimer's Drug & FDA Nod to Cancer Therapy
ZACKS· 2025-09-26 15:35
Key Takeaways Eli Lilly won EU marketing approval for Kisunla to treat early symptomatic Alzheimer's disease.The approval was backed by TRAILBLAZER studies showing Kisunla slowed cognitive and functional decline.The FDA also clears Inluriyo for ER , HER2- breast cancer with ESR1 mutations after prior endocrine therapy.Eli Lilly and Company (LLY) announced that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EC) has granted marketing authorization to Kisunla (donanemab) for the treatment of early symptomatic Alzheimer's disease (A ...
Biogen Gets EU Nod for First Postpartum Depression Drug
ZACKS· 2025-09-18 14:21
欧洲监管批准 - 欧洲委员会批准Zurzuvae用于治疗成人产后抑郁症 成为欧盟首个且唯一获批的产后抑郁症治疗药物[1] - 该口服药物需每日服用一次 疗程为14天[1] - 美国FDA已于2023年8月批准该药物用于类似适应症[1] 临床试验数据 - 批准基于III期SKYLARK研究结果 该研究达到主要终点和所有关键次要终点[2] - 数据显示与安慰剂相比 Zurzuvae最早在第3天就显现抑郁症状快速缓解效果 并持续至第45天[2] - 产后抑郁症是欧洲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 估计该地区20%的近期妊娠女性出现产后抑郁症症状[2] 商业化表现 - Zurzuvae在美国自2023年12月商业化上市以来销售表现强劲[6] - 2025年第二季度该药物销售额达4640万美元 环比增长68% 超出公司内部预期[6][7] - 在美国市场 Biogen与Supernus Pharmaceuticals平均分摊商业化利润和亏损 在非美国市场(除日本、台湾和韩国)Biogen记录产品销售额并向Supernus支付特许权使用费[5] 产品管线地位 - Zurzuvae是Biogen四个新产品上市之一 其他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药物Leqembi、弗里德赖希共济失调药物Skyclarys和ALS药物Qalsody[8] - 这些新产品有望推动公司长期增长复苏[8] 公司股价表现 - 今年以来Biogen股价下跌5% 同期行业增长3%[3] 行业比较标的 - ANI Pharmaceuticals2025年每股收益预期从653美元上调至725美元 2026年从707美元上调至774美元 年内股价上涨72%[10] - ANI Pharmaceuticals过去四个季度每股收益均超预期 平均超出22.66%[11] - CorMedix2025年每股收益预期从110美元上调至152美元 2026年从146美元上调至212美元 年内股价上涨37%[11] - CorMedix过去四个季度每股收益均超预期 平均超出34.85%[11]
奥特曼“续命”大计:押注让大脑变年轻的药物,预计年底临床试验
量子位· 2025-09-16 04:05
奥特曼投资Retro Biosciences - 奥特曼加大对旧金山生物技术初创公司Retro Biosciences的投资 该公司致力于将人类寿命延长10年 [3] - 奥特曼此前提供全部1.8亿美元(约13亿人民币)种子轮融资 显示其对该公司的全力支持 [4] - 公司与OpenAI合作开发GPT-4b-micro模型 可将普通细胞转化为干细胞 专为蛋白质工程设计 [5] 公司研发进展与临床试验 - 计划2025年底启动首个人体临床药物试验 首批试验患者将服用代号RTR242的实验性药物 [8][12] - 已完成澳大利亚临床试验地点选址与实验室供应商遴选 首位受试者预计今年年底完成入组 [19] - RTR242通过清除与阿尔茨海默症和帕金森症相关的细胞垃圾来重启老年人停滞的自噬过程 从而清理脑细胞损伤 [17] 技术机制与策略 - RTR242针对细胞自噬机制 该机制类似细胞的垃圾处理和回收系统 通过溶酶体降解受损细胞器和错误折叠蛋白质 [16] - 公司采取平衡策略 既开发针对特定疾病的药物(如RTR242) 也探索通过AI实现重大范式转变的激进方案 [22][23][24] - GPT-4b-micro将干细胞重编程标志物的表达效率提升50倍 显示AI在抗衰老疗法中的颠覆性潜力 [29] 公司目标与融资计划 - 终极目标是为人类增加10年健康寿命 而非单纯延长预期寿命 旨在让人们始终保持健康、警觉和活力 [33][34] - 公司明确A轮融资目标为10亿美元 若成功将进入长寿创业公司行列 [35][36] - 目前除RTR242外 还有针对白血病的RTR890疗法和针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RTR888疗法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 [34] 行业背景与团队 - 长寿科技行业包括杰夫·贝索斯支持的Altos Labs 该公司已募集超30亿美元资金 [37] - 公司共同创始人丁胜为清华药学院创始院长 以干细胞研究闻名 [41][42] - CEO贝茨-拉克鲁瓦曾带领团队打造世界最小Windows电脑 拥有超100项专利 并曾在YC担任兼职合伙人 [44][45]
Will AbbVie's Neuroscience Portfolio Continue to Aid Top-line Growth?
