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ustrial Robot

搜索文档
广州发布“机器人+”场景需求清单 逾百企业现场精准对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03:00
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 广州发布《广州市"机器人+"应用场景需求清单》围绕7类智能机器人的80项典型应用场景提供精准切口[1] - 2024年广州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2万套同比增长33% 服务机器人产量9万套同比增长22%[1] - 涌现广州数控、昊志机电、蓝海机器人、明珞装备、瑞松智能等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自主品牌企业[1] 产业对接与政策支持 - 对接会汇聚70家装备用户和150家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产业上下游供应商[2] - 广州正以供需对接为抓手加速推动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与应用场景[2] - 未来将加快出台具身智能产业政策着力构建产业集群优势[2] 相关ETF表现 - 食品饮料ETF(515170)近五日下跌1.8% 市盈率21.02倍 主力资金净流出4535万元[4] - 游戏ETF(159869)近五日上涨5.41% 市盈率46.38倍 主力资金净流入2364.8万元[4] - 科创半导体ETF(588170)近五日上涨9.23% 主力资金净流入169.3万元[4] - 云计算50ETF(516630)近五日上涨6.7% 市盈率123.15倍 主力资金净流出289.8万元[5]
中国:8 月经济数据不及预期,投资表现尤为疲软-China_ August activity data below expectations, with investment especially weak
2025-09-16 02:03
**行业与公司** * 涉及中国宏观经济与行业活动数据 涵盖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零售、房地产、服务业及劳动力市场[1][9][10][15][16] * 数据提供方为中国国家统计局(NBS) 研究分析由高盛(Goldman Sachs)团队完成[3][4][20] **核心观点与论据** **经济活动普遍弱于预期** * 8月整体活动数据再次低于市场预期 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均放缓[1] * 工业生产总值(IP)同比增长降至5.2% (7月为5.7%) 低于高盛预测的6.2%和市场共识的5.6%[2][9] * 固定资产投资(FAI)单月同比大幅下降至-6.8% (7月为-5.2%) 创2020年3月以来新低[1][7][12] **工业产出增长放缓主因外需疲弱及部分行业拖累** * 工业产出放缓主要受弱于预期的出口拖累[1][9] * 黑色金属冶炼、发电和通用设备行业的产出增长减速 抵消了有色金属冶炼业的加速增长[1][9] * 主要工业产品中 计算机和工业机器人产出增长分别放缓至-13.1%和+14.4% (7月为-10.1%和+24.0%) 发电量和水泥产出同比增长分别减速至+1.6%和-6.2% (7月为+3.1%和-5.6%)[9] * 汽车和智能手机产出增长加速至+10.5%和+3.2% (7月为+8.4%和+2.0%)[11] **固定资产投资全面走弱受多重因素影响** * 固定资产投资放缓是全面的 制造业、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增长均下降[1][12] * 制造业投资同比降至-2.0% (7月为-0.2%) 基础设施投资同比降至-8.3% (7月为-4.3%) 房地产投资同比降至-19.4% (7月为-17.1%)[12] * 拖累因素包括:8月上旬不利天气条件(暴雨和洪水)、8月下旬为9月3日军演北京及周边地区建筑工地局部限制、房地产持续低迷、持续“反内卷”政策 以及政策制定者在出口有韧性情况下缺乏紧迫性[1][12] **零售销售增长放缓主因线上销售疲弱** * 