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米辅助驾驶xiaomi HAD
icon
搜索文档
车企智能驾驶改辅助驾驶背后:响应监管要求,消费者驾驶回归理性
贝壳财经· 2025-05-07 00:36
行业监管动态 - 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于4月16日召开智能网联汽车管理工作推进会 要求车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 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2][6] - 公安部警示不按规定使用辅助驾驶存在安全隐患 强调驾驶员是第一责任人[10][17] -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董扬提出车企需避免过度宣传 媒体不应渲染 用户不可滥用[2][9] 车企表述调整 - 比亚迪将"高阶智驾"更名为"驾驶辅助" "载客泊车"改为"下车泊入"[5] - 小米汽车App将SU7系列"智驾"更新为"小米辅助驾驶xiaomi HAD" 涵盖城市领航/高速领航/代客泊车辅助[4] - 理想汽车将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 包括高速导航辅助驾驶和全场景导航辅助驾驶[5] - 蔚来汽车 小鹏汽车 阿维塔等车企同步调整宣传表述[2][4] 技术标准与法律规范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1年发布《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GB/T 40429-2021) 将驾驶自动化分为0-5级[12] - 现行车企智能驾驶系统均属2级辅助驾驶标准 未取得3级及以上认证[14] - 《广告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对虚假宣传车企可处广告费用3-5倍罚款[9] -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明确驾驶者需对行车安全负首要义务[17] 安全事故案例 - 2024年12月4日南京发生酒后使用辅助驾驶功能事故 车辆高速撞击收费站安全岛导致翻车[16] -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指出驾驶人错误使用辅助驾驶功能事故频发 包括玩手机/睡觉等危险行为[17] 行业影响与认知调整 - 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公司认为表述调整使宣传口径更保守 对市场具有积极影响[7] - 河北车主反映规范话术有助于摆正用户对辅助驾驶的认知[8] - 律师韩骁指出需从法律层面厘清车企宣传责任与驾驶者使用责任[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