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干蜜饯

搜索文档
亲新食品数智化转型:用友YonSuite助力实现精准成本核算与效率跃升!
中国食品网· 2025-08-14 13:38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主营坚果炒货、果干蜜饯、粮油谷物和南北干货分装业务 [3] - 2015年4月成立 拥有自有生产厂房和先进包装设备 [3] - 产品进入天虹、华润等大型商超 并建立线上线下销售网络 [3] - 获"江西省制造业单项冠军"称号 是行业佼佼者 [4] 行业挑战与转型动因 - 消费者需求变化:年轻人追求传统味道与极致体验(快速下单、发货、售后) [5] - 市场竞争加剧:电商崛起使竞争延伸至线上 供应链效率与成本控制成关键 [5] - 传统管理模式面临订单处理、库存管理和成本控制的多重压力 [5] 数智化转型方案 - 采用用友YonSuite平台构建数智化中台 实现业务全环节可视化与可追溯 [8] - 通过MRP需求预测模型实时采集销售和库存数据 智能排产避免产能过剩或不足 [8] - 实现多SKU库存的批次、位置和状态实时监控 提升资金周转率 [9] - 系统监控库存积压与采购异动 提前预警市场波动风险 [10] - 动态分摊成本算法实现单品级成本核算 误差控制在±3以内 [12] - 实时跟踪应收账款 自动催收提升现金流使用效率 [13] 转型成效与运营提升 - 库存周转率提升20% 库存资金创造更高销售额 [14] - 100余个业务场景线上化贯通(采购审批、生产派发、质检报告、财务结算) [14] - 产品定价效率提升80% 整合多维度数据避免盲目调价 [14] - 业务与财务实现无缝融合 企业决策转为数据驱动模式 [14] 行业意义与发展前景 - 传统食品企业通过数智化既保留传统精髓又提升效率与竞争力 [15] - 公司转型案例成为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典型缩影 [16]
端午旺季前“翻车”!食安风波叠加业绩下滑,来伊份突围遇阻
华夏时报· 2025-05-12 13:39
食品安全事件 - 蜜枣粽产品出现异物 消费者发布两条视频投诉 [2] - 公司全面下架本批次产品 提供退换货及相同金额额外补偿 [2] - 启动全链路调查程序 加强供应商生产 产品运输 销售环节的食品安全管理 [3]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33.7亿元 同比减少15.25% [5] - 2024年净利润亏损7526.76万元 同比大降231.94% [5] - 2023年营收39.77亿元 同比减少9.25% 净利润同比减少44.09% [5]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1243.57万元 同比大降近八成 [5] 门店运营 - 2024年门店总数3085家 较2023年末减少600家 同比减少16.28% 为2017年以来首次下滑 [6] - 直营门店1485家 同比减少425家 占比48% [6] - 加盟门店1600家 同比减少175家 占比52% [6] - 直营门店销售20.27亿元 占总营收60% [6] - 2021-2023年直营门店持续减少(2194家→2128家→1910家)加盟门店持续增长(1294家→1494家→1775家) [6] 战略转型 - 2024年初战略合作量贩零食品牌养馋记(门店近300家) [7] - 4月1日向子公司浙江养馋记提供不超过5000万元财务资助 [7] - 持续推进万家灯火战略 加大全国加盟推广力度 [6] - 行业面临量贩零食折扣店(鸣鸣很忙集团 万辰集团)剧烈冲击 [2][7]
“零添加”成调味乳品零食等营销卖点!海天、金龙鱼等回应
南方都市报· 2025-03-29 10:42
文章核心观点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预包装食品不得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的规定,实施时间为2027年3月16日,该规定旨在整治“零添加”营销乱象,多家企业回应将按新规执行,专家认为此规定利大于弊 [1][2] 新规出台 - 国家卫健委公布的59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修订单中,GB 7718 - 202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预包装食品不得使用“不添加”“不使用”及其同义语词汇 [2] - 新规强化定量表示要求,目的是引导正确消费认知,避免消费者误解 [2] 走访情况 线下超市 - 调味品、乳制品、零食等行业产品普遍存在“零添加”宣传,部分产品宣称零蔗糖但含其他糖分,且不同产品零添加成分不同,部分未显著标识 [3] - 豪士藜麦吐司面包标注“0蔗糖”但含麦芽糖浆,味全乳酸菌饮料标注“0蔗糖”但含食用葡萄糖 [3] - 调味品领域众多品牌宣称“0添加”,但零添加成分标注不显著,如金龙鱼芝麻香油、千禾零添加酱油等 [5] - 部分品牌会在包装正面“零添加”宣传用语旁标注对应成分,如联合利华旗下家乐鸡精调味料、松鲜鲜松茸调味料 [7] - 乳制品领域众多品牌宣传“0蔗糖”“0脂肪”等,如奈雪的茶包装茶饮料、君乐宝简醇酸奶等 [9] 线上渠道 - 电商平台输入“零添加”会弹出多种选项,众多知名零食企业以“零添加”为宣传卖点,但部分未指出无添加成分 [11] 企业质疑 - 千禾味业“千禾0”商标被质疑误导消费者,企业澄清“千禾0”系列为零添加产品 [12] - 卡士007系列酸奶被质疑擦边宣传,包装上“0”含义不明,记者联系企业未获回应 [12][15] 企业回应 - 千禾味业称会尽快按新规要求执行 [16] - 海天味业支持新规,将按要求推进后续工作 [16] - 益海嘉里认为新规有积极影响,将积极响应推动行业发展 [16] - 乳制品企业认为新规推动行业回归“品质竞争”,企业将依法合规经营 [16] - 良品铺子拥护新规,已启动评估调整工作,将优化标签标识 [17] - 叮咚买菜将学习贯彻新标准,梳理商品推动业务落地 [17] 专家观点 - 添加剂规范使用能保证食品安全性,“不添加”宣传误导消费者、扰乱市场秩序 [18] - 新规有助于消费者理性消费、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促进食品行业发展 [18] - 过渡期企业面临成本增加,但长远看新规利大于弊 [19] - 企业应去除相关宣传,选择新宣传点突出产品优势,可利用“食品声称”要求和品牌故事等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