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明竹编

搜索文档
(成都世运会)世运会里的非遗之约:东方美学与世界温柔相遇
中国新闻网· 2025-08-16 07:03
世运会中的非遗展示 - 开幕式上以道明竹编为骨,融入蜀锦、银花丝、漆艺等工艺制作"芙蓉花意"引导牌,展现东方美学 [1] - 蜀绣在奖牌"竹光"绶带上绣出深浅纹路,为赛事荣誉增添文化温度 [1] - 软式曲棍球项目开赛前,"步打唐韵"展演以步打球为主体,展现古老运动与现代赛事的融合 [1] 非遗体验活动 - 世运村内设置竹编、大漆、银花丝等非遗体验区,日均吸引超600人次参与 [1] - 法国运动员学习剪纸,德国选手尝试捏面人,非遗体验成为连接世界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纽带 [1] 国际友人与非遗互动 - 美国啦啦操裁判在茶馆观看川剧变脸和吐火表演,称其为"四川震撼" [2] - 瑞典摩托艇选手购买题有"厚德载物"的折扇,并尝试解读其文化内涵 [4] 非遗与赛事荣誉结合 - 竹编奖牌盒采用青神竹编工艺,盒身织就"方圆周正"之型,天地盖采用"天地六合"六角孔编法 [5] - 德国运动员称赞竹编奖牌盒展现中国手艺人的精湛技艺,认为其蕴含传统文化密码 [7] 非遗文化的国际传播 - 赛事工作人员感叹中国非遗通过世运会在更多人心中扎根,东方美学故事向世界延续 [7]
高质量发展看海关|破“竹”而出,这项千年非遗如何从小小村落走向全球?
央视网· 2025-06-23 03:52
竹艺村概况 - 四川成都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是首批天府旅游名村 以竹林和田野环绕形成独特景观 外围地理面积中竹林和田野各占一半 [1] - 村名源于标志性竹编技艺 拥有2000多年历史 经历由粗到精的发展过程 包含15大类800多个花色品种 2014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 竹制品出口表现 - 2025年前5个月四川竹制品出口额达463.5万元 同比增长29.7% [3] - 成都海关通过碳足迹核算服务帮助企业应对国际绿色生产要求 助力竹编产品打开国际市场 [3] 非遗传承与国际影响力 - 竹编产品通过海关指导快速走向全球 代表性作品"平安扣"作为国礼走出国门 [5] - 地标建筑"竹里"获2017年"艾特奖"最佳文化空间设计奖 "熊猫抱竹"盖碗等作品亮相2025年大阪世博会 [5] - 通过开拓海外市场激发经济效益 实现从工艺到工业的转型 为非遗传承提供新方案 [5]
焦点访谈丨从“活起来”到“火起来” 非遗如何成为各地文旅新名片
央视网· 2025-06-14 16:41
文旅产业与非遗融合发展趋势 - 非遗旅游成为文旅市场新潮流,泉州簪花、大理扎染、敦煌壁画等非遗项目成为城市旅游新标签[1] - 陕西紫阳县通过"开麦吧!茶乡"乡镇对擂赛吸引游客,活动以紫阳民歌为核心元素,场场爆满并带动年轻群体参与[3][6] - 紫阳县2023年清明及五一假期接待游客43.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97%,带动茶叶销量增长30%及服务业增加值提升50%[11] 非遗活化与产业升级路径 - 紫阳县将民歌、采茶制茶技艺(省级非遗)、社火活动等转化为沉浸式体验项目,形成"非遗即生活"模式[8][14][15] - 富硒茶陶博物馆挖掘2300年历史的乌铁陶技术,通过现代工艺提升实现非遗技术传承与商业化应用[15] - 贵州麻料村银饰工坊年接待体验游客超1万人,甘肃和政县松鸣岩花儿会单日吸引10万群众参与,实现非遗保护与收入增长双赢[15] 年轻化传承与品牌创新 - "90后"民歌手黄杰通过比赛重新激活年轻人对紫阳民歌的兴趣,乡镇活动促使年轻参赛者主动学习经典民歌[4][12] - 四川道明镇将2000年历史的竹编非遗与现代艺术结合,打造时尚化体验项目,证明非遗可兼具传统与潮流特质[17] - 专家指出文旅融合本质是"造血式保护",通过身份转换(村民成为文化代言人)增强文化自豪感与传承持续性[15] 跨区域非遗联动效应 - 多地形成差异化非遗开发模式:紫阳侧重民歌+茶文化、贵州聚焦银饰制作、甘肃发展民俗节庆、四川推动手工艺创新[15][17] - 非遗体验项目有效改变消费习惯,如年轻游客通过采茶制茶体验重新认识传统茶饮价值[8][9]
《成都非遗地图》上线,邀你来一场“非遗版City Walk”
经济观察报· 2025-06-09 06:15
核心观点 - 《成都非遗地图》正式上线 聚焦衣饰之美、食味之美、居家之美、艺境之美四大主题 整合上百个非遗点位 推动非遗文化与城市生活深度融合 打造沉浸式文化消费新场景 [1][9] 衣饰之美 - 蜀锦织造技艺为核心 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展示精湛织造技艺及丰富纹样藏品 提供产品欣赏购买、大师交流、织造体验一站式服务 [2][3] - 锦门丝绸文化小镇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融合老成都历史建筑群与蚕桑丝绸科普教育 南方丝绸之路博物馆设立蜀锦蜀绣漆艺传习点位 [3] 食味之美 - 郫县豆瓣传统制作技艺列为国家级非遗 郫都豆瓣厂开放参观发酵工艺 成都川菜博物馆汇聚川菜烹饪技艺 展示蒙眼切金丝、泡菜制作等非遗工坊 并提供全天无限量小吃供应 [3][4][5] - 青城制茶非遗工坊完整保留"八道古法"制茶工艺 水井坊博物馆提供酒文化品鉴体验 形成"五味调和"的味觉视觉双体验体系 [5] 居家之美 - 成都漆器厂主打手工漆器产品 兼具实用性与艺术价值 开放工坊展示全手工制作过程 举办非遗体验活动 [6][7] - 崇州道明竹编创新应用场景 传统竹编技艺延伸至手机壳、首饰、高定背包等现代品类 去年在巴黎中国艺术大展亮相 [7] 艺境之美 - 川剧艺术中心升级锦江剧场 提供多剧种演出及茶园变脸表演 突出"一桌二椅"极简美学 [8] - 文殊坊非遗主题街区聚集12家非遗大师工作室/中华老字号及8家四川老字号 构建非遗消费生态圈 [8] - 清源社区打造蜀绣、古琴、铜壶茶艺非遗品牌 通过刺绣中心、同音琴社等项目形成社区化非遗生活场景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