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保护修复产业专项基金
icon
搜索文档
全国首个省级生态保护修复产业专项基金启动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7 07:48
9月12日,浙江举行全国首个省级生态保护修复产业专项基金启动仪式,将以注入资本金、撬动政 策性金融等方式,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为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市场化解决方 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今年6月,自然资源部赋予浙江全 国首个生态保护修复产业专项基金改革试点,拟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推动完善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 制,破解生态保护修复领域财政保障依赖度高、生态产业发展路径单一、生态价值转换困难等难题。 "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之前各地已有不少社会资本通过多种方式主动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形成了 一些市场化运行机制。但受限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资金需求较大、投入周期较长、修复治理类型多样和 技术复杂等因素,总体来看,目前生态保护修复仍以政府投入为主。"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 修复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专项基金将着力点放在生态修复项目开通的"最初一公里",重点解决项目启动 资本金不足的难题,并撬动社会资本、金融机构、国有企业等多方主体参与生态修复项目。 "我们将做好专项基金项目筛选、投资决策和风险管控,建立专项基金项目库,并邀请国家绿色发 展基金等绿色金融'国家队'和更 ...
短评丨从“输血”到“造血”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7 07:48
9月12日,全国首个生态保护修复产业专项基金在浙江启动。这一改革试点不仅是金融工具的一次 创新,更是生态治理模式的重要转型——它试图回答一个关键问题:如何让社会资本真正"愿意来、留 得住、有回报",进而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向奔赴"。 当然,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仍需警惕可能的风险。比如过度开发对生态本底的破坏,或资本逐利 性导致公益目标偏移。浙江强调的底线思维和规划管控正是为此设置红线。唯有在严格监管下,才能确 保生态优先原则不被突破。 浙江的实践之所以值得关注,在于它突破了传统生态修复依赖财政投入的单一模式,通过市场化机 制设计,让社会资本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基金投资范围既涵盖生态系统恢复等公益性领域,也延 伸至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板块。这种设计本质上是通过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化解生态修复投入 大、周期长、收益低的难题。 从首批签约项目可以看出两大创新路径:一是"生态修复+产业导入",如安吉、浦江等地将耕地修 复与农文旅产业融合,让原本难以盈利的修复工程通过后续产业运营获得回报;二是"生态修复+权益 打包",如绍兴柯桥将矿山治理与旅游资源开发权绑定,践行"谁修复、谁受益"原则。这两种模式都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