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竹纸

搜索文档
寻访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中人(文化中国行·人文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8-16 22:03
富阳生态转型与文化产业 - 富阳2005年以来实施多轮造纸企业整治提升和关停转型行动 淘汰铜冶炼等低小散乱企业 经济转型发展 生态恢复生机 [5] - 工业造纸产业腾退后 古法造纸作坊留存 富阳竹纸制作技艺被选为首批国家级非遗 原材料需选择小满前后5天密林深山缓坡近溪处生长的嫩竹 [8][9] - 朱中华探索复原古代手工纸 用于文献修复 故宫博物院 国家图书馆 国家版本馆均为客户 纸寿千年背后是敬畏自然 [10] 文旅融合发展 - 富阳挖掘山水人文资源 推动泗洲造纸遗址博物馆等宋韵文化保护利用 办"公望富春文化周" 提升富春山居图实景游精品线路 2024年接待游客530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91亿元 [18] - 渔民张雷雷转型开渔家乐 野生江鲈对水质要求高 以前难捕到 现在因水质改善成为招牌菜 租新场地引入民宿 桨板 露营等业态 [17][18] - 黄公望村发展民宿经济 村民朱梅娟成立志愿服务队 参与村居环境整治 五水共治 垃圾分类 带动30多家民宿发展 [20][21] 文化传承与创新 - 富春山居·数字诗路文化体验馆运用全息投影等技术呈现富阳诗画文化 公望书屋组织文学讲座 读书会 书画课 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22] - 作家李杭育受富春山水启发创作《葛川江上人家》 回富阳后参与文化活动 捐藏书给当地作协 并开始绘制长卷油画《新富春山居图》 [22][23] - 富阳水上运动中心建筑外观设计灵感源于《富春山居图》 体现山起伏水蜿蜒 与黄公望村隔江相望 形成人文新景点 [23]
非遗传承人“上大学” 老手艺焕发新生机
中国青年报· 2025-08-09 07:13
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成效 - 研培计划自2015年启动以来已覆盖149所院校,举办1400余期培训班,直接培训非遗传承人5.1万人次,各省区市参与院校超200所,累计惠及传承人超20万人次[1] - 计划通过"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模式显著提升传承人技艺水平,典型案例显示双胞胎姐妹尹艾凤/尹艾仙通过山西大学培训后,工作室年营业额超100万元并带动300余名农村妇女就业[1][2] - 2020年后培训重点转向乡村振兴主题,采用"地方巡回培训"新模式,单月内在4个地区开展差异化培训,效率显著提升[2] 非遗产业创新实践 - 传承人通过跨项目合作实现"非遗+非遗"叠加效应,如归德古皂传承人徐丹萍开发城市联名款等文创产品,在保留传统工艺基础上进行外形创新[3] - 中国科技大学手工纸研究所引入科学检测方法,通过显微观察和理化分析建立质量标准体系,推动富阳竹纸等传统工艺质量提升[3][5] - 培训对象从单一传承人扩展至全产业链,如故宫修复用银花纸由研修班学员范发生(制作技艺传承人)与朱中华(造纸传承人)协作完成[4][5] 非遗技艺商业化突破 - 传统非遗产品实现现代转型,如琉璃卡通熊、泥咕咕冰箱贴等创新设计打开消费市场[1] - 富阳竹纸通过技艺改良被选为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节目单用纸,千年技艺登上国际舞台[5] - 传承人建立科学工艺标准体系,朱中华等致力于将古籍纸张的耐久性标准应用于现代造纸技艺[5]
古法新生 一卷素纸护根脉——富阳千年造纸技艺的传承密码
杭州日报· 2025-07-21 03:02
核心观点 - 富阳造纸产业历史悠久且文化价值深厚 泗洲宋代造纸作坊遗址的发现和保护推动了文化传承与产业复兴 现代创新手段正被用于传统工艺的活态传承和商业化发展 [3][5][10] 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 - 北宋真宗年间富阳竹纸被选为御用文书纸 民国时期产量占全国土纸总产量四分之一 有"富阳一张纸 行销十八省"之称 [3] - 泗洲宋代造纸作坊遗址总分布面积约1.6万平方米 是国内规模最大 年代最早 工艺流程最完整 规制等级最高 活态传承最悠久的造纸遗址 将中国有据可查的造纸作坊历史往前推进300多年 [5] - 富阳竹纸制作始于唐 兴于宋 迄今千余年历史 