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大模型智聊书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文化论坛举办“城市文化:新科技提升公共文化品质”平行论坛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3 13:26
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与数字技术正成为驱动公共文化服务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 深刻重塑图书馆 博物馆及城乡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3] 公共文化服务形态重构 - 图书馆从传统藏书机构转变为智慧学习空间 新加坡国家图书馆通过生成式AI技术推出"智聊书"互动阅读产品 以《西游记》为模型提升儿童与家长的阅读体验 [4] - 国家图书馆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古籍文献从"藏"到"用" 通过科学化知识组织和专业化服务提升知识获取效率 [4] - 文化机构需从内容提供者转变为体验设计者 人工智能从辅助工具演变为重塑文化生态的核心力量 [5] 技术应用与创新实践 -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通过AR技术实现文物历史场景的沉浸式体验 使亚洲艺术在全球语境下焕发新生命力 [6] - 数字文化发展坚持"科技向善"原则 立足人的发展与社会效益优先 确保数字文化惠及所有社会群体 [6] - 科技赋能文化传播并重塑公众互动方式 从历史遗产数字化保护到创新文化体验开发提供关键启示 [6] 产业融合与落地实践 - 数字技术在乡村振兴中激活农村文化资源 创造可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订单量显著增长 [8] - 需建立文化科技融合协同机制 加强技术企业与文创企业合作 实现"创意-技术-场景-消费"政策协同与产业链完善 [8] - 京津沪渝四直辖市文化馆签署数字战略合作协议 首都图书馆与雄安新区签署数字服务合作协议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便利化与标准化水平 [9] 平台建设与资源整合 - 国家图书馆牵头建设中华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 联动全国古籍收藏单位 已发布1.2万余种 12万余册古籍数字化资源 [9] - 平台提供开放共享的多元化古籍资源和科技赋能的知识服务 支持学术研究与公众学习 [9] 技术应用前景 - 科技赋能公共文化进入大规模落地阶段 个性化 智能化 沉浸式服务将更便捷惠及大众 提升城市文化活力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