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扇

搜索文档
体验传统与现代交融的“中国魅力”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02 01:00
非遗文化展示活动 - 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于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举行 新闻中心设置非遗体验展区 [6] - 非遗体验展区提供天津泥人张彩塑 杨柳青木版年画 郑氏漆器 传统木工榫卯技艺等非遗代表性项目体验 [6] 外媒记者互动体验 - 外媒记者体验传统木工榫卯技艺 [2] - 外媒记者拍摄多维触觉人形机器人分拣快递包裹 [4] - 曾氏津派盘扣技艺传承人教外国记者制作蜻蜓盘扣胸针 [4] - 外媒记者在漆器制作技艺展台体验制作漆扇 [6]
记者观察|文化体验、非遗传承,如何促进上合组织成员国民众情感互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1 14:25
峰会规模与科技特色 - 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于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举行 是中国第五次主办且规模最大的一次峰会[1] - 峰会新闻中心配备多语言语音识别翻译和智能题词等便捷办公设备 支持跨语言融合与媒体协作[1] - 现场设置非遗互动、科技互动及智慧生活展示区 吸引大量外媒记者驻足报道[1] 人文交流与文化体验 - 上合组织成员国民意调查显示93%受访者期待人文交流活动[1] - 土耳其记者体验点染、鲁班锁等非遗技艺后认为文化体验促进跨国情感互通[3] - 俄罗斯记者在制作漆扇过程中感受到历史永恒性及交流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4] 非遗技艺的现代转型 - 非遗从传统技艺发展为现代人的精神寄托 如榫卯工艺吸引跨行业学习者[4] - 前医生刘静因热爱榫卯全职学习非遗 计划未来开设工坊[4] - 前化学教师马晓通过榫卯技艺缓解抑郁症 并与志同道合者共同精进工艺[4][5] 职业教育与国际化推广 - 天津工业大学开设高等器物研究中心 研究生现场展示漆艺技法[6] - 天津市职业大学为非遗传承人提供免费场地 并向学生开设选修课程[6] - 中国已在亚欧非三大洲建成30多个鲁班工坊 累计培养学生近万人 培训超过3.1万人次[6] - 未来5年计划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建设10所鲁班工坊 提供1万个人力资源研修培训名额[6] - 鲁班工坊通过职教合作共享中国职业教育方案 传播工匠精神与传统文化[7]
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丨非遗迎贵宾 文明共璀璨
新华网· 2025-09-01 01:44
外交活动 - 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行宴会欢迎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国际贵宾 [1] - 宴会前各国贵宾体验中国传统非遗技艺包括制作漆扇等互动环节 [1][8] - 活动体现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并通过亲切交流营造融洽气氛 [1]
(上合天津峰会)古韵新声:“上合时间”里的津门非遗
中国新闻网· 2025-08-30 09:01
核心观点 - 天津非遗技艺在上合峰会期间展示文化魅力 促进国际交流与职业教育合作 [1][3][5][7] 非遗技艺展示 - 杨柳青木版年画提供"福"字制版体验 7种珍藏年画供选择 《津门故里》最受外国访客欢迎 [1] - 郑氏漆器制作技艺展示"漆衣陶骨"陶胎漆器特点 通过漆扇制作体验传递和善文化 [3] - 曾氏津派盘扣技艺展示福寿三多 天津之眼 大熊猫等创新作品 已进入乌兹别克斯坦鲁班工坊职业教育项目 [5] 国际文化交流 - 阿塞拜疆访客萨尔维娜兹·索尔格-埃米诺娃亲手体验非遗技艺 称赞中国历史文化与绚丽色彩 [5] - 非遗技艺成为新时代丝路交流载体 留学生将中国技艺应用于家乡服装生产 [5] - 墙绘融合杨柳青年画娃娃与泥人张哪吒形象 展示天津海河文化包容性 [7]
青春“执火者” 点亮“小星星”
中国青年报· 2025-08-16 22:26
