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icon
搜索文档
突发心梗,用力咳嗽能自救?保命知识+1
中国新闻网· 2025-09-14 01:50
心血管急救误区 - 心梗发作时通过大口呼吸或用力咳嗽维持心脏供血的自救方式不可行 可能增加心脏耗氧量并加速心肌细胞死亡 甚至引发呕吐或肋骨骨折等二次伤害 [2] - 咳嗽产生的胸腔压力变化无法疏通堵塞的血管 且心梗发作时患者常因剧烈胸痛和呼吸困难无法进行规律咳嗽 可能错过黄金急救期 [2] 心梗发作正确处理方法 - 若独自出现胸痛、冒冷汗、喘不上气等心梗症状 应立即拨打120并保持安静以减少心脏负担 等待救援时可含服硝酸甘油 [3] - 硝酸甘油舌下含服一片约3分钟起效 若5分钟后未缓解可再含服一片 速效救心丸需含服10-15粒约5分钟起效 若10分钟未缓解可再服一次 [4] - 两种药物均不能治疗心梗 若按间隔服用3次后症状仍不缓解需立即拨打120 [4] 心肺复苏操作要点 - 发现心脏骤停患者需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位置为胸骨中下段(两乳头连线中点) 以30次按压配合2次人工呼吸循环操作直至救援到达 [6] - 操作前需评估环境安全 并指定人员拨打120及寻找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6] 其他急症急救措施 - 哮喘发作时应协助患者采取端坐姿势并微仰头部避免压迫器官 [8] - 对昏迷但仍有呼吸的患者可调整为侧卧姿势 头部后仰并张开嘴巴引流呕吐物以保持呼吸畅通 [9] - AED是处理心脏室颤的重要设备 可自动识别异常心律并电击除颤 [7] 急救知识普及重要性 - 专业急救知识和技能能为患者争取宝贵时间 需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10][11]
“人人健康‘救’在身边——急救技能培训”走进杭州
人民网· 2025-09-06 01:52
"针对药店从业者的工作场景与应急需求,我们特邀持有国家认证资质的急救讲师授课,采用'理论拆解+真实案例复盘+全流程实操'模式,从急救原 理、风险规避等理论知识入手,结合社区常见的心梗、窒息等突发案例分析应对要点,让每个人都能'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在津药达仁堂华东分公 司总经理徐龙锋看来,药店作为贴近居民的"健康前沿窗口",其从业者掌握急救技能具有特殊意义:"这不仅是店员个人专业能力的升级,更是企业践行社 会责任的重要体现。当药店工作人员能在危急时刻成为'可靠的第一响应人',就能在急救'黄金4分钟'内为患者争取生机,从而挽救更多生命。" "社区是居民日常活动的核心场景,也是突发健康风险的高发区域。我们组织店员集中参训,核心目标就是让大家把心肺复苏、自动体外除颤仪 (AED)这些'救命技能'学扎实,不仅要明确'操作步骤',更要理解'背后逻辑',确保在居民遇到突发状况时,既能第一时间上前救助,又能严格按照规范 操作避免二次伤害。"杭州海王星辰健康药房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王中华认为,"学习急救不是'额外技能',而是守护自己与他人生命的'必备能力',每一位 掌握急救技能、备好急救药品的人员,都是社区里'流动的救助 ...