ZACKS· 2025-09-04 14:21
核心观点 - 艾伯维已建立强大的神经科学业务组合 该业务在2025年上半年贡献超过17%的总销售额并实现21%的同比增长 主要驱动力包括肉毒杆菌治疗剂、Vraylar以及新偏头痛药物 同时通过收购策略持续扩充管线[1][2][5] - 公司通过战略性收购增强研发管线 包括以12亿美元收购Gilgamesh Pharmaceuticals的抑郁症候选药物 以及14亿美元收购Aliada Therapeutics的阿尔茨海默病抗体药物[4] - 神经科学领域存在激烈竞争 主要参与者包括渤健和强生 前者拥有FDA批准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Leqembi和产后抑郁口服药Zurzuvae 后者拥有明星产品Spravato和Invega Sustenna 并通过收购获得抗抑郁药Caplyta[6][7] 财务表现 - 神经科学部门在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21% 占总销售额比重超过17%[2] - 肉毒杆菌治疗剂和Vraylar销售增长显著 新药Ubrelvy和Qulipta采用率提升 抵消了Duodopa销售下滑的影响[2] - 新上市帕金森药物Vyalev目前销售额较低 但预计未来对总收入贡献将增加[3] 产品管线 - 偏头痛药物Ubrelvy和Qulipta呈现增长势头[2] - 帕金森治疗药物Vyalev已于2025年初在美国商业上市[3] - 通过收购获得处于中期研究阶段的迷幻化合物(针对重度抑郁症)和研究性阿尔茨海默病抗体药物[4] 行业竞争格局 - 渤健正从多发性硬化症业务转型 通过与卫材合作销售阿尔茨海默病药物Leqembi 并拥有FDA唯一批准的口服产后抑郁症治疗药物Zurzuvae[6] - 强生拥有明星抗抑郁鼻喷雾剂Spravato和抗精神病药物Invega Sustenna 2025年4月完成对Intra-Cellular Therapies的收购 获得已获批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抑郁症的药物Caplyta 该药针对重度抑郁症的第三项适应症正接受FDA审查[7] 估值表现 - 公司股价年内表现优于行业[8] - 基于市盈率估值 公司远期市盈率为15.59倍 略高于行业平均的14.84倍 并高于其五年均值12.82倍[11] - 2025年和2026年每股收益预测在过去30天内略有上调[12]
Algernon Pharmaceuticals Announces Name Change to Algernon Health
Globenewswire· 2025-09-04 11:00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宣布更名为Algernon Health 以反映其专注于阿尔茨海默病诊断市场的战略调整 [1][2] - 公司计划在北美建立专业神经影像诊所 配备美国FDA批准的优化脑部专用PET扫描系统 用于检测淀粉样斑块 [2] - 新诊所将提供显著低于标准PET/CT设备的辐射剂量 且PET扫描服务受美国医疗保险、医疗补助和私人保险覆盖 [2] 市场机会与商业模式 - 淀粉样斑块检测是使用Kisunla或Leqembi两种FDA批准疗法的必要前提 这两种单克隆抗体疗法由礼来、卫材和渤健开发 同样受保险覆盖 [3] - 美国现有PET/CT扫描设备主要优先用于癌症诊断和心脏成像 导致AD诊断市场扫描设备供应不足 [6] - 公司诊所还将为其他痴呆症、癫痫、神经肿瘤和运动障碍提供脑部PET扫描 以扩大医疗服务范围和诊所收入 [5] - 目前有162种AD药物正在研发中 公司可为制药公司和合同研究组织提供脑部专用PET扫描成像服务 作为另一收入来源 [7] 业务结构与资产 - 公司作为母公司 旗下全资子公司Algernon NeuroScience正在推进用于中风和创伤性脑损伤的DMT迷幻药物项目 [9][11] - 公司持有美国私营药物研发公司Seyltx的20%股权 该公司正在开发慢性咳嗽药物Ifenprodil [9][11] - 公司正在重新评估其慢性肾病药物再开发项目 以repirinast作为先导分子 [9]
Rolling sBLA initiated to the U.S. FDA for Leqembi® Iqlik™ (lecanemab-irmb) as a subcutaneous starting dose for the treatment of early Alzheimer's disease under Fast Track status
