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慧课程
icon
搜索文档
“砼”心撬动未来 激发新工科人才的杠杆效应
新华日报· 2025-09-04 23:52
教育强国战略与学科建设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建立科技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1] -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国家战略需求与区域经济双重驱动下培养创新实践型工科人才 面临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挑战 [1] 学院育人理念与精神传承 - 学院以"砼心精神"为育人内核 通过院史馆科学家教育基地、一站式学生社区和网络思政教育平台构建文化自信教育环境 [2] - 打造18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建立学科发展史思政素材库 实现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和本硕博师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 [2] 教科产三链融合育人模式 - 纵向创新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倡导本科有创新意识、硕士有创新能力、博士有创新突破、教师有创新成果的一体化培养 [3] - 横向创业通过"产业需求→课程调整→科研攻关→反哺育人"融通教育链、科研链、产业链 构建"三链一环"育人生态 [3] - 针对低碳材料、光电信息、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组建专业集群 开发11门前沿课程和微专业 建设3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3] 科研与产业实践成果 - 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及申请发明专利数量显著增多 升学率超45% [4] - 共建200余个实习实训基地 年均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百余项 学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连续获国家金奖三项 [4] - 毕业生就业率超97% 对口就业率超85% 用人单位反馈学生系统思维突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强 [4] 数智赋能与分类培养 - 开发2门智慧课程和教学资源智慧动态分配系统智能助教 与龙头企业共同开发虚拟仿真实验 [5] - 按研究型和应用型推进人才分类培养 通过高校党建联盟、英才班等形式深化校企合作 设立协同创新奖学金和企业奖学金 [5] - 七十余年培养9名院士和2万余名优秀校友 涵盖学术界、产业界和公共管理领域 [5] 未来发展规划 - 学院将强化党建引领 建强新工科人才培养杠杆 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战略布局 [6]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构建“大药学”人才培养体系
齐鲁晚报· 2025-07-02 23:52
教育模式创新 - 提出"大药学"理念,将药学教育从单纯药物研究拓展至"药物基础研究-临床应用-社会服务"全链条[2] - 牵头成立山东省药学专业联盟,实施"1+M+N"协同教学模式,整合高校、企业和数字公司资源[2] - 构建"HVS"三维育人体系,包括横向跨学科融合、纵向全周期覆盖和深向情感价值内化[3] 跨学科融合 - 基于OBE理念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开设"药学+"课程如人工智能与药物设计、AI驱动药物合成设计[3] - 联合省内外院校建设12门药学专业核心智慧课程群,建设动态知识图谱整合药学、医学、信息学前沿成果[3] - 出版1门综合实验数字教材,编写1部课程融合思政案例教材,实现"人工智能+药学+X"跨学科知识重构[3] 实践能力提升 - 增加《药学综合实验》必修课程,编写数字教材《药物综合研究与评价实验教程(案例版)》[3] - 构建"双同五维多元"一体化实践创新模式,涵盖专业知识、实验技能、大药学思维等五个维度[3] - 建设"药物非临床研究虚拟仿真GLP实验室"和阿司匹林数智化生产实训中心平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4] 教学成果 - 学生连续三年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奖,发表SCI论文56篇,申请专利23项[5] - 教师团队发表教研论文48篇,在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等比赛中获奖[5] - 药学核心专业课程知识图谱建设入选第61届高博会优秀案例,4门主干课程获超星知识图谱建设优秀案例[5] 社会影响力 - 团队成员在全国高校开展智慧课程建设讲座50余次,直接指导12门智慧课程建设[5] - 服务全国近200所学校数万人的智慧课程建设[5] - 作为山东省人工智能赋能重点领域教学改革项目("111计划")牵头单位,联合多所高校及企业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