名义零售销售同比增长降至3.4% (7月为3.7%) 主要受线上商品销售增长下降拖累[13] * 线上和线下商品销售同比增长分别降至7.2%和2.3% (7月为8.3%和2.4%) 餐饮销售(收入)增长升至2.1% (7月为1.1%)[13] * 家电和通讯设备销售额同比增长显著下降至14.3%和7.3% (7月为28.7%和14.9%)[13] * 汽车销售额增长升至+0.8% (7月为-1.5%) 但销量下降 表明在“反内卷”政策下折扣减少导致价格升高[13] **服务业表现相对稳健但房地产低迷加剧** * 服务业产出指数同比增长微降至5.6% (7月为5.8%) 该指标按实际值计算且与第三产业GDP增长密切跟踪(2024年占中国经济57%)[14] * 房地产活动指标同比收缩在8月大多扩大[15] * 新房开工、施工和竣工同比增长分别录得-20.3%、-9.3%、-21.5% (7月为-15.4%、-9.2%、-29.2%)[10][15] * 房地产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10.3%和13.8% (7月为-8.0%和-14.3%) 高频数据显示9月初大城市房屋交易依然低迷 房价继续面临下行压力[10][15] **劳动力市场压力略有上升** * 全国调查失业率和31个城市指标均微升至5.3% (7月为5.2%)[10][16] * 农民工(无本地户口)失业率微降至5.0% (7月为5.1%)[17] * 16-24岁年龄组失业率7月升至17.8% (6月为14.5%) 鉴于美国关税提高和PPI通缩加深 今夏青年失业率季节性上升可能比去年更显著[17] **其他重要内容** **GDP预测与政策展望** * 高盛GDP追踪模型显示7-8月月度GDP增长放缓幅度略小于基线 对其第三季度和全年实际GDP增长预测(分别为4.6%和4.7%)存在轻微上行风险[1][18] * 但8月固定资产投资、零售销售和信贷数据持续疲弱 加上PPI持续通缩 表明国内需求仍然低迷[18] * 为在持续结构性挑战和日益不利的基数效应下确保明年增长和就业大体稳定 维持未来几个季度需要进行渐进式和有针对性的宽松的观点 但近期仍不太可能出现重大且广泛的刺激措施[1][18] **数据披露与方法说明** * 工业生产的环比增长数字为高盛估计值[20] * 研究包含监管认证和重要披露 投资者在决策时应仅将本报告视为单一因素[5][32] * 高盛政策禁止其分析师及其家庭成员拥有其覆盖范围内公司的证券 分析师薪酬部分基于高盛的盈利能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收入)[34]
中国工业月度报告(2025 年 7 月)-整体需求不错,本土化进程加快IA Monthly (Jul 2025) – Overall Demand Not Bad, and Localization Accelerated
2025-08-18 02:53
**行业与公司概览** - **行业**:中国工业自动化(IA)行业,涵盖伺服系统、变频器(LV/HV)、PLC、工业机器人等细分领域 [1][13] - **核心公司**: - **本土龙头**:汇川技术(300124 CH)、埃斯顿(002747 CH)、信捷电气(603416 CH)、怡合达(301029 CH)等 [2][98] - **海外品牌**:西门子(SIE GR)、ABB(ABBN SW)、安川电机(6506 JP)、松下(6752 JP)等 [3][99] ---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本土品牌加速替代海外品牌** - **数据支撑**: - 2024年本土伺服系统市占率提升至60%(2019年44%),工业机器人本土份额达60%(2019年38%)[216][218] - 2025年7月本土IA供应商销售同比增长+19%(6月+18%),海外品牌增速降至+1%(6月+6%)[2][3] - **汇川技术**:伺服订单增速从6月的+15%提升至7月的+20%以上,市场份额达32%(1Q25)[2][98] - **原因**:政策支持(补贴、退税)、供应链成本优势(年降本5% vs 海外3%)、产品迭代更快 [215] **2. 