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卓资产的私募基金产品

搜索文档
法院重提上海银行“飞单”案,员工个人行为银行为何被判赔偿39万?
新浪财经· 2025-06-16 01:46
案件背景与核心事实 - 上海银行浦三路支行前理财经理陆某向八旬老人刘某违规销售良卓资产私募基金产品 导致刘某亏损99万余元[1][3] - 陆某行为构成"飞单" 即银行员工利用职务便利销售非银行代销的第三方理财产品[3][10] - 上海金融法院终审判决银行支行承担39万余元赔偿责任 约占损失金额40%[1][7] 银行违规行为与监管处罚 - 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 该支行员工私售理财产品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3] - 上海银保监局2020年11月对支行处以50万元罚款 对陆某处以终身禁止从业处罚[3] - 上海银行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因管理责任被连带处以50万元罚款[4] 法院判决依据 - 银行存在管理疏漏:陆某在办公场所及工作时间向约20名50-70岁客户销售违规产品[6] - 采用"客观管理过错"推定规则:银行未尽合理注意义务推定存在过错[10] - 过错程度认定:银行管理过失与客户认知局限共同导致损失 银行过错较重[7][10] 行业影响与监管导向 - 法院通过因果关系认定倒逼金融机构强化内控机制[1] - 金融监管总局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加强老年金融消费者保护 制定审慎销售流程[11] - 强调对老年客户需履行更高注意和提醒义务[7][11] 投资者防范措施 - 资质核验:要求出示银行代销文件 通过中国理财网查验产品编码[11] - 资金流向控制:正规产品资金应汇入银行托管账户 非个人或第三方账户[11] - 证据留存:坚持全程录音录像 保留微信记录等电子证据[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