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远程诊疗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又一个并购?买买买,能走向赢赢赢吗?
思宇MedTech· 2025-08-18 08:20
文章核心观点 - 全球领先的虚拟医疗平台Teladoc通过持续并购扩张收入规模但长期未能实现盈利 商业模式可持续性存疑 [2][3][15] - 数字医疗行业面临核心挑战:技术并非核心壁垒 支付体系嵌入和临床工作流整合才是关键 盈利模式尚未跑通 [18][19][20] Teladoc商业模式分析 - 公司定位为虚拟医疗超级平台 提供全科、心理健康、慢病管理等远程诊疗服务 用户可通过平台直接预约或通过雇主健康计划接入 [4][5] - 收入主要来自雇主、保险公司和健康计划的打包订阅模式 而非单个患者 通过与支付方合作批量接入用户 [6][7] - 通过收购构建多元化服务矩阵 包括心理咨询BetterHelp和慢病管理Livongo 形成虚拟医疗全场景故事 [8][9] - 营收规模达25亿美元但持续亏损 2022年因巨额减值亏损超130亿美元 2024年亏损10亿美元 [2][13] 并购扩张策略 - 2015-2017年通过收购欧美小型远程诊疗公司快速扩张 2018年收购法国MédecinDirect打开欧洲市场 [11] - 2020年以185亿美元收购慢病管理公司Livongo 旨在打造端到端虚拟健康平台 [11] - 2025年收购澳大利亚Telecare 切入澳洲公立医疗和保险体系 [11] - 并购逻辑包括:通过收购直接获得新市场准入 补齐服务链条 快速扩大用户规模支撑资本故事 [11][22] 商业模式缺陷 - 营收从2018年4.17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26亿美元但利润持续为负 并购整合成本及运营费用吞噬新增收入 [13][14] - 获客成本高 用户粘性有限 业务更像低利润率流量入口而非高毛利医疗产品公司 [12] - 对Livongo的巨额收购被证明过于昂贵 导致2022年百亿美元级减值损失 [14] 行业启示 - 数字医疗行业并购整合是常态但不代表模式跑通 规模是第一驱动力但尚未形成稳健商业闭环 [18] - 远程医疗技术(视频/算法/接口)并非核心难题 关键壁垒在于嵌入医保支付体系和医院临床工作流 [19] - 行业必要性无可争议(缩短等待时间/解决区域不平衡)但盈利性不确定 支付主体(医保/雇主/患者)未彻底解决 [20] - 数字医疗发展依赖资本、支付体系和临床生态共同作用 技术是起点而商业是终局 [20][21]
推动优质诊疗服务跨界流动
新华日报· 2025-06-05 21:16
长三角医疗一体化 -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与安徽滁州来安县第二人民医院组建紧密型医联体,实现跨省医疗资源互通[1] - 医联体建设内容包括专家坐诊、检查结果互认、联合诊室建设和远程会诊覆盖[1] - 通过云平台实现影像数据实时互认,解决患者复诊难题[1] 智慧医疗网络建设 - 医院改造升级系统后构建"上联三甲、下通乡镇"的远程诊疗网络[2] - 目前有11个专科实现长三角多地专家定期坐诊,5个科室加入南京专科联盟[2] - 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闭环,急危重症患者可通过绿色通道直送南京[2] 患者就医体验改善 - 来安县患者从原来需全家出动、耗时一天前往南京就医,转变为10分钟电动车程即可见到专家[1] - 医保结算实现"一站式"办理,大幅提升就医便捷性[2] - 检查报告互认范围和远程会诊覆盖病种有望进一步扩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