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机器人城管上岗 成功劝离流动摊贩 机器人城管管什么?怎么管?
机器人城管应用现状 - 深圳龙岗区试点人形机器人"城城"和"管管"进行占道经营劝导 身高1.5米 通过语音提示 手势动作和表情包实现柔性执法 已成功劝离多名摊贩[1] - 机器人由后方执法人员实时操控 当前属于与企业合作的应用场景探索 未涉及政府经费投入 主要测试人机协同治理模式的可行性[1] - 深圳全市已有350台机器人投入城市管理应用 部分机型实现扫地与巡查多功能集成 可自动识别问题并生成任务工单派发至附近作业单元[2] 技术优势与推广规划 - 机器人具备24小时不间断巡查能力 按照预设路线全方位监测 相比人工巡逻显著提升问题发现和处理效率[2] - 深圳推进机器人应用三年后进入爆发期 将持续扩大替代传统人工作业规模 重点降低劳动强度并提升重复性任务执行效率[3][4] - 国务院提出2027年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作用明显增强的目标 鼓励探索人机协同新型治理模式[4] 行业应用前景与挑战 - 机器人当前法律定位限于志愿者身份 无法执行行政处罚程序 包括文书填写和处罚决定下达等法定程序[4] - 成本控制与违规处置机制尚待完善 需研究机器人劝导失效时的执法衔接方案 例如通过信号传输转为人工处置[5] - 人工智能技术迭代将推动城市管理机器人产品持续创新 应用场景拓展过程中的实操问题将通过试点持续优化[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