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语音
icon
搜索文档
雷军要创翻世界?声音克隆违法,AI标识防骗利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5 05:2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章驰 实习生 张欣奕 当然, 咱们每个人用AI创作时,也请记得主动标一标,让我们一起打造一个更安全的AI新世界! 在《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及配套国标正式实施48小时内,21记者实测了35款应用,其中2 款未在图片中标识AI,4款未在交互页面标识AI。尤其是APP内置的智能助手,具备深度思考、联网搜 索、生成长文的能力,但没有按要求提示AI生成。 11天后,21记者进行第二轮复测,重点排查了之前未按规定标识AI的应用。除了百度文库的图片标识 还没有落实外,其他应用都已经修改到位。 前段时间,有网友用AI把雷军的声音生成了一段骂人的音频,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有许多人以为这 只是在玩梗或者恶搞,但其实已经涉及违法啦!在未获得授权的情况下,使用他人声音进行配音创作, 侵犯了声音权人的合法权益;而现在大肆流行的AI数字人直播,未经许可,也是不可以模仿知名人物 的。 但别以为这只是名人的烦恼,AI伪造的语音,还可能变成诈骗电话,甚至拐骗儿童的陷阱。之前就有 博主自己测评,用AI语音和AI换脸技术生成视频,仅仅用3小时,就骗走了自己母亲2万元工资。试 想,如果有人用AI生成语音,伪装成家长诱 ...
AI墓地的1289个项目,写着创业的九死一生
创业邦· 2025-07-07 03:21
AI创业现状与竞争格局 - AI创业项目淘汰速度加快 2025年上半年超200个工具被关闭 平均每天1家AI项目走向「坟墓」[6] - AI Graveyard数据显示 截至2025年7月2日已有1282个AI项目关闭或被收购 相比去年6月底的700个增长近600个[4][6][7] - 创业领域呈现高度集中化 文生文产品占比26% 多模态类产品占比21% 其他泛B端应用和开发工具占比53%[13] 高风险创业领域分析 - AI写作和chatbot成为创业失败重灾区 分别占死亡项目的14%(174个)和8%(105个) 主因是低门槛和低成本[12] - 垂直场景竞争异常激烈 生产力工具 AI助手和AI编程位列「AI项目死亡领域」前十名[14] - 产品同质化严重 高频关键词显示遍地是「生产力工具」 人均是「AI助手」[16] 项目失败原因深度剖析 - 产品交互设计趋同 普遍采用「对话框」形式 被批评为「最懒惰、最省事的解决方案」[12][14] - 细分领域产品如AI Prompt和AI总结类工具虽切中需求但被快速替代[14] - 执行层面存在双重困难 包括创企自身能力不足和大厂内部赛马机制[22] 项目退出路径观察 - 部分项目通过被收购实现退出 如Lalamu Studio被Canva收购 Windsor被Front收购[19][20] - 独立开发者项目DamnGoodTools被收购 创始人视其为成功退出[20] - 更多项目突然消失 有案例显示从下架到关闭Discord仅用四天[21] 行业发展趋势 - 模型能力持续升级 终极AI产品形态尚未定型 探索仍在继续[25] - 创业方法论发生变化 从「方向比速度重要」转向「方向和速度一样重要」[22] - 行业竞争加剧背景下 需要更贴近用户需求和模型技术变化[22]
上半年港股IPO吸金超千亿 科技新秀引爆打新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1 10:56
港股IPO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港股新上市企业43家,较去年同期增加13家,增幅43.33%,其中42家为传统IPO方式上市[1] - 上半年IPO募资总额达1067.13亿港元,同比飙升688.54%,已超过2024年全年募资额881.47亿港元[1] - 3家企业募资超百亿港元:宁德时代(410.01亿港元)、恒瑞医药(113.74亿港元)、海天味业(101.29亿港元)[1] - 43家新股中30家首日上涨,破发率30%创2018年以来新低,其中映恩生物首日涨幅达116.7%[5][6] 行业分布特征 - 消费/科技/医药构成上市主力:医药类企业10家,科技领域(电气设备/汽车/软件等)10家,食品饮料企业6家[3] - AI企业集中涌现:云知声(AGI语音)、赛目科技(自动驾驶仿真)等AI公司上市,云迹科技/乐动机器人等已递表[3] - 内地企业占比超90%,包含宁德时代等"A+H"二次上市案例,赤峰黄金/三花智控等为代表[4] 政策与市场驱动因素 - 中国证监会2024年明确支持内地龙头企业赴港上市,港交所降低特专科技公司市值门槛并优化IPO流程[1][4] - 18C政策红利吸引AI公司集中赴港,DeepSeek崛起带动科技公司价值重估[4] - 恒生指数年内累计涨20%,恒生科技指数涨18.68%,市场情绪显著修复[2][7] 投资者参与热度 - 打新平均认购倍数超600倍创6年新高,布鲁可/蜜雪冰城/沪上阿姨超额认购达6000倍/5258倍/3617倍[6] - 平均打新申购人数7.2万人,为2024年(1.5万人)的4倍,宁德时代/海天味业申购人数均超30万[6] - 超额配售企业达9家,14家企业募资超10亿港元,显示资金追逐头部项目[3][6] 未来展望 - 截至6月底220家企业排队IPO,较2024年同期80份申请显著增长[8] - 德勤数据显示港股募资额占全球24%,与A股合计占比33%[8] - 安永预测全年港股IPO募资或破2000亿港元,上市公司达80家[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