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和一号医疗大模型

搜索文档
共绘中非人工智能健康合作新图景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9 01:03
医疗AI技术发展 - 中国研发"羲和一号"医疗大模型显著缩短心梗预警时间并降低首诊误诊率[1] - 通过AI可穿戴设备实现心音数据实时传输与分析 使患者黄金救治时间获得率提升[1] - 新生儿心音传感器误诊率降低至7.4% 敏感度大幅超越人工评审[1] - 癫痫脑电图AI分析技术有效节省临床医生判读精力和时间[2] - 移动CT车搭配AI影像诊断可弥补非洲医护人员数量与能力不足[2] 跨境医疗合作 - 中非医院联盟正式成立 推动健康合作新图景[1] - 计划在50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200万例先心病筛查 建设全球最大预警网络[1] - 中国向非洲53国累计派出医护人员2.3万人次 援建医疗机构130余所[4] - 中国在非洲诊治患者超2.8亿人次 培训本土医护人员近5万名[4] - 建设45个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深化医疗协作[4] 医疗设备创新 - 腔镜手术机器人在医疗设备展会展出[3] - 震动腰带与导盲犬机器人等技术可助力非洲残障人士[2] - AI医疗智能体技术持续完善各国医疗服务体系[4] 产业发展生态 - AI+医疗在中国实现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全链条加速发展[2] - 企业参与医疗机构AI技术研发将拥抱更多赋能机遇[2] - 中国技术推广落地可持续性仍存在待解问题[2]
记者手记:共绘中非AI健康合作新图景
新华网· 2025-08-18 01:03
医疗AI技术发展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与企业共同研发"羲和一号"医疗大模型 显著缩短心梗预警时间并降低首诊误诊率[1] - 北京儿童医院采用微型传感器技术实现新生儿心音数据云端直传 使远程筛查敏感度大幅提升且误诊率降低至7.4%[1]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应用AI技术自动判读脑电图 大幅节省临床医生精力和时间[4] 医疗AI应用场景 - 医疗大模型已嵌入宁夏"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 实现跨区域跨机构数据互动[1] - AI可穿戴设备通过数据传送和即时分析 为患者争取黄金救治时间[1] - 移动CT车搭配AI影像诊断可有效弥补非洲医护人员数量和能力不足的问题[4] 中非医疗合作 - "中非医院联盟"在展会期间正式成立 推动双方健康合作[1] - 中国计划在50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200万例先心病筛查和数据分析 建设全球最大先心病预警网络[2] - 中国向非洲53个国家累计派出医护人员2.3万人次 援建医疗机构130余所 诊治患者超2.8亿人次 培训本土医护人员近5万名[5] 技术推广与产业机遇 - 北京博雅全健智算科技参与多家医疗机构AI技术研发 受益于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全链条加速[5] - 震动腰带和导盲犬机器人等技术有望帮助非洲残障人士[4] - AI医疗智能体技术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完善医疗服务体系[5]
博雅全健夯实医疗数据AI基座,“羲和一号”大模型已落地宁夏
环球网· 2025-08-18 01:00
政策支持与行业趋势 -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人工智能政策支持导向进一步明确且强烈 [1] - AI+医疗细分应用广泛,其中AI病理诊断、AI影像及AI制药应用相对成熟,或将加速兑现商业化价值 [1] - "人工智能+"或将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引擎,AI医疗或将迎来新一波产业革新机遇 [1] AI医疗大模型发展现状 - 多家医疗行业上市公司推出AI+医疗大模型,如医渡科技的"AI医疗大脑"YiduCore、卫宁健康的医疗大模型、泰达生物的"羲和一号"医疗大模型 [1] - "羲和一号"医疗大模型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与博雅全健共同研发,历时近10年 [2] - 训练数据来自18家医疗机构的临床一线,基于100万真实病案数据研究,形成千亿级参数 [2] - 医学知识覆盖率98%,医学知识精准率90%以上 [2] 临床需求与技术优势 - 当前胸痛、心梗等疾病存在漏诊误诊率超25%、基层诊断能力不足、指南落地滞后等痛点 [3] - 传统诊疗中人工计算错误率高、检查耗时超30分钟,导致药物选择盲目,基层治疗延误可使死亡风险增加35% [3] - "羲和一号"通过构建以临床刚需为核心的研发体系,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助力 [3] 商业化应用与战略合作 - 博雅全健与宁夏人工智能医疗健康产业园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宁夏健康管理引导预问诊大模型"核心研发及运营中心落地园区 [3] - 泰达生物聚焦AI医疗基础大模型研发,探索"AI+医疗"产品服务模式,助力优质诊疗资源向县域、乡镇延伸 [3] - 泰达生物旗下控股子公司深圳医数精诚科技有限公司与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在数据库建设、数据质量提升及数据分析应用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4] 未来发展规划 - 预计三年内服务患者超过1亿人次 [4] - 智能轮椅、营养管理设备、导盲机器人等AI智能终端硬件产品将是未来重点拓展方向 [4] - 将建立全球医疗AI协作网络,与各国专家共同完善模型,实现医疗智慧的全球共享 [4]
泰达生物(08189)子公司博雅全健亮相China-Hospeq 2025 以 AI智慧赋能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智通财经网· 2025-08-16 12:18
展会与研讨会概况 - 第31届中国国际医用仪器设备展览会暨技术交流会(China-Hospeq)于2025年8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 [1] - 展会期间举办了"与AI同行:健康丝路AI赋能研讨会",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主办,泰达生物子公司博雅全健及北大科技园协办 [1] - 研讨会得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中信医疗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等支持 [1] AI医疗战略方向 - 研讨会主题为"与AI同行:健康丝路AI赋能",旨在通过AI技术打破医疗资源壁垒,构建更高效的医疗服务网络 [2] - 会上启动了"中非医院联盟'健康丝路AI发展'联合工作组"、"全球儿童'两病'早诊早治AI创新生态"共建等项目 [2] - "羲和一号"落地宁夏共建健康数字人管理平台签约仪式同步举行,为健康丝路建设提供实践方向 [2] 羲和一号医疗大模型 - "羲和一号"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与博雅全健共同研发,历时近10年 [3] - 基于100万真实病案数据,形成1000亿级参数,医学知识覆盖率达98%,精准率超90% [3] - 支持疾病预测、诊断与个性化治疗、影像分析、药物研发、临床试验及医学教育等多场景应用 [3] - 训练数据来自18家医疗机构临床一线,涵盖多模态信息,每条数据均经过伦理审查和脱敏处理 [4] 数据优势与临床应用 - "羲和一号"以医院病案档案为核心训练数据,避免使用互联网"二手信息",准确率可达90%以上 [4] - 在心血管病领域应用中,解决了胸痛、心梗等疾病漏诊误诊率超25%、基层诊断能力不足等问题 [5] - 传统诊疗中人工计算错误率高、检查耗时超30分钟的问题得到改善,避免了基层治疗延误导致死亡风险增加35%的情况 [5] 公司战略布局 - 泰达生物深耕AI+医疗赛道,聚焦AI医疗基础大模型研发和医疗数据平台建设 [8] - 联动各级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参与医疗大数据结构化、标准化、市场化建设 [8] - 与弘信电子子公司燧弘华创在端边医疗诊疗一体机方面深度合作 [8] - 子公司深圳医数精诚科技与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加强数据库建设与数据分析应用 [8] 未来发展计划 - 博雅全健致力于构建涵盖"数据-模型-临床"的AI+医疗生态圈,覆盖组学研究、医学影像、药物研发等领域 [6] - 未来将重点拓展智能轮椅、营养管理设备、导盲机器人等AI智能终端硬件产品 [6] - 计划三年内服务患者超过1亿人次,并建立全球医疗AI协作网络 [9] - 公司将持续深化AI+医疗领域探索,加强各方合作,参与"健康丝路"生态建设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