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康港股通中证香港银行C

搜索文档
公募机构加速自购权益基金,超26亿元资金买了什么
第一财经· 2025-08-26 13:22
公募机构自购规模与趋势 - 2023年下半年以来7家公募机构宣布自购权益基金 合计金额达3.29亿元[1][2] - 三季度单季净申购金额环比增长30%至6.11亿元 权益类基金净申购总额26.49亿元已超2022年全年19.43亿元[1][3][5] - 127家基金管理人自购净申购总规模突破1092亿元[5] 机构自购行为特征变化 - 自购行为从市场低迷期"护盘"前置至市场上升期 体现对中长期机会的看好[1][4][7] - 多家机构明确自购产品名称及持有期 如南方基金2.3亿元投资三只ETF联接基金并承诺持有1年以上[2][3] - 部分自购用于新发产品站台 如东方红资管和博时基金各出资1000万元认购首批浮动费率基金[3] 自购资金配置方向 - 447只权益产品获净申购 其中7只产品净申购超1亿元 天弘恒生沪深港创新药精选50ETF联接A以1.4亿元居首[5] - 创新药赛道受重点关注 景顺长城医疗产业A等5只创新药相关产品年内回报均超60%[6] - 97%获自购产品实现正收益 17只产品收益率超50% 安信洞见成长A和兴证资管金麒麟兴享优选B分别涨90.71%和89.13%[5] 净赎回产品情况 - 186只权益产品遭净赎回 其中4只产品被赎回超1亿元 前海开源沪港深裕鑫A以2.48亿元赎回额最高[6] - 赎回产品中包含业绩优异者 如鹏华医药科技A区间回报达97.78%[6] - 部分产品显著跑输基准 如建信内生动力A和东财景气成长跑输基准超10个百分点[6] 自购行为动因与政策背景 - 证监会2023年5月发布新规 将自购权益类基金规模等指标的加分幅度提升50%[8] - 自购行为通过利益绑定增强投资者信任 同时传递对资本市场的信心[1][7] - 当前权益市场风险溢价处于历史偏高水平 A股与港股具备配置价值[2]
中证香港银行投资指数下跌0.62%
金融界· 2025-08-08 11:39
指数表现 - 中证香港银行投资指数8月8日下跌0.62%至4114.46点 成交额63.95亿元 [1] - 该指数近一个月上涨0.50% 近三个月上涨15.02%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26.89% [1] 指数编制规则 - 指数选取港股通范围内的银行股作为样本 反映港股通银行板块整体表现 [1] - 以2014年11月14日为基日 基点为3000点 [1]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调整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1]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 特殊情况会进行临时调整 [1] 跟踪产品 - 跟踪该指数的公募基金包括泰康港股通中证香港银行A和泰康港股通中证香港银行C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