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镶红宝石金冠

搜索文档
160件文物“聚会” 见证长江文明发展历程
人民网· 2025-09-24 02:22
良渚玉器、汉代漆器、明代镶红宝石金冠逐一陈列;出土于河南的楚国青铜神兽与来自湖北的曾国铜镈钟同台展示……由全国37家文博单位馆 藏的160件(套)长江文明相关文物精品,9月23日亮相"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共同回溯长江文明交流融合的壮阔历程,探触 长江文脉的深厚底蕴。 "本次展览中每个器类根据时代早晚排布,不仅可观照器形的时代特点与演变,还能寻觅到长江文明起源、蓬勃、鼎盛、发展的文化基因。"本次 展览策展人、盘龙城遗址博物院考古研究部馆员沈美辰说,展览创新性地以玉器、漆木器、青铜器、金银器、陶瓷器不同质地的文物精品为载 体,深入挖掘长江流域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文化交流、宗教信仰等多元信息,呈现"江流万古"的特征。 玉文化是长江流域先民书写的独特篇章。在展览开篇的"琼琚凝华"单元,观众可以遍览新石器时期至明清时代的代表玉作。展厅入口处是一件来 自长江下游的"礼物"——良渚文化的兽面纹玉三叉形器,其类似"神灵面具"的造型,与后世商周青铜器纹饰有共通之处,突出反映了中华文明的 连续性。 据介绍,本次展览精选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湖南博物院、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浙江省博物馆、 ...
带你走进“大明的世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4-28 22:36
明代文物与文化交流 - 明宣德青花海水白龙纹扁壶展示了永乐、宣德时期官窑青花瓷的深蓝色发色特点,与郑和下西洋带回的"苏麻离青"钴料有关 [10][13] - 明代镶红宝石金冠反映了永乐至宣德年间通过航海贸易进口宝石的风潮,成化年后云南孟密宝石贸易开辟减少了对西洋宝石的依赖 [4][13] - 漳州窑五彩航海图瓷盘具有鲜明海洋风格,绘有星宿、帆船、罗盘等图案,印证了明代后期漳州月港作为民间海上贸易中心的重要性 [6][14] 郑和下西洋与全球化贸易 - 郑和船队28年间7次下西洋,航程超7万海里,推动海上丝绸之路鼎盛,带回"苏麻离青"钴料、香料、宝石等物资 [13] - 1567年漳州月港开海标志明代朝贡贸易向民间贸易转变,澳门开埠促进广州外港兴起,马尼拉帆船贸易连接东亚与欧美 [14] - 明代通过跨洋贸易传入美洲作物如辣椒、南瓜、玉米,紫砂南瓜壶等文物印证其融入日常生活 [15] 白银贸易与经济影响 - 明代海外贸易流入大量白银,间接促成美洲白银矿产开发,白银成为世界结算货币推动全球经济体系建构 [15] - 国内形成银、钱并行货币格局,银锭、银印等展品反映白银在经济社会中的多样化应用 [15] 中西文化交流与艺术融合 - 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翻译《几何原本》等著作,推动西方科技传播,《利玛窦像》为中国人绘制最早传世油画 [16] - 《坤舆万国全图》首改欧洲中心格局,开创中国绘制世界地图模式,《野墅平林图》采用中西结合透视法 [17] - 16世纪《中华大帝国史》引发欧洲"中国热",儒家经典拉丁文译本及珐琅器等艺术品展现文化双向影响 [18] 明代外交与区域秩序 - 明初确立"不征""共享太平之福"外交政策,以朝贡贸易为核心构建东亚东南亚合作秩序 [10][11] - 《杏园雅集图》体现明代内阁"以文治政"特点,《胡笳十八拍图》反映明人对汉胡交往题材的关注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