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8] 遗址保护与建设进展 - 2008年因320国道改建发现遗址后 政府决定改线4650米 造价增加3210万元进行保护 [4] - 2009年列为县级文保单位 2011年升省级 2013年成为富阳唯一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5] - 2022年启动综保复兴项目 新发现约4万平方米类似文化层 启动博物馆和遗址公园建设 [5] - 博物馆用地面积5.7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 包含展陈 研学体验 古籍修复等多功能区块 [5] - 2024年遗址公园入选省级文化基因激活项目 占地560亩 将开发非遗+旅游 研学+旅游等多业态融合产品 [6] 传统工艺与现代传承 - 富阳竹纸需经72道工序 历时300多天 含"人尿发酵法""荡帘打浪法"等绝艺 现有12家手工造纸作坊坚守传统 [7] - 传承人朱中华2016年与中国科技大学共建名纸复原研究中心 成功恢复失传的乌金纸工艺 需手工锻打原纸上万次 [7][8] - 朱中华研制的一级元书纸被故宫专家鉴定为"最接近原迹的宫廷银印花纸" 用于杭州亚运会开幕式节目单 [8][9] - 非遗传承人李文德2007年开拓上海市场 2021年建立富阳元书纸文化展示馆 集文化展陈 雅集体验 研学科普于一体 [10][11] - 李文德开展电商直播 非遗研学 带动全村共富 展示馆吸引各类研学者 促进农家乐和民宿发展 [11] 产业发展与规划 - 泗洲造纸遗址博物馆建成后将成为全国纸文化展示和产业发展中心 [5] - 遗址公园将与阳陂湖湿地和凤凰山板块文旅融合 打造泗洲·纸飞宋韵文化旅游区 [6] - 通过沉浸式体验 产业链延伸和附加值提升 为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11]
生物多样性友好指数 全省第一!
杭州日报· 2025-05-28 03:00
生物多样性友好指数 - 杭州市2024年度生物多样性友好指数较上一年提升6分,排名上升两位至全省第一 [2] - 杭州市拥有16000余种物种的完整家底记录,并发布全国首部省会城市生物多样性白皮书 [2] - 杭州市办结94件生态损害赔偿案件,建成7个省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 [2] 生态保护措施 - 杭州市建成34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湿地保护率达63%,森林覆盖率达65.74% [3] - 杭州市建立生态警务体系,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生态安全网络 [3] - 杭州市发布《杭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4—2035年)》,部署4大优先领域、25项优先行动和46个建议项目 [3] 珍稀物种保护 - 杭州市建成华南梅花鹿抢救基地、天目铁木保育中心等保护网络 [3] - 清凉峰华南梅花鹿种群由80余头增至370余头,成为中国东部最大野生种群 [3] 生态资源转化 - 杭州市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科普教育、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如西溪湿地观鸟径、天目山自然课堂等网红打卡点 [4] - 西湖龙井茶品牌价值达82.35亿元,连续6年蝉联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榜首 [4] - 临平藕粉、塘栖枇杷、富阳竹纸、淳安千岛湖鱼等特色资源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和品牌效应 [4] 公众参与与标准建设 - 杭州市率先出台《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和评定规范》团体标准 [4] - 杭州市连续两年举办"杭州市生物多样性观察节",每年举办科普活动超200场 [4] - 杭州市4个案例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涌现出"鹿爸爸"章叔岩等典型人物 [4] 未来规划 - 杭州市将举办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深入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