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PHEV)
icon
搜索文档
标普全球林怀滨:未来两三年PHEV车型增速或放缓
快讯· 2025-07-12 03:27
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预测 - 预计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57% [1] -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PHEV)份额将低于2023年水平 [1] PHEV车型增速展望 - 未来2至3年PHEV车型增速将因去库存完成而进一步放缓 [1]
欧洲再工业化召唤中国车企新出海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09 07:33
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现状 - 欧洲正全力推进"再工业化"战略,电动汽车领域成为重点发力点 [2] - 中国电动车企业在欧洲市场面临贸易壁垒和政策不确定性挑战 [2] - 欧洲汽车工业代表呼吁中国企业从低成本驱动转向效益驱动,提出本土化投资建议 [2] 中国车企在欧洲的机遇与挑战 - 中国汽车产业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实现局部领先,具备国际竞争力 [3] - 欧洲市场环保法规严苛、劳工保护体系复杂、本土品牌壁垒深厚,是全球汽车产业"最高门槛"市场 [3] - 欧洲迫切需要中国新能源汽车推动当地汽车业"再工业化",期待中国企业投资 [3][4] 中国车企的欧洲布局策略 - 主流中国车企如奇瑞、上汽、比亚迪、小鹏等已在欧洲布局,但多数以贸易出口为主 [4] - 深蓝汽车首席执行官认为欧洲是全球化车企必争之地,消费者认知成熟 [4] - 德国等欧洲汽车产业重地面临25%高额汽车税冲击,急需寻找破局之道 [4] "新出海"模式转型 - 传统贸易式"出海"受限,需转向本地化产销主导的"新出海"模式 [5] -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PHEV)在海外市场被归入燃油车型,更匹配当地消费习惯和基础设施 [5] - "新出海"需实现全面本地化运营、全产业链协同、中外伙伴紧密合作 [5] 技术本地化与成本控制 - 短期需用好中国共性技术和产业链优势进行快速本地化适配,长期需构建本地生态 [6] - 智能化技术应优先布置于车端,短期以单车智能技术迁移为目标 [6] - 中国车企需将成本控制能力向海外迁移,避免将国内"内卷式"竞争带到海外 [6] 政策与法规挑战 - 欧洲各国投资政策框架差异显著,持续性和稳定性难以预测 [7] - 欧洲工业生产法规标准全球最严,特斯拉柏林工厂曾遭遇多方阻力 [8] - 德国民众对中国品牌认知鸿沟存在,更看重品牌历史积淀与价值观契合度 [8] 合作与本土化策略 - 中国车企可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规避政策风险,以"产能置换"方式低成本切入市场 [9] - 欧洲老牌车企关闭的工厂是中国车企本土化布局的优质资产 [9] - 波兰汽车行业建议与本土企业合作,抓住未来5~10年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窗口期 [9]
奥迪为何取消全面电动化?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23 01:23
奥迪电动化战略调整 - 奥迪正式撤回2033年全面停售燃油车计划 不再设定电动化终止时间表 将继续推出新一代内燃机和插电混动车型 [2] - 决策基于全球市场发展差异:中国新能源车市占率已达拐点(2025年5月达54.7%) 而欧洲纯电动+插混合计市占率仅22.7% 北美因政策变动电动化进程延迟 [4][7] 豪华品牌集体战略转向 - 梅赛德斯-奔驰推迟2025年电动车销量占比50%目标 未来十年继续更新内燃机产品阵容 [4] - 宝马坚持技术开放战略 根据地区需求灵活推进电动化 [5] - 保时捷放弃2030年电动车销量占比80%的目标 认为原目标过于激进 [5] 战略调整动因 - 政治环境变化:欧盟2035禁燃令存在合成燃料豁免条款 绿党影响力减弱降低电动化紧迫性 [8] - 财务压力显著:2024年奥迪营业利润率降至4.6%历史低点 全球销量同比下降11.8%被特斯拉超越 [10] - 主流车企利润普遍大幅下滑:2024年第一季度大众集团利润同比跌40.6% 宝马跌26.4% 奔驰跌43% [10] 区域市场分化表现 - 中国市场新能源渗透率持续领先:2024年下半年市占率连续5个月超50% 2025年5月达54.7% [7] - 欧洲电动车需求疲软:2024年纯电动市占率15.37% 插混7.34% 消费者燃油车偏好未根本改变 [7] - 北美政策支持减弱:特朗普政府暂停电动汽车扶持政策 7500美元购置补贴政策面临取消 [7] 战略执行调整 - 奥迪关闭布鲁塞尔电动车工厂 主因Q8 e-tron销量低迷及生产成本高企 [10] - 跨国车企维持燃油车业务为电动化输血 在电动销售不振时收缩燃油战线被视为不明智 [10] - 在中国市场继续推进电动化智能化转型 通过本土合作对接特殊需求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