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岱渔养60001

搜索文档
我国海水产品产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踔厉奋发新征程 | 耕海牧渔 丰富大国饭碗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9-08 00:24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王雅婧 通讯员 池茜 自然资源部最近发布了我国2025年海洋经济半年报,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蓝色粮仓"建设扎实推进, 国内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8%,海洋食物保障能力进一步夯实。 我国拥有1.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和1.4万公里岛屿海岸线,辽阔的大海,既是资源宝库,也是"蓝色粮仓"。"十四 五"期间,我国持续推动海上养殖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海上养殖从近岸传统模式向深远海、智能化、绿色化转 型,海水产品产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种类日益多样,不断充实的"蓝色粮仓"让大国饭碗更加丰富。 作业范围向深远海拓展 前沿技术装备助力"远洋牧渔" 8月26日,在山东省威海市附近海域,大型远洋游弋式通海型养殖工船——"浙岱渔养60001"正式开启了它的深 远海养殖"旅程"。工作人员将首批550万尾绿鳍马面鲀鱼苗投入投放通道,鱼苗顺着通道游入船体自带的养殖 舱。养殖舱侧面有特殊设计的水孔,可以利用波浪能与外界海水进行水体交换。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些鱼苗 将在这种接近自然环境的养殖舱内,随船在海上跨海域游弋,直到长成出舱的那一天。 与传统近海养殖的固定空间、固定地点不同,"浙岱渔养60001"是一座可以移 ...
浙江舟山建起移动海洋牧场
经济日报· 2025-08-07 23:04
全球首艘大型远洋游弋式通海型养殖工船交付 - 全球首艘大型远洋游弋式通海型养殖工船"浙岱渔养60001"正式命名交付 标志着浙江舟山率先进入深远海船载舱养的"通海时代" [1] - 该船由舟山企业森海牧歌(浙江)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改建 船长224.9米 型宽32.2米 型深18.5米 船体深藏7个养殖舱 其中5个"通海舱" 养殖水体规模8万立方米 相当于200个深水网箱 [1] 技术创新与设计特点 - 独创通海型养殖舱设计 实现船舱水体与外部自然海水的直接或间接连通 填补该领域空白 [1] - 船舷两侧设有32个进水口 舱底配备4个排水口 形成24小时循环的自然换水体系 无需人工换水 [2] - 设计方案已获国内外相关专利20多项 集船舶功能 可移动渔业养殖设施及跨水域运营能力于一体 [2] 智能化养殖系统 - 监控室配备"智能大脑" 实时显示各养殖舱水温 溶氧量等参数 实现精准投喂 自动起捕及灾害预警 [2] - 通过一站式投喂系统可完成定时定量投喂 监测到不适环境可立即转场至更适宜海域 [2] - 采用"通海+游牧"模式 夏季赴远东避暑 冬季回南方越冬 将水温稳定在14-28摄氏度最佳区间 [3] 经济效益与产业规划 - "通海+游牧"模式使养殖效益至少提升1倍 部分鱼类从一年1茬提高到一年3茬 缩短成长周期 [3] - 公司计划再改造3艘17-20万吨远洋货船 布局打造全产业链 [3] - 鱼货将从舟山上岸远销全国 利用舟山区位优势保证最佳新鲜度和品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