申城大急救链:呼叫即救治 上车即入院 近三周电话呼入量15.8万次 较去年同期增5.15% 救护车出车量7.08万车次 同比增10.26%
解放日报· 2025-07-14 02:01
急救业务数据增长 - 近三周120电话呼入量15.80万次,同比增长5.15% [1] - 救护车出车量7.08万车次,同比增长10.26% [1] - 患者疾病主要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脑血管疾病 [1] - 自6月17日首个高温天气以来,已发生中暑患者急救60余例 [1] 急救系统运营管理 - 调度指挥中心实行三班倒工作制,22名在岗人员分三批用餐 [2] - 设置二线医生通过5G设备实时观察救援情况,提供远程指导 [2] - 增加加班值班车辆,提高急救响应速度 [3] - 增加冰袋、盐水等急救物资储备,做好救护车维护与检修 [3] 急救人才培养体系 - 2021-2024年累计选拔89名医师参加规培,20名已充实一线 [7] - 2022年启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定向免费培养,累计招生80名 [7] - 规培模式提升医生专业知识、归属感与价值感 [6] - 院前急救医师首次纳入全市统一规范化培训体系 [6] 社会急救体系建设 - 五年来累计授证培训超过1.5万余人次,科普巡讲500余场 [11] - 2022年起开展"城市急救响应活动计划",招募志愿者5000余人 [11] - 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布设项目串起患者、AED、志愿者 [9] - 公众急救培训填补救护车到达前的"空窗期" [11] 国际化服务能力 - 2024年调度指挥中心英语受理总量52人次 [3] - 2024年1-6月英语受理量已达47人次 [3] - 调度员自学日语等外语应对国际游客需求 [3]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自动体外除颤仪(ADE)行业产业链图谱、政策、市场规模及未来前景展望:国内AED配置工作加速推进,行业迎来爆发式发展[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26 01:18
行业概况 - 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是一种便携式医疗设备,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通过电击除颤恢复心脏正常节律,适用于室颤或无脉性室速引发的心脏骤停,最佳抢救时间为"黄金4分钟" [1][2] - AED内置智能分析系统,可自动检测患者心律并判断是否需要电击,通过语音引导操作,普通人经过基础培训即可使用 [2] - 2024年中国AED行业规模从2019年的1.47亿元增长至52.91亿元,呈现爆发性增长 [1][12] 产业链 - 上游为原材料及元器件供应环节,包括塑料、金属、电路板、电容器、电极片、电池、芯片等 [4] - 中游为生产制造环节,代表厂商有鱼跃医疗、迈瑞医疗、美国卓尔、日本光电等 [4] - 下游应用需求端包括医院、急救中心、机场、地铁站、学校、商场、体育场馆、社区家庭等场景 [4] 产业现状 - 中国心血管病患者达3.3亿,占总人口近1/4,每年约有54.4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其中87.7%发生在医院外 [7] - 中国AED配置率仅为0.2台/10万人,远低于美国(317台/10万人)、日本(555台/10万人)、荷兰(696台/10万人) [7] - 在1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3至5分钟内进行AED除颤,可使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达到50%至70% [7] 政策推动 - 国家卫健委2019年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要求在人员密集场所配备AED [9][11] - 2023年五部委联合印发《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要求加大AED推广力度 [9][11] - 地方政府积极响应,2022年超过20个省市公布AED配置计划,北京、上海、广东等一线城市采购已取得初步成效 [11] 市场潜力 - 按国家卫健委100~200台/10万人的标准估算,中国AED配置最高可达约300万台,市场规模近600亿元 [12] - 若达到美日等发达国家普及率,全国AED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00亿元 [12] 企业格局 - 国产AED未出现前,市场被飞利浦、卓尔、日本光电等国外品牌占据,设备单价在4~9万元 [14] - 2013年迈瑞医疗研发出中国首台国产AED,目前国产品牌已占据主导地位 [14] - 迈瑞医疗占据中国AED市场61%的份额,美国卓尔以13.1%的市占率位列第二 [14] - 国产AED中标单价约2万元,大幅降低普及门槛 [14] 重点企业 - 鱼跃医疗2024年营业总收入75.66亿元,同比下降5.09%,急救解决方案及其他业务收入2.39亿元,同比增长34.05% [16] - 迈瑞医疗2024年营业总收入367.26亿元,同比增长5.14%,生命信息与支持类产品销售收入135.57亿元,同比下降11.11% [18] 发展趋势 - 国产替代加快,截至2024年国产AED市场渗透率超90%,迈瑞、久心医疗等头部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20] - 应用场景多元化,从传统公共场所向产业园区、学校、社区、养老机构等延伸,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成为新增量 [21] - 家庭场景需求爆发,家用AED向小型化、便携化、易用化方向发展,单价有望降至5000元以下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