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遗传承与精神寄托
icon
搜索文档
记者观察|文化体验、非遗传承,如何促进上合组织成员国民众情感互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1 14:25
峰会规模与科技特色 - 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于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举行 是中国第五次主办且规模最大的一次峰会[1] - 峰会新闻中心配备多语言语音识别翻译和智能题词等便捷办公设备 支持跨语言融合与媒体协作[1] - 现场设置非遗互动、科技互动及智慧生活展示区 吸引大量外媒记者驻足报道[1] 人文交流与文化体验 - 上合组织成员国民意调查显示93%受访者期待人文交流活动[1] - 土耳其记者体验点染、鲁班锁等非遗技艺后认为文化体验促进跨国情感互通[3] - 俄罗斯记者在制作漆扇过程中感受到历史永恒性及交流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4] 非遗技艺的现代转型 - 非遗从传统技艺发展为现代人的精神寄托 如榫卯工艺吸引跨行业学习者[4] - 前医生刘静因热爱榫卯全职学习非遗 计划未来开设工坊[4] - 前化学教师马晓通过榫卯技艺缓解抑郁症 并与志同道合者共同精进工艺[4][5] 职业教育与国际化推广 - 天津工业大学开设高等器物研究中心 研究生现场展示漆艺技法[6] - 天津市职业大学为非遗传承人提供免费场地 并向学生开设选修课程[6] - 中国已在亚欧非三大洲建成30多个鲁班工坊 累计培养学生近万人 培训超过3.1万人次[6] - 未来5年计划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建设10所鲁班工坊 提供1万个人力资源研修培训名额[6] - 鲁班工坊通过职教合作共享中国职业教育方案 传播工匠精神与传统文化[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