暑期教育公益活动 - 甘肃省临夏州开展"红领巾爱心托管班"项目,覆盖38个托管点,服务1272名职工子女、留守儿童和易地搬迁儿童 [2] - 托管班提供作业辅导、情绪管理课程和户外活动,志愿者采用糖果教具等创新教学方法帮助留守儿童理解数学概念 [3] - 西北工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高校志愿者参与教学,设计航天科普、折纸等课程,显著提升儿童学习兴趣和社交能力 [2][3] 非遗文化教育 - "七彩假期"夏令营开设"小手玩非遗"课堂,包含黄河石彩绘、漆扇制作等传统手工艺课程 [4] - 西北师范大学团委与团东乡县委联合主办夏令营,设置六大主题课程体系 [4] - 儿童通过非遗创作表达对家乡的情感,如马海沫在黄河石上绘制家乡山水和亲人形象 [3][4] 科学素养培养 - "科学之趣"课堂组织儿童动手组装电路,成功点亮灯泡和驱动风扇后引发热烈欢呼 [5] - 课程激发儿童对科技的兴趣,有孩子表示未来想造火箭探索太空 [5] - 志愿者观察到儿童实验成功时眼睛闪烁强烈的好奇心 [5] 爱国主义教育 - "爱国之情"课堂通过英雄故事讲解和五星红旗模型制作培养儿童爱国情怀 [5] - 红色电影放映环节使部分儿童感动落泪,主动表达向英雄学习的意愿 [5] - 儿童在国旗制作过程中表现出超乎年龄的庄重态度 [5] 综合素质拓展 - 夏令营设置防溺水情景模拟、交通安全角色扮演等"安全之盾"课程 [6] - 运动会和文艺汇演活动显著提升儿童团队协作能力与自信心 [6] - 家长反馈显示儿童从害羞不敢表演到能够大胆展示才艺 [6] 教育成效反馈 - 留守儿童马文博通过糖果教具掌握数学概念,易地搬迁儿童马娟娟成功完成折纸作品 [3] - 餐馆务工人员王师傅表示托管班解决其子女看护难题,孩子回家会主动分享航天知识 [3] - 志愿者焦凡认为尽管备课辛苦,但儿童作品展示时的自豪表情让付出有价值 [6]
“阅界夜市”拉开帷幕 上海书展打造城市夜读乐园
解放日报· 2025-08-14 02:01
活动概览 - 上海展览中心首次设置"阅界夜市" 打造集饮食、休闲、阅读于一体的城市夜读乐园 [1] - 活动时间为8月13日至18日 每日17:30至22:00 周五周六延长至22:30 [1] - 每天21时后未购票市民可从延安中路2号、3号门免费进入夜市区域 [1] 内容特色 - "书香上海流动书房"创新呈现为"余华文学小卖部" 将文学作品转化为实体食品体验 [1] - 《在细雨中呼喊》对应话梅体现青春酸涩 《活着》对应芥末薯片体现辛辣滋味 《文城》对应杏仁饼体现中式传统 《第七天》对应灵魂冰汽水体现透心凉口感 [1] - 市集设置休息长椅供观众使用 同时展示非遗宋锦饰品、核雕饰品、漆扇等文化产品 [1] 空间布局 - 活动主要位于上海展览中心喷水池广场 形成开放式市集空间 [1] - 夜市通过文学与食品的跨界融合 创造沉浸式文化消费场景 [1]
(成都世运会)世运村外的市集:让世界感知“四川心意”
中国新闻网· 2025-08-11 08:11
文化消费需求 - 国际参赛人员对中国传统手工艺品表现出强烈购买意愿 匈牙利赛事工作人员四次参加世运会仍专门选购油纸伞作为传递情感的礼物[1] - 大熊猫元素文创产品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文化符号 国际友人几乎都对大熊猫主题商品毫无抵抗力[3] - 每日超100名外国友人前往特产商店采购 主要购买大熊猫文创 四川特色手信及本地小吃[4] 非遗产品传播 - 油纸伞作为文化载体引发深度互动 运动员主动询问山水画与诗词含义 称赞其艺术魅力[3] - 手工艺品成为跨文化沟通桥梁 使不同国家人群通过触摸感知美好共通含义[3] - 非遗技艺实现非语言传授 巴拿马运动员在四川方言指导下同步完成大熊猫面人制作[4] 餐饮消费热潮 - 四川特色食品产生成瘾性消费 运动员大量采购花椒和火锅底料并承诺次日再访[4] - 火锅店成为热门打卡地点 外籍人士因被热辣味道深度吸引而重复消费[4] - 本地小吃与特产商店构成业余生活重要组成部分 缓解赛事期间紧张情绪[4]
南京赴拉脱维亚举办美食和非遗体验活动 盐水鸭和雨花茶香“飘”波罗的海
南京日报· 2025-06-18 03:31
南京文旅国际推广活动 - 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南京旅游集团、南京市博物总馆等组成代表团,在拉脱维亚举办美食及非遗体验活动,展示南京历史人文与文旅资源 [1] - 活动包括中国美食文化节,南京代表团与里加中国文化中心、拉中贸旅协会合作,吸引3000余名当地居民参与 [1] - 南京旅游集团紫金山庄主厨现场烹制鸭血粉丝汤等美食,引发当地居民排队品尝 [1] 非遗文化展示 - 南京非遗传承人展示雨花茶茶艺、剪纸技艺、漆扇制作、书法创作等,吸引当地居民互动体验 [1] - 活动通过汉服体验等环节展现东方美学,获得当地居民高度赞赏 [1] - 拉脱维亚学生表达对中国文化及南京古都魅力的浓厚兴趣 [1] 系列活动安排 - 6月14日晚配合中国驻拉使馆举办第二场文化体验活动 [2] - 6月15日在里加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第三场活动,吸引约300名当地居民参与 [2] 活动成效 - 活动成功让拉脱维亚居民深度感知南京美食与非遗的独特魅力 [2] - 以文化为桥梁,为南京文旅国际化进程注入新动能 [2]
