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斯巴鲁森林人
icon
搜索文档
关税“大山压顶” 日系“小而美”“美”不起来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4 09:19
"小而美"日系车第一大市场是美国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是上述"小而美"日本车企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以马自达为 例,2024年该公司在美国的销量同比增长16.8%,达到42.4万辆,美国销量占其全球总销量的近30%。 其中,马自达CX-5、CX-30、CX-50以及CX-90等车型是销量的主要贡献者。通过合理定价和促销策 略,马自达在竞争激烈的美国汽车市场中保持了竞争优势。马自达此前曾计划2025年继续扩大在美国的 市场份额,并将销量目标定为45万辆。同时,公司正积极研发新能源技术,以适应未来市场趋势。 美国同样也是斯巴鲁全球最大的销售市场。数据显示,2024年斯巴鲁在美国的销量为66万辆,同比增长 5.6%。占其全球总销量的7成,其中近一半是从日本进口。如此高的销量占比,充分体现了其在斯巴鲁 全球战略中的重要地位。而斯巴鲁之所以在美国市场取得成功,主要归功于其品牌特性与美国主流家庭 用车需求高度契合。美国消费者十分看重车辆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功能性,而斯巴鲁正好满足了这 些"务实"的需求。而且,美国许多地区冬季多雪,斯巴鲁的全时四驱系统能提供更好的抓地力和通过 性,因此受到美国消费者的青睐。 最 ...
美国车市迎“涨价潮”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6 01:16
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总统特朗普自2025年4月起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5月起对进口零部件加征25%关税,覆盖美国年销800万辆进口车,占美国新车总销量的50% [2] - 美国汽车供应链高度依赖全球化,关税导致车企成本激增,许多车企陆续官宣上调部分车型售价 [2] - 美国汽车关税政策持续,原本采取观望态度的车企扛不住成本压力 [2] 车企涨价动态 - 斯巴鲁美国公司宣布对几款车型提价,涨幅在750美元~2055美元之间,涉及森林人、森林人荒野版、2025款BRZ等车型 [3] - 斯巴鲁主力车型森林人SUV涨幅高达1075~1600美元,实际成交价可能突破3万美元 [3] - 福特宣布提高在墨西哥生产并销往美国的3款车型售价,最高涨幅达2000美元 [4] - 福特预估关税政策将给2025年全年带来约15亿美元的损失 [4] - 法拉利宣布自加征关税之日起将部分车型在美国市场的售价提高至多10% [4] - 法拉利Purosangue SUV涨价幅度约为4万美元,限量版F80涨价幅度超过30万美元 [5] 车企应对策略 - 斯巴鲁将投资400亿日元扩大在美国的生产规模 [4] - 福特表示未将关税的全部成本转嫁给客户 [4] - 大众汽车美国公司决定将新车现行售价体系维持到6月 [7] - 丰田北美子公司暂时维持现有价格体系,通过削减成本和提高效率应对关税影响 [8] - 本田选择暂缓涨价,静观其变 [8] 市场影响 - 今年5月美国轻型车销量同比下降10%,创近5年来最大跌幅 [9] - 美国新车零售价将进一步上涨,直接被加征25%关税的新车价格可能上涨10%~15% [10] - 未受全额关税影响的车辆价格可能上涨5% [10] - 新车价格上涨可能导致消费者转向二手车,推高二手车价格 [10] - 进口车在美销量可能逐渐下降,每辆在美国国内生产的汽车成本将增加2000~12000美元 [10]
县城什么车卖得好
投资界· 2025-02-05 09:36
汽车文化与县域市场观察 - 春节期间汽车成为社交话题焦点,小米SU7车模和问界M9灯光秀引发广泛讨论 [5] - 下沉市场婚庆场景中,比亚迪仰望U8的"坦克掉头"功能被包装为"一步九回头",问界系列因灯光秀显示福字功能受青睐 [5] - 县域消费者购车更看重"坦克掉头"和"灯光秀"等可视化功能,而非冰箱彩电等配置 [5] 县城新能源品牌竞争格局 - 商场展区半年内轮换展示岚图/理想/丰田/零跑/蔚来,但华为门店的问界凭借品牌依赖持续吸引客流 [7] - 华为门店日常看车人数达数十人,远超商场展台的蔚来 [8] - 小米SU7通过手机门店曝光获得年轻用户关注,本地提车视频曝光量达几十万次 [8] - 手机厂商造车优势在于利用现有品牌势能实现精准覆盖和饱和营销 [8] 县域用车场景差异 - 小区地库以燃油豪华车为主,保时捷帕拉梅拉和BBA常见,同时存在长城WEY蓝山等自主高端车型 [10] - 比亚迪和特斯拉因高销量在县域常见,但被当地称为"陆地流氓"和"邪恶大鼠标" [11] - 实际路上新能源车占比仅约8.9%,与官方50%渗透率数据存在差距 [11] - 京A牌照在县域被视为身份象征,催生租牌灰色产业链,短租3年价格4.5万元 [11] 县域消费者用车模式 - 出现"老家+工作地"双车配置趋势,打工人在工作地购买低价新能源车,老家保留燃油车 [11][12] - 部分新能源车厂员工因质量顾虑选择二手燃油车,坦言"自己产的车不敢买" [13] - 消费者购买第二辆车有时仅为占车位或充电桩,反映基础设施不足 [13] 县域市场发展瓶颈 - 充电桩安装受限、换电站缺失导致新能源车使用不便 [14] - 消费者因充电焦虑不敢开新能源车上高速 [14] - 售后服务网点不足影响购买决策,部分品牌在县域仅华为门店覆盖较好 [14] - 县域需求更注重实用功能如省油耐用,而非半幅方向盘等设计 [14] - 特殊用车场景如挪车方式差异暴露现有车型功能不足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