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器人城管
icon
搜索文档
深圳机器人城管上岗 成功劝离流动摊贩 机器人城管管什么?怎么管?
央广网· 2025-08-31 00:43
机器人城管应用现状 - 深圳龙岗区试点人形机器人"城城"和"管管"进行占道经营劝导 身高1.5米 通过语音提示 手势动作和表情包实现柔性执法 已成功劝离多名摊贩[1] - 机器人由后方执法人员实时操控 当前属于与企业合作的应用场景探索 未涉及政府经费投入 主要测试人机协同治理模式的可行性[1] - 深圳全市已有350台机器人投入城市管理应用 部分机型实现扫地与巡查多功能集成 可自动识别问题并生成任务工单派发至附近作业单元[2] 技术优势与推广规划 - 机器人具备24小时不间断巡查能力 按照预设路线全方位监测 相比人工巡逻显著提升问题发现和处理效率[2] - 深圳推进机器人应用三年后进入爆发期 将持续扩大替代传统人工作业规模 重点降低劳动强度并提升重复性任务执行效率[3][4] - 国务院提出2027年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作用明显增强的目标 鼓励探索人机协同新型治理模式[4] 行业应用前景与挑战 - 机器人当前法律定位限于志愿者身份 无法执行行政处罚程序 包括文书填写和处罚决定下达等法定程序[4] - 成本控制与违规处置机制尚待完善 需研究机器人劝导失效时的执法衔接方案 例如通过信号传输转为人工处置[5] - 人工智能技术迭代将推动城市管理机器人产品持续创新 应用场景拓展过程中的实操问题将通过试点持续优化[5]
城管机器人,发挥作用不能只靠说话好听
南方都市报· 2025-08-25 15:38
机器人城管应用现状 - 深圳首次推出机器人城管"城城"和"管管" 通过循环播放劝导语音 举宣传横幅 做萌态手势及显示趣味表情包缓解执法紧张氛围 [2] - 摊贩反馈显示机器人执法方式更易被接受 配合度提升 主要优势在于柔性执法而非效率提升 [2] 技术优势与特性 - 机器人外形可爱萌态十足 说话客气不夹杂情绪 个性特征被降至最低 可通过技术实现标准化执法流程和沟通技巧 [3] - 当前仅承担简单琐碎工作(如宣传劝导) 效果相当于喇叭喊话 尚未涉及复杂执法场景 [3] 应用挑战与局限 - 无法完全替代传统城管 传统人员优势在于灵活把握执法尺度(如罚款/没收工具的使用时机)和现场威慑力 [4] - 需解决摊贩配合度维持问题(不能仅靠颜值或语音) 缺乏应对突发矛盾的机制 执法威慑力保障方式尚未明确 [4][5] 发展前景评估 - 属于城市治理手段的创新突破 但需证明实际作用而非仅作为展示性工具 [5] - 短期效果可能受益于新奇感 长期效能和复杂场景下的效率存在不确定性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