下游需求分化** - **增长领域**: - 物流、电池、包装、纺织、机床:本土企业订单增速达20%+(信捷电气、埃斯顿)[2] - 电动车相关:电机控制器6月销售同比+55%,动力系统+42% [45] - **疲软领域**: - 光伏需求恶化:伺服下游光伏需求6月同比-38%(5月+388%)[26] - 房地产相关:电梯、起重设备需求持续承压 [88] **3. 海外品牌表现疲软** - **变频器市场**: - 安川中国变频器销售7月同比-11%(6月持平),ABB同比-6%(6月+10%)[3] - 高压变频器专用型号(如ACS6000)增长稳健,但通用型号因定价劣势需求疲软 [3] - **伺服系统**:西门子1Q25销售同比-30%,市场份额降至7%(4Q24为10%)[99] **4. 宏观与行业指标** - **PMI**:7月制造业PMI降至49.3(6月49.7),高端制造PMI降至50.6(6月50.9)[5][67] - **出口**:7月中国出口同比+7.2%(6月+5.9%),集装箱吞吐量增速+1.9% [67][71] - **成本端**:8月钢材价格上涨,铜价下跌,原油价格稳定在67美元/桶 [73][77][85] --- **其他重要细节** **季度趋势** - **1Q25需求复苏**:IA总需求同比+2.4%(4Q24 -0.2%),OEM IA需求同比+3.3%(4Q24 -1.4%)[87][88] - **机器人市场**:1Q25销量同比+12%,埃斯顿市占率10%超越安川(5%),汇川SCARA机器人份额9% [140][147] **长期预测** - **2025年展望**:IA需求预计同比+3.5%,OEM IA(+0.7%)和项目IA(+5.0%)分化 [160][181] - **细分产品**:伺服(2025E持平)、高压变频器(+8%)、工业机器人(+9%)[180][206] **风险提示** - **价格竞争**:本土伺服厂商价格战激烈,利润率承压(如汇川伺服毛利率13.3%)[98][188] - **地缘政治**:欧盟市场疲软影响台湾企业(如Hiwin 7月销售同比-6%)[4] --- **图表关键数据摘要** | 指标 | 7月/1Q25数据 | 来源 | |---------------------|----------------------------------|------------| | 本土IA销售增速 | +19% YoY(7月) | [2][13] | | 海外IA销售增速 | +1% YoY(7月) | [3][13] | | 伺服下游光伏需求 | -38% YoY(6月) | [26][30] | | 日本机床对华订单 | -0.5% YoY(6月) | [67][69] | | 埃斯顿机器人订单增速 | +25% YoY(7月) | [2][147] | --- **注**:所有数据均来自Jefferies电话会议纪要,涉及公司代码与市场表现详见原文图表 [215-229]。
中美机械工程师人才储备相差7.78倍 中国机器人已赢在起跑线上!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21 01:57
美国制造业回流面临的挑战 - 美国制造业回流面临机器人工程师人才储备不足和机器人落地应用滞后的致命问题,这威胁到美国在创新领域的领先地位 [1] - 美国每年毕业的机械工程师不足4.5万名,而中国机械工程师总数超35万,数量差距达7.78倍 [2] - 美国教育成本攀升和STEM学位门槛提高削弱了学生选择工程专业的意愿,社会对制造业的认知仍停留在传统刻板印象 [2] 中国在工程人才培养和自动化领域的优势 - 中国采取系统性策略培养工程人才,教育投资覆盖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和政府主导的学徒制项目,形成多层次人才输送体系 [4] - 中国将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拥有从研发到落地的全链条优势 [4] - 2023年中国机器人密度达每万名员工470台,超过德国和日本,体现技术与人才结合的实际成效 [14] 工业自动化落地难题 - 美国中小企业面临成本高、门槛高、过于复杂三大难题,难以通过低成本获取机器人自动化服务 [5] - 开源技术项目如ROS-Industrial因缺乏配套教育、培训及支持体系,实际效果受限 [7] - 自动化技术的价值在于通过工具赋能提升生产效率,人机协同可提高生产效率并增加工程技术含量 [9] 美国制造业回流的系统性结构问题 - 美国制造业回流面临劳动力成本高昂、基础设施陈旧(如电网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三分之一桥梁需翻新)等阻碍 [15] - 美国制造业长期空心化导致熟练技术工人数量严重不足,机器人领域工程师尤为欠缺 [15] - 仅靠调整贸易政策未带来实质性复苏,劳动力与技术的双重制约导致产能波动和供应链脆弱性 [10] 行业企业动态 - 文章列举了工业机器人、服务与特种机器人、医疗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企业及核心零部件企业名单 [19][20][21][22][23]
