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汇天eVTOL(电动垂直起降器)

搜索文档
小鹏汇天飞行器发生“接触事故”,为低空经济蒙上阴影
虎嗅APP· 2025-09-17 14:09
事故概述 - 小鹏汇天两架eVTOL在长春航展预演后双机编队演练中因飞行间距不足发生接触事故 一架正常降落 另一架着陆时机身受损起火 现场人员安全 具体原因正在调查中[5] 公司背景与产品 - 小鹏汇天成立于2020年 是小鹏汽车生态企业 前身为2013年创立的东莞汇天 员工超1400人 其中研发人员占比超80% 过去一年完成2.5亿美元融资 今年预计投入30亿元[6][8] - 主要产品包括"陆地航母"分体式飞行汽车 高航速长航程飞行汽车和一体式飞行汽车 最接近量产的是"陆地航母" 采用车载体与飞行器解耦设计 支持一键自动分离结合 车载体为六轮800V高压碳化硅增程动力平台 飞行器可垂直起降 采用六悬翼双涵道构型 可折叠进入车载体[7] - 截至2024年11月珠海航展 公司获得12家客户2008台订单 目前总预订订单接近5000台 智造基地于2024年10月开工 设计年产能1万台 采用流水线生产 目标2026年实现量产交付[7][8] 行业认证与进展 - 公司计划2024年内完成飞行体型号合格证(TC)审定 生产许可证(PC)申请已获民航局受理 TC是适航三证(TC/PC/AC)中的首证 为适航认证关键环节[8] - 包括小鹏汇天 华羽先翔 万丰奥威在内的多家eVTOL企业均计划2024年完成TC审定 2026年实现商业化[8] 事故深度分析 - 民航业对飞行间距有严格规定:高度间隔在6000米以下每300米一个高度层 6000米以上每600米一个高度层 纵向间隔需保持20千米宽度或10分钟以上时间间隔[9][10] - 目击者称事故发生时有大风天气 一架飞行器低空盘旋时偏离预设航线与另一架降落中的飞行器碰撞 起火后火势迅速蔓延 可能因天气导致失控[10] - 民航业人士表示无法判断是高度间隔不足或纵向间隔不足 也无法确定原因系天气 人为操作失误或系统故障[10] - 民航业依赖空中防撞系统(TCAS)避免碰撞 小鹏汇天过往宣传未提及TCAS 但强调多维智能感知和避障功能[10] 技术安全特性 - 飞行器配备大尺寸触摸屏和单杆操纵系统 宣称用户5分钟可上手 3小时成为行家 自动驾驶模式支持一键起降和航线规划 具备多维智能感知避障功能[11] - 智能飞控系统采用三余度异构冗余设计 通过不同结构硬件软件减少单一故障影响 提升安全性 手动或自动模式下系统均进行智能姿态保护[11] 行业影响 - 事故引发公众对eVTOL安全性质疑 有受访者明确表示拒绝乘坐 尽管载客飞行仍较遥远[11] - 事故为低空经济产业蒙上阴影 但同时也提醒行业在载人飞行前需更重视安全功能升级[11]
两架飞行器相撞坠机?小鹏汇天回应来了
新浪科技· 2025-09-16 14:07
事件概述 - 小鹏汇天两架eVTOL(电动垂直起降器)在长春航展预演后双机编队演练中因飞行间距不足发生接触 导致其中一架飞行器着陆时机身受损起火 另一架正常降落 现场人员安全 相关部门已完成处置 具体原因正在调查中 [1]
突发,小鹏汇天eVTOL长春航展相撞
观察者网· 2025-09-16 10:40
事件概述 - 9月16日下午长春航展期间两架小鹏汇天eVTOL(电动垂直起降器)发生相撞后坠机事故 [1] 事故影响 - 至少一名乘客受伤并已送医就诊 暂无生命危险 [3] - 事故真实原因尚不明确 有待相关部门进一步调查取证 [4] 技术模式分析 - eVTOL通常兼容自动驾驶和人工操纵(遥控)两种运行模式 [3] - 自动驾驶模式下航线规划缺陷或设备故障可能引发事故 [3] - 人工操纵模式下存在人员操作失误风险 [3] 行业警示 - 事件凸显低空经济运行环境复杂性 [3] - 提醒全行业需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