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mpereOne
icon
搜索文档
一家芯片“新”巨头,横空出世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21 01:12
核心观点 - 软银正通过大规模资本运作构建完整的AI算力产业链 从IP到应用层进行全面布局 目标是成为全球第一的ASI平台提供者[5][9][23] - 公司采取"跨资产集成"策略 通过投资和收购在半导体制造 CPU AI加速器 数据中心和大模型等关键环节建立影响力[23][34][35] - Arm是战略核心 其IP授权模式提供稳定现金流 且正通过自研芯片强化数据中心领域话语权[26][28][31] 财务数据 - 截至2025年6月26日 软银净资产价值约31万亿日元 市值约14万亿日元 约为资产价值的一半[4] - Arm在2024财年实现40.07亿美元创纪录收入 同比增长25.3% 其中专利收入增长22.7%至21.68亿美元[30] - 全球基于Arm的芯片累计出货量超过3250亿个 预计2025年超大规模提供商50%新服务器芯片将基于Arm架构[28] 战略投资布局 - 向英特尔投资20亿美元 成为其前十大股东 支持其系统代工+AI战略并布局美国本土制造[13] - 领投OpenAI高达400亿美元融资 分两期投入 先投100亿美元 年底追加300亿美元[16][19] - 以65亿美元收购Arm服务器CPU厂商Ampere 补齐CPU自主可控缺口[20] - 收购英国AI芯片公司Graphcore 获得差异化IPU技术路径[21] - 联合OpenAI和Oracle推动Stargate项目 规划投资规模达5000亿美元 在俄亥俄州与富士康合作建设超级数据中心设备产线[14] 产业链整合 - 构建从IP Arm → CPU Ampere → AI加速 Graphcore/NVIDIA → 制造 Intel Foundry → 数据中心 Stargate → 应用 OpenAI 的完整算力栈[23][26][27] - Arm商业模式具有长尾效应 约50%专利收入来自10年前推出的产品 为AI扩张提供稳定现金流[30] - Arm启动自研芯片计划 挖角亚马逊AI芯片负责人 可能推出面向数据中心的整芯片产品[31] 竞争策略 - 区别于英伟达的技术闭环模式和云厂商的垂直整合模式 软银采取跨资产集成策略 通过资本运作聚合各环节最优资源[34][35] - 在Arm/NVIDIA/Intel Foundry等多个生态同时布局 以多点影响替代单点自研[34] - 将社会化生产要素重新组织 在应用层通过OpenAI实现收口 争夺系统集成权[35]
孙正义,刚买下一个团队
投资界· 2025-03-23 06:58
软银收购Ampere交易 - 软银以65亿美元全现金收购AI芯片独角兽Ampere 交易预计2025年下半年完成 收购后Ampere将成为软银全资子公司并保持独立运营[4][12] - 交易前股权结构为凯雷持股59.65% 甲骨文持股32.27% 软银旗下ARM持股8.08% 凯雷和甲骨文通过本次交易实现完全退出[4][12] - 相比2021年80亿美元估值 本次收购估值降低15亿美元 主要因Ampere收入从2022年1.52亿美元连续下滑至2024年0.16亿美元 三年累计亏损19.26亿美元[12] Ampere公司背景 - 公司由前英特尔总裁Renee James于2017年创立 专注于基于Arm技术的数据中心CPU设计 团队规模超过1000人[4][7][9] - 产品包括128内核Ampere Altra和192内核Ampere One服务器CPU 客户涵盖甲骨文、谷歌、微软等云服务商 是中国市场重要供应商 服务腾讯云、阿里云、美团等企业[9] - 公司曾于2022年提交IPO申请 但最终未完成 甲骨文对其累计投资达15亿美元[9] 孙正义AI战略布局 - 软银近期完成对OpenAI的400亿美元独家投资 成为其最大投资方 并参与"星际之门"项目 计划四年投资5000亿美元[17] - 孙正义公开强调AI竞争重要性 认为AI未来十年将影响全球GDP的5%-10% 对应年经济影响达9-18万亿美元[17] - 本次收购旨在强化软银AI芯片能力 Renee James表示团队将继续推进Ampere One处理器及AI芯片研发路线[13] 行业并购趋势 - AI领域并购活跃 谷歌以320亿美元收购网络安全公司Wiz 红杉资本在该交易获利约30亿美元 回报超25倍[18] - 英伟达收购数据公司Gretel 微软收购Inflection等案例显示大厂通过并购获取技术人才 弥补创新不足[18] - 创业者转向务实退出 国内波形智能被OPPO收购 边塞科技被蚂蚁集团收购 反映90%初创企业可能失败的行业现实[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