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镇隆荔枝
icon
搜索文档
课堂搬到“媒体+” 一线 粤东三市学用农产品 “赢销”
南方农村报· 2025-09-06 16:01
培训背景与目标 - 广东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培训第二期于2025年9月5日在惠州举办 覆盖惠州、河源、汕尾三市参训 [4] - 培训旨在推进"百千万工程" 深化农产品"12221"营销体系 加强"粤字号"品牌队伍建设 培优扶强富民兴村农业品牌 [5][6][7] 农业现代化方法论 - "12221"市场体系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数据为驱动、以共赢为目标的农业现代化经营方法论 源于广东破解农产品"卖难"问题的实践 [16][17] - 现代农业需从"汗滴禾下土"转向"数字+市场" 新农人需"一手握锄头、一手握流量" 争当全产业链运营商 [9][10][11][12][13][14][15] 区域农业品牌建设成果 - 惠州市打造惠州梅菜、镇隆荔枝、梁化蔬菜、柏塘山茶、龙门大米、龙门年桔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成为内地最重要农产品供港基地 [18][19] - 建设完善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需持续努力 本次培训聚集"12221"实践者、推动者、成功者 旨在提升学员驾驭市场、服务"三农"能力 [20][21][22] 媒体赋能农业价值重塑 - "媒体+"通过文化挖掘、资源链接、矩阵传播、议程设置等功能体系 融合政府、市场、社会力量 形成智库、传播、品牌力量 全产业链开展市场与品牌建设 [25][26][27][33][34] - 案例包括"父爱如兰""广东喊全球吃荔枝""四个共享吉粤省际合作""天下第一红化橘红"等 [27][28][29][30][31] 创意营销与数字基建 - 用创意将农田变为内容工厂 通过文化解码、流量引擎、数字基建、组织进化四大维度推动农产品市场营销 超越传统促销模式 [36][37][38][39][40][41][42][43][44] - "粤字号"农业品牌是广东省农产品品牌身份证 广东省南方名牌农产品推进中心提供手把手保姆式申报指导 [46][47][48] 智慧农业与AI应用 - AI处于技术突破期迈向价值兑现期 智慧农业通过农情农艺数据化 运用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 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高效化 [53][54][61][62] - 智慧农业具有预测预警和优化资源配置两大功能 是高级农业生产形态 [63][64] 案例包括智慧种植、养殖及生产自动化控制 [55][56][57] 本土实践与三产融合 - 惠州梅菜、石金钱龟苓膏、紫金茶、广润红米等地域特色科技农产品现场亮相 [66][67] 河源和平猕猴桃通过品质管理与新技术提升客户服务 [68][69] - 三产融合中农业提供生态原料 加工赋予产品形态 旅游创造体验与消费场景 品牌共创反向推动三产深度融合 [83][84][85][86][87][88][89] 新媒体与乡村振兴 - 茂名市金塘村党支部书记罗水渠直播96场 带动销售罗非鱼、荔枝、龙眼等近200万元 [75][78][79][80] 通过村支书人设与罗非鱼结合增强记忆点 [77] - 新农人需打造个人IP 通过矩阵式传播推动农产品出圈 [95][96][97] 短视频创作需聚焦特色美食、自然探索、乡村人文等选题 采用戏剧改编、多语言呈现、年轻化语系等方法 [100][101][102] 培训参与规模 - 培训参与人员包括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三市各县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 农产品电商从业者 农业双创人员 "粤字号"品牌相关主体等150余人 [103][104][105]
南农晨读 | 荔枝红 挂绿绿
南方农村报· 2025-06-20 09:03
台风灾害影响 - 怀集县19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约30万人,紧急转移避险约7万人 [5][6] - 受伤15人,均无生命危险,暂无人员死亡 [7][8] - 国家发改委安排6000万支持广东灾后恢复 [4] 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 - 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举办第三批典型镇培育建设及建筑业企业助力帮扶培训班,推进乡镇差异化、品质化、特色化发展 [10][11][12][13][14] - 雷岭荔枝出口采购及销售集市将于6月21日开放,雷岭被誉为"粤东荔枝之乡",荔枝远销北美、阿联酋、新加坡等国家或地区 [16][17][18][19][20][21] - 广东公布45家绿色食品荔枝生产基地名单,绿色食品荔枝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 [23][24][25][26][27][28][29] - 惠州新增8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包括镇隆荔枝、福田菜心、龙门大米等 [31][32][33][34] - 雷岭首批出口荔枝发车,总重量约6万斤,创下连续22年出口海外佳话 [47][48][49][50][51] 农产品品牌推广 - 广州酒家与百色芒果(田阳)联名甜品将于6月22日在广州市北京路推出,百色市田阳区将"壮山农鲜"品牌芒果送至粤港澳大湾区 [41][42][43][44][45] - 英德红茶8家茶企将亮相济南茶博会,并于6月20日举行推介品鉴活动 [53][54][55][56][57] 天气影响 - 未来三日广东省仍处于南风通道内,午后部分地方有分散雷阵雨,局部可能有大雨 [59][60]
