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冠

搜索文档
头豹研究院:中国口腔医疗行业
头豹研究院· 2025-09-15 12:33
好的,我将为您总结这份口腔种植牙行业研报的关键要点。报告的核心内容显示行业在集采后迎来以价换量阶段,渗透率和市场规模有望快速提升。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虽未明确给出“买入”、“增持”等传统股票评级,但通过“快速增长”、“显著释放”、“进一步提升”等措辞,展现出对行业前景的积极乐观态度 [4][13] 报告核心观点 - **集采推动市场放量**:2022年种植牙集采使产品均价降至900余元,平均降幅55%,年需求287万套,预计年节约患者费用40亿元,显著降低治疗门槛并释放需求 [4][14] - **市场规模高速增长**:行业规模预计以20.3%年复合增速从2024年102.0亿元增至2030年308.6亿元 [13][14] - **渗透率提升空间巨大**:2024年种植牙数量达686.4万颗,预计2030年达2,814.9万颗,但目前渗透率仍远低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提升空间 [4][19][20][21] - **国产替代任重道远**:当前市场由进口品牌主导,奥齿泰、登腾、士卓曼、诺贝尔TOP4企业合计占集采报量66.8%,国产厂商份额仍较小 [7][48][49] 第一章【行业概览】种植牙结构和材料特点 - **种植牙定义与构成**:种植牙是通过手术植入牙槽骨的人工牙根,由种植体、基台和牙冠三部分组成,具有舒适度高、美观度高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4][8][9] - **种植体材料分类**:主要分为金属类(纯钛、钛合金)、陶瓷类(氧化锆)、碳素类、高分子聚合物和复合材料,其中95%的种植体采用钛金属及合金 [10][11][35] - **材料性能特点**:金属类化学稳定性与耐腐蚀性好、强度高;陶瓷类耐用且生物相容性好;碳素类化学稳定但脆性大;高分子类易降解刺激;复合材料综合性能优 [10][11] 第二章【市场规模】市场规模 - **政策与技术双驱动**:集采政策大幅降低患者负担,同时种植牙技术从传统翻瓣向微创、即刻负重、ALL-ON-4/6、3D打印等迭代,成功率超90%,共同推动市场放量 [4][14][21] - **需求端:口腔诊疗人次与缺牙率**:2023年口腔诊疗人次达2.4亿,预计2030年增至3.1亿;35-44岁人群缺牙率36.4%,65-74岁老人缺牙率高达86%,但修复率分别达82.8%和63.2%,需求基础庞大 [5][16][18] - **供给端:医疗资源快速增长**:口腔医疗机构数量从2019年7.6万家增至2024Q3的14.0万家;口腔执业(助理)医师数量从2019年24.5万人增至2023年38.7万人,预计2030年达86.1万人,超过韩国2021年水平 [22][23][26][27] 第三章【产业链分析】 - **上游:钛材料供应充足价格承压**:钛是种植体关键原材料(占95%),2019-2024年中国钛铁矿产量从230万吨增至330万吨,CAGR达7.5%,供应充足;但2025年钛白粉价格呈弱势运行,供需寻求新平衡 [32][35][36][37] - **中游:氧化锆牙冠综合性能最优**:对比金属烤瓷、氧化铝、玻璃陶瓷等材料,氧化锆全瓷冠在硬度、耐久性和美观性上综合表现最佳,品牌包括美国3M、德国泽康、中国爱尔创等,价格区间2,600-4,000元/颗 [39][40][42] - **下游:服务机构以量换价趋势明确**:通策医疗2024年种植业务营收44,774万元,瑞尔集团23,646万元,可恩、蓝天等区域龙头在集采后通过种植量大幅增长实现营收逆势增长,价稳量增是主要趋势 [43][44][45] 第四章【格局及趋势】竞争格局 - **三大阵营梯队分明**:第一梯队为奥齿泰、登腾(韩系,平民化路线)、士卓曼(欧美,高端市场);第二梯队为诺贝尔、B&B、登士柏;第三梯队为威高洁丽康、百康特等国产厂商 [48][49] - **进口品牌壁垒深厚**:欧美品牌采用4级甚至5级钛,技术精密度高且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毛利率超70%;韩系品牌毛利率55%-60%;进口厂商通过医生培训体系、配套设备(如3D打印)构建竞争壁垒 [49][50] - **国产替代机遇与挑战并存**:威高洁丽康在集采中以906元/套中标(降幅62%),获4.6万套意向采购量,但占比仅5.7%,与外企相差10倍,显示国产替代虽已起步但道阻且长 [48][49][54] 第五章【企业图谱】威高洁丽康 - **公司定位与产品**:威高集团全资子公司,从事牙科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主打WEGO牙种植体系统,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多项专利 [51][53] - **集采中标情况**:在省际联盟集采中中标1款四级纯钛种植体系统,首年意向采购量46,328套,有效采购低价为1,205元/套 [54] 以上为报告核心内容总结,不包括风险提示、免责声明及评级规则等无关信息。
预见2025:《2025年中国口腔种植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等)
前瞻网· 2025-06-28 01:08