摩根士丹利:中国 工业机器人运营追踪 - 持续稳健增长
摩根· 2025-06-23 02:09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观点为"中性"(In-Line) [4] 核心观点 - 5月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36% 高于4月的34%增速 主要受汽车、3C和出口需求驱动 [7] - 四大国际品牌(ABB、发那科、库卡、雅马哈)5月在华机器人出货量同比增长3% 较前4个月2%增速略有提升 [7] - 发那科库存已恢复正常水平 持续向理想汽车和小米项目供货 [7] - 预计行业竞争持续激烈 本土品牌(如埃斯顿、汇川技术)市场份额将保持增长 [7] 数据表现 - 外资品牌在华销售同比变化区间为-80%至80% 中国工业机器人出货量同比变化区间为-60%至60% [2] - 中国工业机器人年初至今产量同比变化区间为-30%至40% [2] 研究覆盖公司 - 覆盖29家中国工业公司 包括12家"增持"(Overweight)评级 如三一重工、中联重科H股、潍柴动力等 [55][57] - 7家"减持"(Underweight)评级 包括埃斯顿自动化、江苏国茂减速机等 [55][57] - 10家"中性"(Equal-weight)评级 包括中国中车A股、DR激光等 [55][57]
未知机构:【机构龙虎榜解读】可控核聚变+机器人+算力,已承接核聚变真空室构件的研制工作,并于2024年交付,打造的专用硬件算力平台已部署传统算法及AI专用算法-20250527
未知机构· 2025-05-27 01:5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核电、IP经济、智能物流、医药、可控核聚变、PEEK材料、创新药、汽车整车、中药、维生素等 - **公司**:信邦智能、星宸科技、凯美特气、鸿博股份、中洲特材、海森药业、合锻智能、中邮科技、新金路、宏工科技、要利华电、哈焊华通、海南海的、金龙羽、瑞奇智造、菜绅通灵、永安药业、中超控股、综艺股份、一心堂、国风新材、新天地、阳谷中泰、恒鑫生活、润阳科技、河化股份、海辰药业、国科天成、西陇科学、湖南发展、天汽模、宏创控股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市场表现**:市场全天震荡调整,创业板指领跌,宁德时代跌超4%,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01万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1456亿,个股涨多跌少,全市场超3700只个股上涨;核电股、IP经济概念股、智能物流概念股表现活跃,医药股集体调整 [1] - **机构动向**:今日机构参与度较上周五有所提升,净买卖额超1000万元个股共19只,净买入12只,净卖出7只,其中净买入信邦智能8757万、星宸科技5983万、凯美特气4961万,净卖出鸿博股份4787万、中洲特材3270万、海森药业1732万 [2] - **焦点公司情况** - **合锻智能**:具备可控核聚变、机器人、算力概念,参与聚变堆核心部件制造预研,承接核聚变真空室构件研制并于2024年交付;压力机自动生产线配套工业机器人,子公司生产工业机械手;机器视觉技术行业领先;打造专用硬件算力平台并部署算法;在航空航天、军工领域有相关产品,参股公司为中航光电等供货 [3][4] - **中邮科技**:专注智能物流与无人车投递,提供智能物流系统及服务,产品覆盖多领域,客户包括邮政集团等;研发智能无人投递车并多地试点投放,拓展跨境电商市场;在智能专用车方面有成果,与华为达成战略合作 [4][5][6] - **当日机构交易一览**:展示了多只股票的涨跌幅、机构净买入金额、机构净买额/成交额等信息,如信邦智能涨16.16%,机构净买入8757万;星宸科技涨20.00%,机构净买入5983万等 [7] - **昨日上榜股表现**:上周五机构净买入的11股今日涨跌互现,无个股涨停,如一心堂昨日涨10.01%,今日跌0.84%;宏工科技昨日涨5.95%,今日涨2.51%等 [8][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核聚变反应堆用X 750材质φ2000mm,单面2.5T环件已完成样品试制,该产品对各项指标要求极高 [7] - 公司扩建年产4万吨牛磷酸食品添加剂项目处于施工建设收尾阶段,即将进入验收阶段 [7] - 控股孙公司中超航宇精铸科技有限公司收到NSF国际战略注册颁发的《认证证书》 [7] - 公司与吉莱微及其股东签署《投资合作意向协议书》,交易完成后吉莱微将成控股子公司,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7]
7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4年报亮点
机器人圈· 2025-05-08 10:00
工业机器人整机企业 - 7家整机企业呈现两极分化,头部企业规模效应明显,多数企业深陷亏损[1] - 2家双降(埃斯顿、埃夫特),4家单降(汇川技术、新松、越疆、新时达),1家双增(爱仕达)[2] - 汇川技术以370.41亿元营收居首但净利润下滑9.62%,主要因新能源汽车业务占比提升拉低毛利率[3] - 埃斯顿净利润暴跌700.14%至-8.1亿元,埃夫特净利润下滑231.22%至-1.57亿元,均受光伏行业需求下滑影响[3] - 新松机器人营收增长4.33%至41.38亿元但由盈转亏,半导体装备业务增长99.41%成为亮点[4] 工业机器人零部件企业 - 21家零部件企业中18家盈利,3家亏损[5] - 9家双增(三花智控、兆威机电等),5家双降(鼎智科技、克来机电等),7家单降[6] - 三花智控以279.47亿元营收和30.99亿元净利润领跑,禾川科技净利润暴跌408.27%至-1.65亿元[7] - 昊志机电净利润增速达142.74%,奥比中光营收增长56.80%表现突出[5] 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企业 - 25家集成企业中21家盈利,4家亏损[8] - 14家双降(瑞松科技、瀚川智能等),9家双增(软控股份、工业富联等)[10] - 工业富联以6091.35亿元营收和232.16亿元净利润占据行业80%以上份额[10] - 瀚川智能净利润暴跌1204.76%至-11.03亿元,利元亨净利润下滑455.34%至-10.44亿元[11] - 软控股份净利润增长51.94%,迈赫股份净利润增长204.72%表现亮眼[9] 服务机器人及AI企业 - 17家企业中8家双增(黑芝麻智能、科大讯飞等),11家盈利[13] - 黑芝麻智能营收增长51.80%,净利润增长66.10%;九号公司净利润增长81.29%[13] - 海康威视以924.96亿元营收居首但净利润下滑15.10%[13] - 云天励飞营收增长81.30%但亏损扩大,格灵深瞳净利润暴跌134.24%[15] - 优必选亏损收窄8.3%至11.6亿元,市值蒸发近1000亿港元[16] 特种机器人企业 - 5家企业中3家双降(亿嘉和、晶品特装等),仅1家双增(景业智能)[17] - 亿嘉和净利润暴跌2069.04%至-2.18亿元,主要因研发投入增加和资产减值[19] - 中信重工以80.34亿元营收和3.75亿元净利润成为行业龙头[19] - 行业整体规模较小,市场表现不佳[17] 行业整体趋势 - 2024年工业机器人行业呈现"国产替代加速、应用领域分化、市场竞争加剧"特征[12] - 政策推动下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加速,汽车、3C电子仍是主要需求领域[12] - 龙头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和规模效应稳健增长,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压力[12] - AI芯片国产化替代趋势明显,黑芝麻智能、寒武纪等企业营收增速超5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