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恐龙化石
icon
搜索文档
国内外古生物专家缘何聚集在这座东北小城?
新华社· 2025-08-29 08:21
行业活动与学术交流 - 第四届嘉荫化石保护论坛暨旅游地学研讨会于8月27日开幕 主题为自然遗产保护促进地学科普与旅游 汇聚中国 俄罗斯 法国 德国等多国百余名专家学者 [1] - 论坛期间数百名古生物学及地质学专家学者在嘉荫县太平林场开展实地化石搜寻活动 [1] - 嘉荫化石研究保护长期依赖国际交流合作 德国波恩大学教授阿什拉夫近四十年与中国学者合作 累计到访嘉荫25次 [2] 古生物资源价值 - 嘉荫县1902年发掘出黑龙江满洲龙化石 是我国较早的恐龙化石出土地 [1] - 截至目前嘉荫县龙骨山已出土13具完整鸭嘴龙恐龙化石骨架 专家判定该区域为大型恐龙墓葬群 预估至少存在100余具待挖掘化石 [1] - 国际古植物学会主席西田治文指出 通过国际合作使恐龙及古生态系统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2] 基础设施与学术遗产 - 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于2001年建立 总面积38.44平方公里 划分为实验区 缓冲区与核心区 具备科考 科普教育与旅游综合功能 [2] - 园内神州恐龙博物馆整合自然科学与人文景观 为全球学者研究恐龙及地质地貌变迁提供重要资料 [2] - 地质公园内设立古生物学家雕像园 为24位国际著名学者立像 含12位外国学者 纪念其对嘉荫古生物研究的贡献 [2] 战略定位与发展意义 - 嘉荫凭借独特地理位置成为重要化石发现地与国际交流桥梁 [3] - 该地区通过化石保护与地学旅游融合发展的模式 推动自然遗产价值转化 [1][2]
暑期探秘走进博物馆感受恐龙化石里的中国故事
央视新闻· 2025-06-30 12:49
博物馆展品与特色 - 保定自然博物馆陈列世界唯一的中华猛龙骨架和中国第一龙许氏禄丰龙等珍稀化石 [1] - 董氏中华猛龙体长7.6米、高近3米,是侏罗纪中晚期陆地上最大的捕食者之一,保存完整度全球罕见 [2] - 许氏禄丰龙化石发现于1941年云南禄丰,是中国恐龙研究的起点 [3] - 鹦鹉嘴龙化石数量全球最多,研究发现其幼年个体存在跨年龄段群居行为 [5][7] - 博物馆设有化石修复体验区和5D影院等科技互动设施 [9] 中国恐龙研究成就 - 中国已发现300多个恐龙新物种,成为全球发现恐龙物种最多的国家 [10][15]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馆收藏46万余件标本,恐龙模式标本数量全国第一 [10][12] - 辽宁发现的带羽毛恐龙化石为鸟类起源研究提供关键证据 [12] 恐龙命名与文化融合 - 2004年起科研团队推动用中文命名恐龙新物种,如寐龙、帝龙等,目前已有40余种 [16][17] - 中文命名体现地域特色,如寐龙因其睡姿得名,融入中华文化元素 [16][17][19]
东西问丨代辉: 中国恐龙化石如何对话世界?
环球网资讯· 2025-05-22 11:17
世界地质公园与云阳申世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品牌创建于2015年,全球共有229处,中国以49处居世界首位 [3] - 云阳世界地质公园总面积1124 05平方公里,拥有全球意义的地质遗迹和自然文化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3] - 云阳中侏罗世恐龙化石群为世界级地质遗迹,其数量、种类、分布范围居世界前列,是申世主要支撑 [4][5] 云阳恐龙化石群的科研价值 - 发掘形成世界最大侏罗纪恐龙化石墙(长150米、高6米),表面出露约5000块化石 [7] - 化石分布范围长达18公里,涵盖中侏罗世早期至晚期多个层位,包含6个新恐龙属种及伴生生物 [7] - 填补全球恐龙演化关键空白期(早侏罗世晚期至中侏罗世早期),为研究恐龙巨型化提供实证 [8] 中国恐龙化石资源的国际对话 - 中国已发现300余种恐龙化石,研究成果常发表于《自然》《科学》等顶级期刊 [10] - 恐龙命名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如元始巴山龙),促进文化传播 [11] - 借鉴西方"恐龙经济"模式(影视、博物馆等),推动中国恐龙IP开发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