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镍氢动力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湖南科力远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8-19 19:00
公司主营业务与战略布局 - 公司以先进电池及材料为主业,深耕镍电、锂电与储能三大赛道,构建"一主业、三赛道"事业格局 [4] - 在镍电领域,公司是HEV汽车用镍氢动力电池的唯一本土供应商,并进入国际一流车企供应链 [4] - 在锂电领域,公司掌握4座高品位锂矿资源,实现三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首期一万吨达产 [4] - 在储能领域,公司联合产业链企业成立大储能产业联盟与创新联合体,发起储能产业基金,构建资源到应用的闭环产业链 [4] 技术创新与研发成果 - 公司组建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轻工业电池及储能材料质量监督与检测中心,推动储能技术及材料创新 [3] - 公司拥有专利9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5项,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 [3] - 2025年上半年重点研发制氢设备材料、固态电池材料、锂云母提锂技术等,并优化独立储能电站项目的低碳生态 [5] - 联合中科院、中南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攻关固态电池、镍-氢气电池等新型技术 [5] 公司治理与股东回报 - 公司构建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营管理层的治理架构,形成权责明晰的治理体系 [7] - 2025年上半年向153名激励对象授予7800万份股票期权,覆盖中高层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骨干 [8] - 计划在符合分红条件后制定分红方案,结合未分配利润情况回报投资者 [8] 投资者关系与市场沟通 - 2025年上半年通过业绩说明会、机构见面会等向市场传递镍电、锂电及储能业务布局,披露93份公告(含2份定期报告) [10] - 建立多元化沟通平台,包括股东大会、上证e互动、投资者热线等,及时回应投资者关切 [9] 行业地位与政策支持 - 公司是湖南省先进能源材料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和粤港澳大湾区电化学储能产业联盟发起单位 [3] - 数智混储模式获国家《"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鼓励,提升储能安全与运行效率 [3]
北方稀土20250407
2025-04-07 16:27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稀土行业 - 公司:北方稀土、中国广晟有色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稀土板块市场表现及影响因素**:近期市场表现波动,4月4日中国对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上午稀土板块逆势上涨,下午随大盘调整,预计短期内海外中国稀土短缺,产品价格或大幅上涨,内外价差扩大[3] - **中国稀土资源地位**:是全球唯一能生产全部17种稀土元素的国家,供应不可替代,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虽有资源但品位低、开采难,且受冶炼技术和成本限制依赖中国供应,是重要战略资源[4][5] - **北方稀土市场表现**:作为行业龙头,布局产业链一体化,依托包钢白云鄂博矿区资源,行业景气时业绩高弹性,低谷时靠中游盈利能力强的产品抵抗风险,涵盖多种产品[6] - **稀土行业发展趋势**:国家重视,2024年6月颁发《稀土管理条例》,加强资源保护,供给端严格把控,黑市盗挖基本杜绝,政策为价格提供长期支撑[8] - **推荐标的**:推荐北方稀土、中国广晟有色以及社会资源,具备抗风险能力,受益于政策支持[9] - **2025年稀土价格走势**:2024年触底,2025年在供需缺口缩小背景下逐步上涨,轻稀土和中重稀土价格均可能明显上涨,2020 - 2024年中国稀土供应增速有变化,2024年降至6.36%,中国有国际定价权且加强管控[10] - **中国在全球稀土市场地位**:占据主导地位,有世界第一的储量、生产规模、加工总量和出口总量,国内形成中国稀土集团与北方稀土双龙头格局,北方稀土占总指标70%,海外缅甸受自然灾害影响难恢复正常出口,供给难有新增量[11] - **稀土行业下游需求**:下游前五大领域为新能源汽车、节能变频空调、风力发电机、节能电机及工业机器人,2024 - 2027年下游消费增速预期10%左右,内需有看点,中美脱钩后国家或出台刺激政策[12] - **北方稀土产业链布局优势**:依靠包钢白云鄂博矿资源,实现产业链一体化,功能材料如永磁、储氢、催化材料等空间大,磁性材料盈利能力高于原料产品,2019年至今功能材料毛利率和单吨毛利持续攀升[13] - **北方稀土地位及未来策略**:国内最具一体化产业链布局,上游资源来自包钢独家开采权矿,中游功能材料销量近五年显著增长,计划投资78亿进行绿色冶炼升级改造,深耕制造业及深加工领域,向高端产品发展,有市值管理诉求,预计25、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88亿元和27.2亿元[14]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北方稀土前身为1961年的88861稀土实验厂,1997年上市成中华第一股,通过收购并购壮大产业链,第一大股东包钢持股38%,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通过持有包钢集团67.74%股份间接成为实际控制人[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