让“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功夫郑州”城市品牌越叫越响
郑州日报· 2025-05-20 00:38
文旅融合创新 - 郑州通过"城市考古体验课堂"、文创咖啡、甲骨文街舞秀等创新形式实现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吸引大量观众参与 [1] -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连续6年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嵩山景区成为展示中原文明发展全过程的窗口 [3] - 《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实景演出累计超4000场,观众突破600万人次,被列为文旅部"一带一路"文化贸易重点项目 [6] 文化IP打造 - 郑州构建"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功夫郑州"三大城市IP,其中黄帝文化成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核心标识之一 [3][4] - 少林武术通过"当少林遇见吴哥"等国际交流活动实现全球化传播,登封武校常年驻训数万名学员 [5][6] - 郑州图书馆"天中讲坛"举办540余场活动,线上线下受众超2200万人次,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8] 文化消费升级 - 2024年郑州举办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47场,观众约96万人次,票房收入达10亿元 [9] - 建成180个上等级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和1365个乡村文化合作社,累计开展活动超万场,惠及群众200万人次 [8] - 河南艺术中心、郑州大剧院等文化地标年均举办大量高端演艺活动,显著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9] 历史资源活化 - 新密李家沟遗址(距今1万年)、裴李岗遗址(距今8000年)、"河洛古国"(距今5000年)等考古发现实证郑州作为中华文明发祥地的地位 [2] - 具茨山岩画、荥阳青台遗址丝织品等文物印证黄帝文化在郑州的深厚根基 [3] -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通过专家讲座等形式,系统展示郑州"千年商都"的历史脉络 [2]
五一消费热观察③|糖画、漆扇、变脸喷火,“五一”假期首日,成都的“非遗”味儿很浓!
搜狐财经· 2025-05-02 16:31
非遗文化成为成都旅游新亮点 - 成都非遗项目如糖画、川剧、漆扇等在"五一"假期成为市民游客的沉浸式体验首选,传统文化活动显著提升城市旅游吸引力 [1][3] - 市级非遗糖画传承人蒋启军表示其"五一"档期已满,近年来已收徒十余人,包括武汉、宜宾及外国友人,显示非遗技艺传承范围扩大 [5] - 漆扇制作体验区因新媒体传播效应吸引大量游客,通过游戏互动形式获取非遗体验机会的创新模式受追捧 [7] 文旅融合活动带动消费新场景 - 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推出"树下音乐节""草坪市集"等夜间活动,结合LIVE音乐、非遗表演(川剧变脸喷火、皮影戏)及竹编手工体验,形成"音乐+市集+手工"多元消费场景 [11][14] - 园区引入文创摊位销售非遗特色冰箱贴、手工灯等产品,推动非遗从静态展示转化为可带走的文化消费品,预计"五一"游客数将创新高 [16] - 活动设计覆盖亲子家庭(劳动节科普展区)及外地游客(如自贡游客专程体验皮影戏),强化非遗博览园作为一站式非遗体验中心的定位 [9][14] 非遗产业化趋势显现 - 糖画传承人蒋启军在东门市井设固定摊位并频繁参与文旅活动,反映非遗技艺正通过商业化路径实现可持续传播 [5] - 非遗博览园组织市集商户提供文创周边、简餐等服务,形成"体验-消费"闭环,其中文创摊位收入来自非遗衍生品销售 [16] - 成都传媒集团运营的非遗博览园通过商家优惠活动与特色文化IP结合,探索"非遗+商业"的盈利模式 [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