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料

搜索文档
中利集团跌2.01%,成交额2008.46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09.6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5 05:23
股价表现 - 9月25日盘中下跌2.01%至2.92元/股 成交2008.46万元 换手率0.56% 总市值87.82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09.61万元 大单买入占比17.46%(350.65万元) 卖出占比22.92%(460.26万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19.67% 但近期呈下跌趋势 近5日跌4.89% 近20日跌7.89% 近60日跌25.89% [2] 公司基本面 - 主营业务为光通讯及电缆全产业链产品(船用电缆27.57% 其他电缆34.34% 电缆料17.72%) 光伏组件及电池片6.79% 光伏发电及运维3.47% [3]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37亿元 同比减少33.59% 归母净利润-7121.70万元 但同比增长73.20% [3]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4.32亿元 但近三年未进行分红 [4] 股东结构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2.64万户 较上期增加5.33% 人均流通股45925股 较上期减少5.17% [3] - 今年以来4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一次为2月28日 [3] 行业属性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力设备-电网设备-线缆部件及其他 [3] - 概念板块涵盖军民融合 小盘 航天军工 低价 国资改革等 [3]
中国国际化工展成行业发展“风向标”
中国化工报· 2025-09-19 02:15
展会概况 - 2025年9月17-19日举办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化工展览会 展会面积达45500平方米 吸引来自17个国家的792家企业参展[2] - 展会覆盖能源与石油化工 基础化学品 化工新材料 精细化工 化工安全与环保 化工工程与装备 数字化-智能制造等全产业链领域[2] - 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主办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化工行业分会和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共同承办[2] 行业趋势 - 化工行业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 技术创新成为突破发展瓶颈和实现可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4] - 企业集中展示新材料研发 绿色工艺应用和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最新成果[4] - 中国石油聚烯烃弹性体(POE) 瓶盖料 电缆料 溶聚丁苯橡胶(SSBR)等新产品实现市场化推广[4] 企业参与 - 中国石油 中国石化 中国海油 中国中化 华谊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展示培育新质生产力重要成果[3] - 青岛海湾集团携近百种核心产品参展 全面展现全产业链布局优势[3] - 思多而特运输公司现场演示产品位置显示功能 体现数字化应用成果[4] 平台价值 - 展会成为企业宣传新产品 新技术 新装备的重要平台 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技术交流与商机对接[3] - 通过新技术突破 新产品应用和新科研成果落地交流 为行业发展提振信心[3] - 海湾化学总经理评价展会不仅是品牌展示窗口 更是企业间技术交流与商机对接的桥梁[3] 配套活动 - 举办第八届国际智慧化工大会探讨化工自动化 数字化及AI技术应用[6] - 第二届化学品储运安全大会聚焦危化品储运安全重点难点问题[6] - mDX石化行业数字化转型峰会凝聚生态力量破解数字化转型关键难题[6] - 发布《2025中国化工行业发展报告》预判产业周期与发展路径[6] - 举办中日化工企业对接交流会 吸引阿拉丁生化 湖北宜化等10余家企业参与分享[6]
兰州石化打造新质生产力样本——能源材料化工大会释放产业升级最强信号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08 06:50
行业会议与战略布局 - 2025中国化工学会能源、材料与化工学术会议在兰州召开,主题为"新时代中国能源、材料与化工前沿和产业创新发展",15名院士、50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1] - 会议聚焦新能源与储能、化工新材料、绿色合成与催化、化工智能化技术等方向,推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落地[3] - 兰州石化依托甘肃省和中国石油战略布局,以转型升级乙烯改造项目为抓手,形成医用聚烯烃、车用聚烯烃等化工新材料系列[3] 新材料生产与技术突破 - 上半年兰州石化生产新材料31.04万吨,产量位居中国石油炼化企业第二[5] - 高羧值丁腈橡胶XNBR2704、NBR2703工业化试生产填补国内空白,成为重要效益增长点[5] - 医用输液瓶专用料市场占有率突破70%,6万吨/年气相法茂金属聚乙烯生产技术工艺包填补国内技术空白[5] - 构建医用、车用、透明、薄壁注塑和耐热专用料五大聚丙烯产品矩阵,通过UL国际环保认证[5] 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 - 近五年吸引1300余名青年才俊,其中研究生学历者300余人,2024年17名博士加盟[7] - 实施"四大行动"人才计划,推出"双百双千"计划、"3113"大学生遴选等机制,每年遴选优秀大学生重点培养[7] - 投资3000余万元改善人才公寓,建立"四室一中心"平台,畅通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操作技能成长通道[7] 绿色低碳与数字化转型 -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降低,2024年新增绿地14.82万平方米,绿地率达15.04%[9] - 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智能制造成熟度达4级认证[9] - 榆林公司建成国内首个乙烯全业务链智能工厂,乙烯装置能耗较行业平均降低15%[9] - AI技术应用使丁腈橡胶缺陷识别准确率95%,聚烯烃物性预测偏差小于5%[9] - 通过脱硫消蓝技术、雨污分流改造等项目,VOCs排放优于国家标准,年经济效益超百万元[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