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U(中央分配单元)

搜索文档
液冷:星辰大海可期,坚定看好产业大趋势
2025-09-15 14:57
液冷行业研究纪要关键要点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液冷热管理行业 主要应用于数据中心和服务器散热领域[1] * 涉及公司包括英伟达、麦格米特、英维克以及台湾供应链厂商[10][12][17] * 中国公司在全球供应链中地位提升 部分技术可比海外厂商[11] 核心观点与论据 液冷技术方案与主流选择 * 液冷技术创新集中在服务器侧和机房侧 室外侧仅小幅升级[2] * 液冷方案分为冷板式、喷淋式和静默式三大类 喷淋式应用较少[3] * 单向冷板式液冷因高热效率和经济性成为当前及未来几年主流方案[1][4] * 静默式液冷难以成为主流 因需改变数据中心整体使用习惯且冷却液成本高、有争议[6][8] 技术发展核心驱动力 * 芯片及整柜功耗持续提升 单颗CPU从300多瓦升至超10千瓦 H100服务器超10千瓦 B200八卡服务器更高 整柜如GB200 72卡功耗达120-130千瓦[5] * PUE要求趋严 中国要求新建大型数据中心PUE降至1.25以内 枢纽节点不高于1.2 风冷极限仅1.3[5] * 全生命周期成本TCO优势 高功率机柜中单向冷板式液冷经济性已优于风冷 电费减少使OPEX更具优势[5] 关键组件与价值分布 * 液冷系统和CDU是核心组件 各占整个液冷方案约30%价值[9] * 快速接头在AI服务器需求显著增加 因需精确控制每个冷板流量[9] * 分配管路和快速接头分别占10%到20%价值[9] 市场规模与预测 * 2025年国内液冷市场规模预计达四五十亿元 2026年增至七八十亿元[1][10] * 2025年全球英伟达相关液冷市场空间约两三百亿元 2026年预计扩展至700亿元左右[10] * ASIC链条液冷市场从0到1发展 预计整体体量可达200亿元[10] * 2026年全球液冷热管理市场有望接近千亿规模[1][10] 供应链格局与机会 * 液冷板是供应链最难突破环节 目前市场主要采用台湾厂商产品 因更换成本高、风险大且服务器更新周期长约5年[12] * CDU具显著本地化特征 是国内厂商最易落地环节 国内项目业绩兑现潜力良好 海外需构建本地团队 更换周期长达10年[13] * 中国公司技术已可比海外厂商 但商务关系需加强 ASIC链条倾向选择非NV体系公司提供机会[11] * 部件级和代工链机会取决于能否进入核心海外供应链[14] * 冷却液环节值得突破 但静默式方案落地慢 中长期具研究价值[15] 行业趋势与投资展望 * 2026年液冷行业爆发斜率将比2024年光模块更陡峭 渗透率持续提升[16] * 需重点关注具备稀缺性能力并能实现订单突破的公司[16] * 英维克具备服务器侧和机房侧全链条设计及批量落地能力 与英特尔及国内头部算力厂商合作 是出海重要敲门砖[17] 其他重要内容 * 液冷技术新进展包括探索将微通道集成到盖板中直接散热 但目前处于预研阶段[7] * 技术成熟度排序:单向冷板最成熟 其次是双向冷板 再次是静默冷却 最后是盖板微通道[7] * 客户接受度排序:单向冷板最高 其次是双向冷板 盖板微通道最低[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