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ta样配体3(DLL3)新一代抗体偶联药物(ADC)IBI3009

搜索文档
狂砸4643亿!跨国巨头,正疯抢中国创新药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8-10 03:26
核心观点 - 跨国药企上半年在中国创新药领域掀起"抢购热潮",交易金额达4643亿元人民币,已超2024年全年523亿美元的总交易额[6][13] - 中国创新药凭借"优质+低价"优势吸引跨国药企,研发成本仅为美国的20-30%,在研管线占全球1/3[22][25] - 中国药企通过BD交易实现"借船出海",既获取资金又保留国内权益,最低成本实现全球化[28] 交易规模与特点 - 恒瑞医药将HRS-9821项目授权给GSK,首付款5亿美元,潜在总金额120亿美元[4] - 三生制药PD-1/VEGF双抗获辉瑞12.5亿美元首付款,创国产创新药出海纪录[8] - 上半年10亿美元以上交易达18笔,如信达生物ADC药物获罗氏8000万美元首付款+10亿美元里程碑[9] - 荣昌生物泰它西普海外授权总价1.25亿美元+41.05亿美元里程碑[11] 跨国药企收购逻辑 - 医药研发平均需10-15年、20-30亿美元投入,临床成功率不足10%,收购可降低风险[15] - 吉利德110亿美元收购Pharmasset案例:丙肝药Sovaldi上市次年销售额即达102.83亿美元[17][18][19] - 全球医药交易金额从2015年569亿美元增至2024年1874亿美元,外部研发管线占比最高达60%[19] 中国创新药优势 - 2024年国产1类新药上市40个,在研管线5380个占全球1/3,覆盖肿瘤/代谢/自免等领域[22][25] - 2024年FDA批准的IND分子超50%来自中国,患者招募成本低、研发效率高[25] - 跨国药企采购中国管线比例从2020年10%升至2024年31%[11]
对外授权交易大单频现中国创新药闪耀全球舞台
证券时报· 2025-06-23 18:44
中国创新药企对外授权交易激增 - 三生制药与辉瑞达成总金额60.5亿美元的PD-1/VEGF双抗授权交易,其中12.5亿美元为首付款创纪录[1][2] - 石药集团与阿斯利康签订53.3亿美元战略研发合作协议,涉及多个靶点临床前候选药物开发[1][3] - 2024年国产创新药BD交易总金额达523亿美元,首付款41亿美元,双双刷新历史纪录[3] 重大BD交易案例汇总 - 信达生物将ADC药物IBI3009授权给罗氏,首付款8000万美元+最高10亿美元里程碑[1] - 和铂医药与阿斯利康合作获1.75亿美元首付款+最高44亿美元里程碑[2] - 联邦制药将GLP-1/GIP/GCG激动剂授权诺和诺德,获2亿美元预付款+18亿美元里程碑[2] - 信诺维将ADC药物XNW27011授权安斯泰来,总金额超15亿美元[2] - 翰森制药HS-20094授权交易含8000万美元首付+最高19.3亿美元里程碑[3] 政策支持创新药发展 - 2015年药品审批改革将新药审核时间从3年缩短至60天[6] - 2024年《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强化价格管理、医保支付等政策保障[6] - 国家药监局拟将临床试验审批时限从60日压缩至30个工作日[7] - 审批提速使企业研发成本降低20%以上[7] 中国创新药研发成果 - 全球首次获批创新药数量从2015年3个增至2024年39个,增长12倍[7] - 2015-2024年中国首次进入临床的原研药达4382个,超过美国居全球首位[8] - 2025年前5个月已有34款国产新药获批,接近2024年全年39款水平[8]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在全球BD规模级交易(首付>5000万美元)占比从2021年5%提升至2025年42%[5] - 跨国药企外部采购管线中中国占比从2020年10%升至2024年31%[10] - 中国在全球药物研发份额接近30%,美国降至48%[10] - 中国创新药研发成本仅为美国30%,临床试验入组速度更快[11] - 中国医药工程师平均月薪2万元,仅为美国同行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