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搜索文档
城市24小时 | 这座超一线城市 加速“融湾”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16:11
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加速 -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宣布成立由其领导的"北都发展委员会",下设三个工作组分别负责发展及营运模式设计、大学城筹划建设、规划及发展工作,旨在简化行政流程并加速推进北部都会区建设[1] - 北部都会区占香港总面积约1/3,涵盖元朗区和北区,包括天水围、元朗及粉岭/上水等已发展成熟的新市镇及相邻乡郊地区,并有6个处于不同规划阶段的新发展区[1] - 该区域被定位为香港未来20年城市建设和人口增长最活跃的地区,预计未来人口达250万人(约占香港总人口750.06万的三分之一)[2][5] 深港协同与产业布局 -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一河两岸"理念构建,总面积3.89平方公里,香港园区第一期三座大楼已落成,生命健康科技、微电子、新能源及人工智能等产业租户正陆续进驻,另五座大楼将于2027年起完工[2] - "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在《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中排名全球第一,体现三地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协同格局[3] - 北部都会区建设将强化香港与广深在科技和产业上的衔接,解决香港空间不足及与大湾区核心城市物理距离较远的制约[2] 开发模式与政策支持 - 香港特区政府将推行快速审批制度降低工程成本并缩短工期,并以试点形式采用"分阶段开发"模式,参考内地"1.5级开发"概念先行建设低密度先导设施[5] - 北部都会区被视为香港战略发展区域,具有巨大经济价值和发展潜力,政府强调需加速推进以释放其潜力[1] 其他区域发展动态 - 上海张江人工智能创新小镇启幕,计划到2027年新集聚人工智能企业500家以上并完成大模型备案100个,到2030年实现千亿元产业规模[6] - 河北出台养老机构支持措施,对新建和改建养老机构分别按每张床位8000元及35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7] - 成都地铁总里程突破700公里,车站达444座,换乘站65座,800米覆盖通勤比重34%位居全国第二[8] 消费与创新政策 - 商务部将选择约50城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重点支持首发经济服务体系、服务消费场景创新及消费资源与IP跨界联名[9] - "十四五"期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元增长至超90万亿元,利润总额从1.9万亿元增至2.6万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7.3%和8.3%[10] 长三角数字人才布局 - 上海以82.65分居长三角27城数字人才引力指数首位,杭州(67.23分)、南京(64.35分)、苏州(55.10分)、合肥(52.11分)处于强劲区[11][12] - 无锡以43.18分位列活力区首城,产业基础、创新生态、发展机会及生活服务分项指标显示各城市差异化竞争优势[13]
李家超力推香港北都区提速,深圳有何机会|湾区观察
第一财经· 2025-06-15 13:58
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规划 - 北都区被视为香港未来发展的新引擎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关键节点 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占香港1/3) 预计未来居住人口占香港1/3 [1][2] - 特区政府计划提速开发 未来5年建成约6万个房屋单位 第二个5年再增15万个 经济用途总楼面面积超1000万平方米 [2] - 骨干轨交北环线进展顺利 古洞站2027年启用 洪水桥站2030年完工 主线2034年通车 港深西部铁路(洪水桥至前海)今年启动研究 [3] 产业布局与区域规划 - 划分为四大功能区:高端专业服务和物流枢纽(对接前海) 创新科技地带(含河套合作区) 口岸商贸及产业区(对接罗湖等) 蓝绿康乐旅游生态圈(对接盐田) [7] -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预计全面完成后年经济贡献达520亿港元 首批科研人员将于今年下半年进驻香港园区 [2][7] - 新田科技城将作为创科枢纽 与深圳园区协同发展 需突破两地制度限制便利要素流动 [8] 政企合作与投资进展 - 85家企业签署支持发展意向书 35家企业参与开发项目 涉及金额超千亿港元 [3] - 生地变熟地流程从13年缩短至7年 小规模工程时间减少1/3 政府计划发行债券支持工程建设 [4][3] - 计划发展大学教育城吸引国际学生 研究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口岸旅游购物项目 [4][8] 深港协同发展机遇 - 北都区与深圳福田 罗湖 盐田地理接壤 未来将形成城市融合效应 [7] - 深圳园区已入驻数十家香港科创机构 建议加快基础设施"硬联通"和成熟技术"软联通"试点 [7][8] - 口岸经济带将带动先进制造业 绿色产业 医疗食品科技等跨境产业发展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