Prnewswire· 2025-09-03 03:01
监管申请进展 - 卫材公司已向美国FDA启动Leqembi Iqlik(lecanemab-irmb)皮下自动注射器作为每周起始剂量的滚动提交补充生物制剂许可申请(sBLA)[1] - 该申请基于皮下给药lecanemab在多种剂量下的评估以及第3阶段Clarity AD开放标签扩展中的子研究[2] - 若FDA批准500毫克皮下给药方案(两次250毫克注射),该自动注射器可用于每周一次起始剂量给药,替代每两周一次的静脉注射方案[2] 产品特性与优势 - Leqembi Iqlik若获批起始剂量,将成为首个且唯一从治疗开始即可提供居家注射的抗淀粉样蛋白疗法[1] - 当前每次Leqembi Iqlik自动注射器注射时间约为15秒[2] - 皮下制剂有望减少与静脉注射相关的医疗资源需求,如输液准备和护士监护,同时简化阿尔茨海默病整体治疗路径[2] 适应症与机制 - Leqembi在美国适用于治疗轻度认知障碍或轻度痴呆阶段(统称为早期AD)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2] - Leqembi通过靶向淀粉样斑块和原纤维两种方式对抗阿尔茨海默病,可能影响下游tau蛋白[3] - 原纤维被认为是Aβ最具毒性的形式,对神经元造成损伤并影响认知功能[14] 商业化与合作 - Leqembi目前已在48个国家获得批准,另有10个国家正在接受监管审查[3][7] - BioArctic与卫材自2005年起就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开展长期合作,最重要协议包括2007年签署的lecanemab抗体开发与商业化协议及2015年签署的Leqembi备份抗体协议[10] - BioArctic有权在北欧地区与卫材共同商业化lecanemab,且无需承担阿尔茨海默病适应症的开发成本,有权获得监管批准相关付款、销售里程碑付款及全球销售特许权使用费[10] 研发背景 - Leqembi是BioArctic与卫材长期合作的成果,抗体由BioArctic基于Lars Lannfelt教授对阿尔茨海默病Arctic突变的研究成果原始开发[4] - 自2020年7月起,卫材针对临床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lecanemab第3阶段临床研究(AHEAD 3-45)正在进行,该研究于2024年10月完成招募[8][9] - 自2022年1月起,由华盛顿大学医学院主导的显性遗传阿尔茨海默病(DIAD)Tau NexGen临床研究正在进行,lecanemab作为骨干抗淀粉样蛋白疗法被纳入[9]
Eli Lilly's New Drugs Beyond Mounjaro and Zepbound Boost Sales
ZACKS· 2025-09-02 15:06
核心观点 - 礼来公司凭借GLP-1药物Mounjaro和Zepbound的成功实现显著市值增长 同时新获批药物Omvoh、Ebglyss、Kisunla和Jaypirca在2025年上半年贡献超5.4亿美元收入 并通过适应症扩展和地域扩张持续推动收入增长 [1][2][5][11] - 公司面临多领域激烈竞争 包括Omvoh需对抗艾伯维和强生产品 Kisunla与Leqembi直接竞争 Jaypirca面临老牌BTK抑制剂挑战 Ebglyss对标赛诺菲/再生元Dupixent [7][8][9] - 尽管股价年内下跌4.6% 但估值仍高于行业水平 2025年及2026年每股收益共识预期分别上调至22.97美元和30.95美元 反映市场对增长前景的乐观预期 [10][11][13][14] 新药收入贡献 - Omvoh在2025年上半年收入1.119亿美元 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2][3] - Ebglyss同期收入1.471亿美元 针对中重度特应性皮炎 [2][3] - Kisunla同期收入7010万美元 用于早期症状性阿尔茨海默病治疗 [2][3] - Jaypirca同期收入2.153亿美元 作为BTK抑制剂治疗套细胞淋巴瘤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3] - 四款新药上半年总收入超5.4亿美元 成为除GLP-1药物外重要增长驱动 [11] 研发管线进展 - Ebglyss开展III期研究 针对常年性过敏原和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新适应症 [4] - Jaypirca(pirtobrutinib)正在研究更早治疗线应用 以扩大CLL和MCL适应症使用范围 [4] - 口服雌激素受体降解剂imlunestrant处于美欧监管审查阶段 用于治疗ER+HER2-转移性乳腺癌 [6] - 新适应症和地域批准有望进一步提升这些药物销售额 [5] 市场竞争格局 - Omvoh作为IL-23抑制剂 面临艾伯维Humira、Skyrizi、Rinvoq及强生Stelara的激烈竞争 [7] - Kisunla主要竞争对手为卫材/百健Leqembi 两者均靶向淀粉样蛋白 Leqembi已获日本、中国和欧盟批准 且2025年1月获FDA批准减少静脉给药频率版本 [8] - Jaypirca需与艾伯维/强生Imbruvica及阿斯利康Calquence等老牌BTK抑制剂竞争 [9] - Ebglyss关键竞品为赛诺菲/再生元Dupixent 后者是中重度特应性皮炎领域热门生物制剂 [9] 财务表现与估值 - 公司股价年内下跌4.6% 同期行业指数上涨1.3% [10] - 远期市盈率25.87倍 显著高于行业14.78倍 但低于五年均值34.54倍 [13] - 2025年每股收益共识预期30天内从22.04美元上调至22.97美元 增幅达4.65% [14][15] - 2026年每股收益共识预期同期从30.88美元微调至30.95美元 [14][15]
Biogen Secures FDA Nod for Subcutaneous Maintenance Dosing of Leqembi
ZACKS· 2025-09-01 15:36
FDA批准Leqembi新剂型 - FDA批准Biogen旗下Leqembi的皮下注射自动注射器版本(品牌名Leqembi Iqlik)作为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每周维持剂量选项[1] - 患者完成18个月双周静脉输注疗程后可选择过渡至每周Leqembi Iqlik维持剂量或每月静脉输注维持方案[2] - 皮下注射版本仅需15秒完成给药且支持家庭使用 相比静脉输注节省近1小时治疗时间[3] 临床数据与商业化计划 - 多项临床研究数据显示每周皮下维持剂量方案在临床和生物标志物效益方面与持续静脉给药效果相当[4] - 公司计划于2025年10月6日实现该版本的商业上市[4] - Leqembi于2023年获FDA批准作为双周给药方案 2024年4月获得欧盟同类适应症批准[5] 合作开发与销售表现 - Biogen与日本卫材共同开发Leqembi 卫材主导临床开发及注册申报并拥有最终决策权[6] - 2025年第二季度Leqembi全球销售收入达1.6亿美元 较前一季度9600万美元显著增长67%[10] - 公司认为该药物有望成为重磅产品 因阿尔茨海默病领域存在巨大未满足需求[10] 市场竞争格局 - 当前FDA批准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仅Leqembi和礼来Kisunla两款[11] - 两款药物均针对早期症状性阿尔茨海默病 通过减少β淀粉样蛋白斑块积累的相同机制发挥作用[12] - 礼来Kisunla在2025年第二季度销售收入4860万美元 较前一季度2150万美元增长126%[13] 公司股价表现 - Biogen股价年内表现逊于行业整体水平[7] - 公司当前Zacks排名为第3级(持有)[14]
生物医药-一图胜千言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
2025-08-08 05:02
行业与公司概览 - **行业**:北美生物制药行业(Biopharma | North America)[1][6][7] - **核心数据来源**:IQVIA处方药市场分析(IQVIA Rx)[1][2] - **市场趋势**: - 最新周度总处方量(TRx)同比增长+1.7%(截至7月25日),低于前一周的+3.0%和过去12周的+2.6%[1][2] - 滚动4周TRx同比增长+3.0%,滚动12周+2.6%[2] - 扩展单位(EUTRx)周度同比增长+0.9%,低于TRx增速[2] --- 关键产品与公司动态 **1. BMY(百时美施贵宝)** - **Cobenfy(精神分裂症药物)**: - 