中国大地保险惠州中心支公司:全流程护航荔枝产业 筑牢丰收保障网
南方农村报· 2025-06-17 04:36
保险保障覆盖 - 中国大地保险惠州中心支公司计划2025年在惠阳区实现荔枝种植保险承保面积达2.78万亩,为农户提供8340万元风险保障,覆盖台风、暴雨、病虫害等灾害 [6] - 公司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查勘定损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赔款支付,今年已累计处理理赔案件56起,支付赔款240余万元 [8][9] 科技赋能防灾 - 公司联合当地荔枝协会创新开展无人机飞防作业,作业效率较传统人工模式提升超300% [12][16][17] - 聘请农业专家组建讲师团,围绕荔枝保花保果技术、病害综合防治等核心课题开展田间教学,从种植源头降低灾害发生率 [19][20] - 针对极端天气编制《风险减量操作指南》,构建"技术防控+灾害预警+农户联动"的全链条风险管理模式 [21][22][23] 创新保险产品 - 创新推出荔枝采摘工人意外险,将保障重心从传统的"保物"延伸至"保人",直接保障从事高作业风险的采摘农户自身的人身安全 [26][27][28] - 推出农产品食品加工安全责任险并融合溯源管理技术,为每份荔枝产品赋予专属"溯源码",构建质量监督体系 [37][38][39] 销售助力与品牌建设 - 公司积极对接电商平台,依托线上销售渠道让荔枝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创新"保险+助农"模式 [50][51][52] - 组建员工志愿者队伍深入果园参与采摘工作,并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扩大"镇隆荔枝"的传播声量与影响力 [53][54][55] 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 - 公司将持续深化农业保险服务创新,推动"保险+科技+服务"深度融合,为惠州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动能 [58][59]
我省最大RCEP荔枝交易中心开售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6-16 07:49
产销对接活动 - 2025年广东荔枝产销对接活动(惠州分会场)签约预售1.56万吨荔枝 [1] - 活动促成13家合作社与物流、电商、果商、无人机等企业机构在产销渠道、科技种植和冷链物流等维度深化合作 [1] - RCEP广东惠州(镇隆)荔枝交易中心开售仪式正式开市,现场设置140个荔农展位,吸引全国采购商和消费者 [1] 镇隆荔枝产业优势 - 镇隆荔枝是全省唯一集地标、GAP、国家区域公用品牌于一身的荔枝产区,品牌价值达10.9亿元 [1] - 镇隆凭借优质气候和地理条件培育桂味、糯米糍等多个优质荔枝品种 [1] - 惠州(镇隆)荔枝交易中心已成为全省最大的RCEP荔枝交易中心 [1] 电商与物流发展 - 2025年镇隆荔枝电商销售占比预计超42% [2] - 通过与物流企业合作实现运输时间大幅缩减,冷链物流区实现北京12小时直达,指定城市10小时直达 [2] - 冷链运输水平提升使鲜果能快速直达消费者 [2]
预售订单量约15000吨!惠阳镇隆荔枝打造富民兴村新标杆
南方都市报· 2025-06-09 04:46
产业发展概况 - 镇隆镇是广东唯一集地标、GAP、国家区域公用品牌于一身的荔枝产区,种植面积约4.3万亩,预计今年产量超2万吨 [1] - 目前荔枝预售订单量约15000吨,已吸引10家大型水果收果商达成合作意向,另有超20家销售商在洽谈 [3] - 公司积极探索"接二连三"融合发展之路,将荔枝作为特色支柱产业打造富民兴村标杆 [1] 生产提质措施 - 通过技术培训(管理技术、无人机飞防等)提升果农种植水平,提高产量和品质 [2] - 推行标准化果园管理与认证,开展全镇域果园抽检保障产品安全 [2] 销售增效策略 - 全渠道布局:开展电商直播培训,优化RCEP交易中心,提升冷链服务,合作大型商超及社区团购 [3] - 市场拓展:对接京津冀、江浙沪市场及78个校友会,聚焦香港和海外市场 [3] - 线上营销:优化线上商城、直播平台合作、开发预售机制构建销售矩阵 [3] 出口与全球化 - 2025年计划通过合作社出口东南亚(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3000吨桂味和糯米糍,金额约4000万元 [4] 品牌建设与文化赋能 - 举办摄影大赛、旅游路线推广("红荔映客乡·薪火传鲜甜")吸引游客体验荔枝文化 [5] - 开发"荔枝少年"IP文创产品,结合创意设计丰富品牌内涵 [6] - 即将举办产销对接活动、千人徒步等全域传播事件提升知名度 [5] 产业链延伸 - 突破加工技术瓶颈,开发荔枝原浆等精细加工品类提升附加值 [3] - 通过文旅消费带动产业融合,实现"接二连三"发展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