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泥人张彩塑

搜索文档
探营上合天津峰会新闻中心 感受非遗体验展区的“文化味”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3 09:38
事件概述 - 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于8月31日至9月1日在中国天津举行 [1] - 峰会新闻中心设立非遗互动展示区 集中展示六个中国非遗代表性项目 [1] 展示项目 - 天津泥人张彩塑作为非遗代表性项目在展示区呈现 [1] - 杨柳青木版年画作为非遗代表性项目在展示区呈现 [1] - 传统木工榫卯技艺作为非遗代表性项目在展示区呈现 [1] - 景泰蓝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作为非遗代表性项目在展示区呈现 [1] - 曾氏华服传统手工精细制作技艺作为非遗代表性项目在展示区呈现 [1] - 郑氏漆器制作技艺作为非遗代表性项目在展示区呈现 [1] 文化传播 - 通过非遗互动展示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1] - 活动旨在促进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与交流 [1]
体验传统与现代交融的“中国魅力”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02 01:00
非遗文化展示活动 - 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于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举行 新闻中心设置非遗体验展区 [6] - 非遗体验展区提供天津泥人张彩塑 杨柳青木版年画 郑氏漆器 传统木工榫卯技艺等非遗代表性项目体验 [6] 外媒记者互动体验 - 外媒记者体验传统木工榫卯技艺 [2] - 外媒记者拍摄多维触觉人形机器人分拣快递包裹 [4] - 曾氏津派盘扣技艺传承人教外国记者制作蜻蜓盘扣胸针 [4] - 外媒记者在漆器制作技艺展台体验制作漆扇 [6]
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丨记者手记:指尖相传的技艺 连接心灵的桥梁
新华网· 2025-09-01 01:36
非遗展示项目 - 天津泥人张彩塑、杨柳青木版年画、传统木工榫卯技艺、景泰蓝传统手工制作技艺、曾氏华服传统手工精细制作技艺、郑氏漆器制作技艺等六个非遗代表性项目亮相 [2] - 郑氏漆器制作技艺通过漂流漆技法制作"无极纳福扇" 每柄扇面纹理独一无二 [4] - 传统木工榫卯技艺展示重逾1300斤的世界最大榫卯鲁班锁"大菠萝" [6] - 曾氏津派盘扣技艺第四代传承人现场演示精美盘扣制作 [8] 技艺文化内涵 - 漆器技艺体现大漆粘连特性 寓意连接不同国家民族和文明 [4] - 榫卯结构需特定构件让出空间才能解开 体现"和"与"合"的协商合作精神 [6] - 拓印"福"字活动传递中华文化的圆满寓意 [10] 国际交流反响 - 印度记者表示印中两国都拥有古老文明 有责任让世界了解文明美丽与交融 [8] - 巴基斯坦友人评价中国文化让人在内心深处编织紧密纽带 [10] - 土耳其记者亲身体验拓印"福"字制作过程 [10] - 中外记者带走亲手制作的非遗作品 技艺成为连接心灵的桥梁 [10]
何以中国|天津的国家级非遗有多酷?这8个绝活儿你必须知道!
中国新闻网· 2025-08-08 08:13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 - 天津拥有多项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包括杨柳青木版年画 天津泥人张 风筝魏制作技艺 狗不理包子制作技艺 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制作技艺 汉沽飞镲 相声和无极拳等 这些项目既是天津历史的见证 也是城市文化的鲜活名片 [1] 杨柳青木版年画 - 发源于千年古镇杨柳青 采用刻绘结合手法 刻工精美 绘制细腻 人物生动 色彩典雅 [4] - 题材广泛 内容丰富 构图饱满 寓意吉祥 雅俗共赏 是中国年画艺术的代表 在中国民间文化和天津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4] 天津泥人张彩塑 - 发展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 作品多取材于民间故事和历史人物 讲究塑绘形神 [7] - 艺术上继承我国古代泥塑的优秀传统 并有所发展和创新 [7] 风筝魏制作技艺 - 1892年由魏元泰在天津鼓楼创立魏记长清斋扎彩铺 在七十余载艺术实践中融合木工打眼扣榫 锡焊工铜箍连接技艺和天津民间绘画技法 [10] - 制作出可拆展折叠的软翅风筝 具有造型多变 彩绘逼真 飞行平稳 特技精湛 便于携带等独特艺术风格 [10] 狗不理包子制作技艺 - 为天津名优食品三绝之首 采用水馅半发面制作 状若凝脂 形似菊花 口感鲜香不腻 [12] - 在制馅 和面 揉肥 擀皮 捏包 上灶等各方面均有独特操作方法 具有丰富的饮食文化价值 [12] 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制作技艺 - 融合传统技艺与创新元素 包含多道工序 起源于天津市河西区 流布于天津各处 辐射全国 [14] - 种类繁多包括散装麻花如绿豆 黄豆 玉米等多种口味 以及礼盒版 以香甜酥脆 久放不绵而闻名 [14] 汉沽飞镲 - 天津沿海渔村综合性民间广场艺术 集民间音乐 舞蹈 武术于一体 主要流行于天津市汉沽区 [16] - 产生于清代光绪初年 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原为渔民出海前祈祷平安的仪式 后发展为民间喜庆酬神活动 [16][17][18] 相声艺术 - 普及面最广 最受群众欢迎的曲艺品种之一 以滑稽 讽刺见长 充满戏剧性 [21] - 约在清代咸丰 同治年间形成于北京 在广大北方地区广泛流传 尤以京津一带最为活跃 融说学逗唱等多种表演形式 [21] 无极拳 - 产生于清代中期 相传由江南乐符人刘仙岛所创 后传入天津 经历代传人发展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