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ED除颤仪
icon
搜索文档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安全应急装备‌行业产业链、行业现状、区域市场、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集群化布局持续优化,智能化与无人化推动万亿市场升级[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04 01:16
行业定义与分类 - 安全应急装备是为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设计的专业化设备与系统 覆盖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生命救护和应急保障四大功能场景 [1][3] - 装备体系包括传统装备(如灭火器、防毒面具)和智能化装备(如AI视频分析系统、无人机救援平台) 形成全周期管理体系 [1][3] - 根据工信部2025年分类指导目录 产业划分为安全防范(事前预防与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事中救援与损失控制)和安全应急服务(全链条支撑服务)三大类 构建"预防-响应-保障"闭环 [3] 行业发展背景 - 2022-2025年上半年全国累计受灾超2亿人次 直接经济损失超1万亿元 其中2024年直接经济损失达4011.1亿元 2025年上半年达541.1亿元 [4] - 灾害类型以洪涝与地质灾害为主 2023-2024年受灾人次分别达5278.9万和5344.9万人次 风雹灾害2025年上半年达463.3万人次 接近2024年全年的60% [4] - 国家层面出台《"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纲领性文件 地方如湖南推出《应急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构建全链条政策支撑体系 [5]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为特种钢材、轻质合金、复合纤维等原材料及高精度传感器、液压系统、芯片等核心零部件 [6] - 中游为监测预警、应急救援、处置抢险及安全防护产品制造企业 [7] - 下游延伸至城市应急管理、自然灾害应对、安全生产事故救援等应用场景 通过政府采购、企业自用及个人消费实现价值 [7]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32万亿元 超"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的政策目标 [9] - 产品结构以应急服务为主(占比56%) 其次为应急救援(24%)、监测预警(18%)和安全防护(2%) [10] - 消防装备2024年市场规模突破1450亿元 民用无人机应急救援领域2024年达50.64亿元 预计2027年攀升至87.51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超20% [10] 区域发展格局 - 全国形成"两带一轴"集群化布局(东部引领带、中部连接轴、西部崛起带) 17个省份培育26个产业集聚园区 [11] - 东部地区(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聚焦高端装备研发与智能系统集成 中西部地区(四川、湖北、湖南)发展专用车、能源装备等特色产业 [11] 竞争格局 - 呈现"国家队主导、民企深耕、科技赋能"多元生态 中船应急、中国安能等央企主导重大项目和高端装备市场 [12] - 中联重科、徐工机械、三一重工等工程机械巨头通过并购和技术延伸构建综合救援能力 [12] - 大疆、华测导航等科技企业以无人机、高精度导航技术赋能传统应急领域 湖南华诺星空等"专精特新"企业在细分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12] 技术发展趋势 - 智能化装备渗透率2030年有望达45% 无人机群协同灭火、机器人自主路径规划等技术减少人工干预依赖 [13] - 深圳大疆应急无人机平台实现灾区三维建模实时传输 救援效率提升40% 清华大学与华为联合研发"应急大脑"优化资源配置 [13] - 行业研发投入强度2025年维持在6.8%-7.5%高位区间 [13] 绿色化转型 - 电动化救援装备、可降解防护材料等环保产品需求激增 宁德时代与三一重工合作开发"超充电池"解决野外供电痛点 [14] - 工信部将能效指标纳入采购评分体系 2025年绿色装备占比预计达30% 市场规模突破1800亿元 [14][15] - 2025-2030年绿色应急装备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28% [15] 全球化发展 - 依托"一带一路"倡议拓展海外市场 2025年上半年出口额达210亿美元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采购量占比61% [16] - 中航科工、中直股份等企业通过海外并购与合资拓展东南亚、中东市场 2030年中国企业预计占据全球35%市场份额 [16] - 中兴通讯大型无人直升机应急通信救援方案覆盖半径6公里 最大起降海拔5000米 成为国际应急通信标杆 [16]
社区“心肺复苏急救”力争五分钟有响应
苏州日报· 2025-09-03 00:42
将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在小区、网络落在小区、设备安在小区、行动前移到小区——昨天(9月2 日),城乡社区"五分钟心肺复苏急救圈"志愿服务项目在吴江区盛泽镇率先启动,为居民打造起了"家 门口"的生命守护圈,这也成为苏州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力量向基层下沉,构建反应迅速、覆盖广泛的 生命救援网络的一次全新实践和有力探索。 心脏骤停,大多数情况发生在医院之外的"社区空间"、居家场所等。研究表明,如果在心脏骤停发 生的黄金4-6分钟内能够及时急救,许多生命能得以挽救。此时,快速链接具备急救技能的志愿者、急 救设备和患者,填补医护人员到场前的空窗期,是提高后续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为了前移救援关口,提高"第一时间"急救响应率、成功率,由苏州市委社会工作部推动,苏州市社 志联、吴江区委社会工作部、吴江区红十字会、盛泽镇政府、建设银行苏州分行、苏州爱心达人基金会 等共同打造城乡社区"五分钟心肺复苏急救圈"。据了解,2026年6月前,该项目将覆盖盛泽镇12个社 区,在30个行政村建立"一支急救员队伍、一个小区应急互助群、一套响应机制",全镇将有不少于1600 名急救员通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随着首批AED除颤仪完成捐赠,这些专业设备 ...
跟小米鏖战数年,2800亿世界巨头业绩腰斩,沦为“贴牌大王”?
搜狐财经· 2025-07-17 01:58
公司业务转型 - 飞利浦近年来通过拆分和出售非核心业务实现战略转型,包括显示器、家电、照明和半导体业务[1][7] - 目前消费者接触到的飞利浦产品大多属于品牌授权代工,仅保留剃须刀、电动牙刷等毛利较高的自营品类[2][9] - 公司转型后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产品包括CT扫描仪、核磁共振仪、AED除颤仪等医疗设备[3][19]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达180亿欧元(约1516亿元人民币),经调整EBITA利润率11.5%,同比微增0.9%[4] - 医疗业务构成2024年主要收入来源:诊断与治疗业务88亿欧元(占比48.9%)、护理业务51亿欧元(28.3%)、个人健康业务36亿欧元(20%)[19] - 2001年因互联网泡沫破灭导致半导体业务重创,当年净亏损26亿欧元(约219亿元人民币)[9] 历史发展轨迹 - 公司1891年以碳丝灯泡起家,1900年白炽灯泡年产量超300万只,1918年成为欧洲最大照明企业[10][11] - 20世纪下半叶发展为横跨消费电子、家电、医疗设备的多元化巨头,1996年营收达401.4亿美元(约2880亿元人民币)[12][15] - 曾拥有半导体领域先发优势,但拆分出ASML和台积电业务[14] 战略调整逻辑 - 2001年后采取"壮士断腕"策略,剥离技术壁垒不足或利润率低的业务[9][15] - 2002-2003年投入50亿欧元并购医疗产业链企业,2005年医疗部门收入占比提升至20%[17] - 当前持续精简医疗业务,2024年退出美国呼吸机市场并出售急救关护业务,追求专精化发展[21] 品牌授权模式 - 2018年将净水器等品类授权给德尔玛,2021年向高瓴资本出售小家电业务并附加15年品牌授权[7] - 品牌授权虽带来短期现金流,但长期可能侵蚀品牌商誉[9] - 通过专利诉讼维护知识产权,2020年与小米就3G/4G标准必要专利达成和解[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