2024年9月26日获批,最新周处方量1,950(前一周2,060)[3] - 需达到2025年共识预期(1.71亿美元)需处方量约为竞品(Rexulti/Caplyta/Lybalvi)的2-3倍[3] - 预计需12.9万TRx(假设净价1,200美元)[3] **2. VRTX(福泰制药)** - **Journavx(急性疼痛药物)**: - 2025年1月30日获批,最新周处方量6,430(前一周6,240)[4] - 医院处方未纳入IQVIA(占总处方28%)[4] - 预计需28.9万总处方量(14天疗程,净价225美元/处方)以实现6500万美元销售目标[4] **3. GILD(吉利德)** - **Yeztugo(HIV药物)**: - 2025年6月18日获批,最新周处方量300(前一周240),注射剂占比45%[5] **4. LLY(礼来)** - **GLP-1类药物(Mounjaro/Zepbound)**: - Zepbound周度TRx同比增长268%(滚动12周),Mounjaro增长69%[26][9] - 最新周处方量:Mounjaro 60.99万,Zepbound 41.86万[27] **5. 免疫学药物定价分析** - **Stelara(JNJ)**:TRx同比-15%,受生物类似药冲击(Wezlana占4%,Yesintek占7%)[13][97] - **Skyrizi(ABBV)**:TRx同比+43%,价格/处方分析显示新增适应症推动销量[10][195] --- 生物类似药动态 - **Stelara生物类似药**:Wezlana(AMGN)占4%,Yesintek(Biocon)占7%[13] - **Prolia生物类似药**:Jubbonti(Sandoz)刚上市,TRx可忽略[13] - **Humira生物类似药**:Amjevita(AMGN)主导,但整体替代缓慢[70][77] --- 治疗领域亮点 **1. 糖尿病与肥胖** - **GLP-1类药物**: - Novo Nordisk的Ozempic周处方量58.25万,Wegovy 28.17万[27] - LLY的Mounjaro+Zepbound合计处方量118.8万/周[27] - **胰岛素市场**:LLY(Humalog+Humulin)占54%份额,NOVO(Novolog+Novolin)占35%[165] **2. 免疫学** - **IL-17/IL-23药物**: - Cosentyx(NVS)TRx同比+15%,Taltz(LLY)同比-6%[210][211] - Skyrizi(ABBV)TRx同比+43%[218] - **JAK抑制剂**:Rinvoq(ABBV)占71%市场份额,Xeljanz(PFE)占22%[229] **3. 抗凝血剂** - **Eliquis(BMY/PFE)**:占69%市场份额,TRx同比+9%[104] --- 其他重要数据 - **呼吸道疫苗**:RSV和COVID疫苗处方量追踪(Exhibit 154-162)[11] - **生物类似药时间线**:涵盖Actemra、Avastin等14种药物的获批与上市日期(Exhibit 19)[12] --- 风险与挑战 - **处方量增速放缓**:周度TRx增速从+3.0%降至+1.7%[1][2] - **生物类似药竞争**:Stelara、Humira等原研药面临份额流失[13][70] - **数据限制**:部分药物(如Tremfya)因供应商合同限制导致IQVIA数据不完整[206] 注:所有数据均基于IQVIA和公司披露,单位已统一换算(百万/十亿)。
制药与生物技术板块_截至 7 月 31 日的海外公司收益发布-Pharmaceuticals and biotech sectors_ Overseas companies‘ earnings releases through 31 July
2025-08-08 05:02