行业概况 - 口腔种植是通过外科手术将人工材料制成的种植体植入缺牙区的牙槽骨内,作为人工牙根,然后在种植体上端安装牙冠,修复缺失牙齿的一种方式 [1] - 口腔种植主要包括"植入种植体、等待骨结合、安装基台和戴牙冠"四个步骤 [1] 产业链剖析 - 产业链上游包括原材料与核心部件供应商、设备制造商以及软件开发商,原材料主要包括金属材料如钛及钛合金、陶瓷材料如氧化锆等 [4] - 产业链中游包括口腔种植细分产品生产商和器械经销商,生产产品如种植体、基台、修复配件等 [4] - 产业链下游包括口腔医疗机构和终端患者 [4] - 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主要有爱尔创、康拓医疗、国瓷材料等,设备制造商主要有美亚光电、爱迪特等 [5] - 中游种植体生产商主要有通策医疗、正海生物、康拓医疗等,器械经销商主要有国药控股、上海医药等 [5] - 下游医疗机构主要有瑞尔集团、牙博士口腔、美奥口腔等 [5] 行业发展历程 - 萌芽阶段(1980-2000年):我国第一款种植体出现在1991年,由原华西医科大学研发 [7] - 第一阶段(2000-2010年):以欧美品牌为代表的种植体系统为主,市场主要集中在公立院校 [7] - 第二阶段(2010-2019年):以韩系品牌为代表的植体系统为主,超过50个植体品牌进入我国市场 [7][10] - 第三阶段(2020年至今):中国进入以国产种植系统为核心的阶段,国产植体推动行业发展 [10] 行业政策方向 - 国家医保局发布《口腔种植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将口腔种植类价格项目整合为15项,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前落地 [13] - 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口腔医疗服务和保障管理工作的通知》,规范落实口腔修复、种植、正畸等耗材省级平台挂网采购 [13] - 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规定三级公立医院单颗种植牙医疗服务价格不应超过4500元 [13] 行业发展现状 - 种植体是口腔种植的核心变量,价格占比约40%,其次是诊疗及手术费用占比25% [15][16] - 2024年我国种植牙数量超过1000万颗,约为1002万颗 [18] - 集采政策推行后,单颗常规种植总费用控制在5000-7000元区间,整体价格下降约50%,2024年市场规模约为601亿元 [21] 行业竞争格局 - 登腾株式会社和奥齿泰种植体有限责任公司两家企业中标金额大于1500万元,位于第一梯队 [23] - 江苏创英、士卓曼、诺贝尔生物等企业位于第二梯队 [23] - CR2为45.78%,CR5达69.94%,市场集中度整体处于较高水平 [26]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人们对口腔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种植牙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28] - 集采政策的落地将加速国产种植体的渗透率提升,促使行业朝着国产替代方向发展 [28] - 种植牙技术不断创新,如3D打印、机器人辅助手术等技术的应用将使种植牙更加精准、高效 [28] - 2030年我国口腔种植行业市场规模或将达到2770亿元,年均复合增速约为29% [28]
一颗牙“撬”动30亿产业
新华日报· 2025-05-19 20:56
松佰牙科集团与惠山经开区合作 - 松佰牙科集团计划总投资1亿美元,将总部及上市主体整体搬迁至惠山经开区,助力打造"长三角牙谷"品牌 [1] - 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线上线下(300959)一体化牙科专业产品及服务提供商 [1] 长三角牙谷产业概况 - 惠山经开区口腔医疗产业年规模突破30亿元,是长三角地区唯一的口腔医疗产业集聚区 [1] - 园区已集聚30多家口腔医疗器械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从业人员近2000人 [2] - 2024年埃蒙迪医疗研发生产总部、高峰医疗数字化口腔种植系统研发生产基地等重大项目建成投运 [2] 口腔医疗行业前景 - 预计2023年底中国口腔医疗行业市场规模将达2500亿元 [1] - 到2030年口腔产业规模预计达5000亿元 [1] 产业集聚发展历程 - 无锡(惠山)生命科技产业园2009年开园,瞄准口腔医疗器械产业 [2] - 16年间形成涵盖传统矫治、隐形矫治、人工种植等完整产业链 [2] - 生物医药产业基金规模合计超28亿元,已投园区相关生物医药企业29个,投资规模超过5.8亿元 [3] 技术创新成果 - 时代天使累计生产上亿个隐形矫治器,市场份额全国第一,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40% [4] - 高峰医疗成功开发包括多张国内首张三类证的种植体、牙冠、基台等全套种植产品 [5] - 奥世美自主研发行业首个云端三维医疗软件,构建国内首个集种植、正畸于一体的数字牙科智能云平台 [5] 未来发展规划 - IDTI口腔创新医疗器械中心预计明年6月建成投用,入驻企业目标达50家,产值将超过100亿元 [7] - 园区深化与上海九院合作,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口腔定制班培养专技人才 [6] - 推动产业从"产业集聚区"向"全球口腔医疗创新策源地"跃升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