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棕瓶精华
icon
搜索文档
美国关税大棒挥向自家摇钱树,美妆业或将受到巨大伤害
搜狐财经· 2025-05-10 18:42
美国美妆与个人护理行业受关税政策影响 - 2022年该行业为美国带来26亿美元贸易顺差,但关税政策正严重伤害行业[1] - 企业依赖进口原材料,如香水瓶组件需从中国进口,但关税迫使寻找替代供应商[1] - 美国本土供应链不完善,难以找到细分领域替代供应商[1] 全球供应链与品牌忠诚度受损 - 美妆大品牌依赖多国原料和跨国生产销售,关税导致加拿大等市场消费者可能放弃美国品牌[1] - 关税不确定性抑制初创企业投资,一家成立5年的个人护理品牌增长潜力受扼制[1] - 零售分析师批评关税政策"幼稚",未理解全球供应链运作模式[1] 成本上升与竞争力削弱 - 关税推高进口原材料成本,伤害美国本土制造企业[1] - 国际日用消费品公司因关税下调盈利预测,产品价格可能上涨[2] - 中国2025年将美国进口商品关税从84%提高至125%,增加美企出口成本与市场风险[2] 主要受影响的美妆企业 - 雅诗兰黛集团旗下雅诗兰黛、倩碧、海蓝之谜等品牌部分产品在美国生产[5] - 强生集团旗下露得清、艾维诺等品牌部分产品在美国生产[5] - 欧莱雅集团旗下科颜氏、植村秀等品牌部分产品在美国生产[6] - Farmacy、Sunday Riley等新兴独立品牌主要在美国生产[7] 市场数据与替代品威胁 - 2025年3月中国美容化妆品进口量同比下降1 6%,进口额107 1亿元同比下滑9 4%[8] - 国产化妆品如珀莱雅、林清轩等研发突破,可能替代进口产品[8] - 消费者转向平替产品后,短期内或不再购买进口化妆品[8]
走访300+消费公司后,我发现了一个超级品牌的共性
虎嗅· 2025-04-10 06:35
消费品行业核心壁垒 - 超级渠道是孵化超级品牌的关键支撑,如可口可乐、雀巢、达利食品、农夫山泉等均以渠道力为核心竞争力 [2][4] - 路斯股份从ODM转型自有品牌时,优先布局KA系统(如沃尔玛)、专业渠道及线上平台(天猫/京东/拼多多),并逐步向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倾斜资源 [5][6][7] - 渠道多触点布局直接反映品牌基本面,稳定性增长依赖渠道通路建设而非短期流量 [10] 超级产品战略 - 战略单品(如蜜雪冰城4元柠檬水、瑞幸生椰拿铁)是品牌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11] - 老板恋上鱼通过聚焦板烧鮰鱼单品,优化产品矩阵并强化差异化,体现"产品上限即品牌底线"的逻辑 [14][15][17] - 国际案例中耐克Air Jordan、优衣库摇粒绒等均验证超级产品对品牌塑造的长期价值 [12] 渠道力与产品力辩证关系 - 美妆品牌玛丽黛佳曾借丝芙兰渠道半年内成为彩妆TOP6,但渠道变革可能削弱品牌独立性(如永辉优选/山姆自有品牌冲击) [21][23][25] - 牛栏山案例显示品牌力可超越产品实际成本(消费者偏好标识产品而非更高成本盲测酒体) [28][29][33] - 江小白遭遇"酒精勾兑"舆论危机,反映技术门槛与消费者认知错位,品牌力需匹配产品真实价值 [34][36][38] 品牌发展三阶段 - 产品竞争时代:以武大郎豆腐vs张大娘豆腐为例,品质决定胜负 [44] - 销售竞争时代:如喜力滋啤酒通过USP定位("4次高温消毒")强化卖点 [47][48] - 营销竞争时代:Lululemon通过细分场景满足用户物质+精神需求,内容多元化成为关键 [49][50] 内容驱动品牌势能 - 观夏以杂志选题会模式开发新品,先定故事再做产品,强化内容一致性 [53][54] - 内容四大功能:沟通信息/传授知识/提供娱乐/劝说改变,多数品牌聚焦劝说改变但效果有限 [56][59] - 淄博烧烤案例验证《引爆点》三法则(威力环境/个别人物/附着力),通过大学生圈层→社交平台→热搜实现破圈 [70][73][74] 跨媒介内容策略 - 小红书侧重女性用户,半亩花田通过磨砂膏成分可视化(油画颜料类比)实现2018年1亿→3亿增长 [110][111][114] - 抖音依赖效果对比视频,情景剧KOL展示使用前后差异推动2019年销售达10亿 [115][116] - 传统货架触点需差异化设计(如隅田川红色包装vs咖色咖啡货架)并分层展示消费决策因子(品类/痛点/卖点/指令) [148][161][165] 品牌价值整合方法论 - 认养一头牛通过"养牛合伙人"分销体系,将KOC转化为传播节点,统一顶层价值主张与个性化传播 [172][173] - SB7故事框架以用户为主角,构建"问题-向导-解决方案"叙事逻辑,避免内容割裂 [176][177][179] - 苹果"Think Different"案例显示过滤冗余信息、聚焦单一主张对品牌传播的核心价值 [190][192]
爆雷!再便宜也不能买!有档口已大门紧闭,造假链条曝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0 09:26
美妆假货产业链现状 - 线上平台成为美妆假货重灾区,小红书等平台出现价格差异超过19倍的大牌化妆品仿品,如150ml海蓝之谜精粹水平台售价79-400元,专柜价1520元 [1][3] - 全链路造假模式成熟,涵盖高仿生产、回收瓶罐灌装、保税仓发货等环节,部分仿制品与正品相似度达97% [2][13] - 1688平台存在隐去品牌标识的"大牌平替"产品,通过图像识别可匹配正品,工厂自称成分相似度80% [6][7] 仿制品生产与销售模式 - 海蓝之谜鎏金焕颜精华液仿品成本仅34.22元(含包装),40ml料体单价23.92元,正品150ml售价2950元 [10] - 工厂提供贴牌定制服务,可更换客户自有商标,瓶身设计高度模仿正品,宣传功效与正品重叠(抗氧化、保湿等) [6][8][10] - 微商通过分销、代销等模式销售,部分未工商注册或涉嫌走私、传销,宣传时夸大功效或误导消费者 [11] 线下假货集散地转型 - 深圳华强北明通化妆品市场为线下假货集中地,转型前以电子产品闻名,2017年起转向美妆批发,但陷入山寨水货漩涡 [14] - 2020年查获涉案6亿元的化妆品走私案,涉及雅诗兰黛、兰蔻等品牌,2021年检查时98%档口歇业 [15] - 市场曾出现SK-II神仙水230ml售价710元(专柜5折以下),与当前线上低价模式一致 [16] 平台监管漏洞与执法行动 - 小红书个人店铺上架大牌商品仅需身份证认证,品牌资质可花100元伪造,售假后撤店导致维权困难 [13] - 深圳市监局对华强北明通市场开展突击检查,现场悬挂打击假冒伪劣标语,但部分档口仍半开半掩营业 [18][20] - 行业从业者指出线上渠道假货更猖獗,建议转向合规品牌开发以突破困局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