行业与公司概览 - **行业**:全球制药与生物科技行业,重点关注日本制药企业[1][2] - **涉及公司**: - **国际药企**:AbbVie、Biogen、Bristol Myers Squibb、Bio-Rad Laboratories、Neurocrine Biosciences - **日本药企**:武田制药(Takeda Pharmaceutical)、中外制药(Chugai Pharmaceutical)、PeptiDream、小野药品(Ono Pharmaceutical)、Nxera Pharma、Takara Bio[2][6][7][9][11] --- 核心观点与论据 **AbbVie业绩与产品动态** 1. **Humira销售下滑**:因生物类似药竞争,Humira销售额同比下降58.1%,但被新产品抵消[1] 2. **Skyrizi与Rinvoq增长**: - Skyrizi(IL-23抑制剂)销售额增长62.2%至44亿美元,在银屑病和炎症性肠病(IBD)领域份额持续扩大 - 患者从Humira转向Skyrizi和Rinvoq(JAK抑制剂)而非生物类似药[1] 3. **肥胖治疗研发**:与Gubra合作开发的ABBV-295(长效胰淀素类似物)可能解决肌肉/骨质流失问题[1] **对日本药企的影响** 1. **武田制药的Entyvio**: - 在溃疡性结肠炎一线治疗中保持领先份额,但克罗恩病二线市场份额受竞品广告冲击 - 临床缓解率仍具优势[2] 2. **GLP-1受体激动剂的副作用**: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肌肉流失,中外制药与PeptiDream正在开发肌肉生长抑制素抑制剂(如Scholar Rock的apitegromab、礼来的bimagrumab)[2] **Biogen与阿尔茨海默病药物Leqembi** 1. **市场策略**:通过提升PET检测量(同比增5倍)和血液生物标志物检测(同比增3倍)推动诊断与治疗[3] 2. **市场份额**:Leqembi当前市占率70%,但面临礼来Kisunla的竞争[3] 3. **皮下制剂进展**:PDUFA(审评完成目标日期)为2025年8月31日[4] **Eisai的Leqembi全球收入** - 2025年4-6月收入231亿日元(同比增57.1%),中国市场增长显著(77亿日元,占33%),部分因经销商囤货应对关税风险[4] **Bristol Myers Squibb产品表现** 1. **Opdivo皮下制剂Qvantig**:销售额同比增7%至3000万美元,静脉制剂销售额25.6亿美元(同比增7%)[6] 2. **精神分裂症药物Cobenfy**:销售额3500万美元,周处方量超2000次,医生因疗效对比转向该药[6] 3. **直接销售模式**:抗凝药Eliquis以低于标价50%的价格直接向患者销售,可能推广至其他产品[6] **对日本药企的影响** 1. **小野药品的Opdivo**:皮下制剂Qvantig对专利到期后的患者转换至关重要[7] 2. **Nxera Pharma的NBI-570**:同为M1/M4受体激动剂,但处于Phase 1阶段,落后于Cobenfy[7] 3. **直接销售模式**:日本药企尚未明确表态[7] **Bio-Rad Laboratories与Takara Bio** 1. **Bio-Rad业绩**:销售额6.52亿美元(同比增2%),运营利润7700万美元(同比降24%),生物科技与学术市场需求疲软[8] 2. **对Takara Bio的影响**:高端PCR设备需求弱,但低端产品或因交叉销售表现强劲[9] **Neurocrine Biosciences的研发进展** 1. **M4激动剂NBI-568**:Phase 3研究数据预计2027-2028年公布[10] 2. **NBI-570**:2025年下半年启动Phase 2研究,并计划公布NBI-567(M1激动剂)和NBI-569(M4激动剂)的Phase 1数据[10] 3. **差异化机会**:直接激动剂疗法可能更适合老年患者(无需附加治疗)[10] **对Nxera Pharma的潜在利好** - Neurocrine对M受体激动剂的持续投入可能支撑Nxera股价,但需等待NBI-568的Phase 3结果[11] --- 其他重要细节 - **市场动态**:中国市场的增长与关税风险影响经销商行为(如Leqembi囤货)[4] - **技术趋势**:数字PCR技术(Bio-Rad收购Stilla Technologies)与低端设备需求分化[8][9] - **政策影响**:美国药企直接销售模式可能应对“最惠国”定价政策[6][7] --- 数据与单位换算 - **Skyrizi销售额**:44亿美元(62.2%增长)[1] - **Leqembi收入**:231亿日元(中国占77亿日元)[4] - **Opdivo销售额**:静脉制剂25.6亿美元,皮下制剂3000万美元[6] - **Bio-Rad销售额**:6.52亿美元(+2% y-y)[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