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盛号货轮

搜索文档
世界海洋日,“雪龙2”号带来极地海洋新故事
新华网· 2025-06-09 08:34
新华社海口6月8日电 题:世界海洋日,"雪龙2"号带来极地海洋新故事 新华社记者王立彬、黄韬铭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海口秀英港,完成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的"雪龙2"号静静停靠在码头,向一波波参观公众诉说极地海洋的故事。 漂洋过海,往返南极。时长超7个月,"雪龙"号、"雪龙2"号和"永盛"号货轮三船总航程近8万海里。中国极地考察史上时间最长的航次,带回了哪 些宝贝? ——带回来一个好消息:秦岭站可以拎包入住了 此时海南夏日炎炎,南极正值隆冬。恩克斯堡岛气温大约零下20摄氏度,已知最大风速超过每秒43米,相当于14级台风。 但此刻秦岭站内,您可以在房间里穿短袖,在超大落地窗前欣赏"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南极风景。 目前43名南极科考队员入住刚满3个月,站内在进行主体建筑内部工程、管线系统安装等工作。未来5个月,他们将在温暖如春的秦岭站里,越过 南极严酷的冬天。 2月28日拍摄的秦岭站。新华社记者 黄韬铭 摄 生活在南极冰原,能源就是生命之火。本次考察一大重要成果,秦岭站正式启用的新能源系统备受关注。 据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领队王金辉介绍,这是中国在南极首次应用风光氢储多能互补的新能源系统,清洁能源比例最高可达 ...
第41次南极考察|汽笛长鸣,在旷古冰原上——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难忘瞬间回眸
新华社· 2025-06-08 07:16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 - 本次考察历时7个月,是中国极地考察史上历时最长的航次,涉及"雪龙2"号、"雪龙"号和"永盛"号货轮等多艘船只 [1] - 考察队在南极中山站外围遭遇严重冰情,首次采用"雪龙2"号作为"摆渡船"完成物资转运,创新性解决卸货难题 [2][4] - "雪龙2"号曾被困碎冰63小时,通过全负荷倒退、调整压载水等多项措施最终脱困,并与"雪龙"号配合完成所有既定任务 [4][5] 南极秦岭站建设 - 考察队员在极端环境下完成秦岭站室外配套设施建设,包括氢能源系统搭建,新能源系统正式启用 [7][8] - 队员面临狂风(能见度低于2米)、极昼等恶劣条件,采用绳索联动保障安全,并克服工期紧张坚持作业 [5][7] - 氢能源系统团队为保障运行,曾在山上临时建筑过夜,每2-3小时检查数据,最终实现站区清洁供电 [7] 南大洋秋季科学考察 - "雪龙2"号首次开展南大洋秋季科考,穿越西风带抵达罗斯海,克服夏季未遇的拖网破损、设备冻结等新挑战 [9][11] - 团队创新作业流程:调整CTD采水顺序、温水冲洗设备等,完成24个海洋调查站位和34个浮标布放 [9][11] - 共采集5000余份水样、沉积物等样本,在秋季罗斯海水体结构研究方面取得新发现 [11] 考察成果与影响 - 航次累计完成多项突破性任务,包括首次秋季科考、首次"摆渡船"模式应用等 [4][9][11] - 关键技术指标:63小时冰困脱险、5000+样本采集、34个浮标布放等体现极端环境作业能力 [4][11] - 考察标志中国极地探索进入新阶段,为后续极地研究积累重要数据和经验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