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无人车

搜索文档
002514,跨界机器人
上海证券报· 2025-09-04 23:00
投资交易概况 - 公司以1800万元认购苏州集萃智造机器人有限公司增资扩股 交易完成后持有目标公司81.82%股权[2][6] - 目标公司本次增资总额为2000万元 公司认购后目标公司将成为并表子公司[2][6] 目标公司业务与技术 - 目标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工业机器人制造与销售 智能机器人研发及系统集成服务[6] - 核心产品为IIMT-CI-W05协作机器人 具有高精度高灵活性特点 适用于焊接等工业场景[6] - 在具身智能领域研发直流无框电机 高精度双磁编码器等核心零部件 并研究模仿学习 强化学习等算法[8] - 提供智能工厂解决方案 采用立体仓储 AGV导航 3D视觉检测 MES软件开发等技术实现数字双胞胎系统[8] - 研制多款室内无人车产品 融合雷达视觉融合导航避障技术 可与协作机器人组成复合机器人系统[8] 目标公司财务与运营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目标公司净资产为-182.01万元[6]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59.10万元 净利润22.50万元[6] 产业背景与战略意义 - 目标公司股东江苏集萃智造为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注册实体[10] - 集萃智造三千台协作机器人产业化基地项目总投资1.3亿元 建设2万平方米厂房 交付周期压缩至30天 效率提升50%[12] - 引入AI调度系统后产能提升300% 未来三年目标年产近万台智能机器人 产品销往80个国家和地区[12] - 公司认为机器人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全球市场潜力巨大 预计未来几年保持高速增长[12] - 本次投资有望形成新的业绩增长点 助力公司切入具身智能和工业机器人领域[2][5]
宝馨科技(002514.SZ)拟1800万元增资取得苏州集萃智造机器人控股权
智通财经网· 2025-09-04 13:51
投资交易 - 宝馨科技以自有资金认购苏州集萃智造机器人有限公司增资额1800万元人民币 占本次增资总额2000万元的90% [1] - 增资完成后宝馨科技持有目标公司股权比例达81.82% 成为控股股东 江苏集萃智造持股16.36% 吕自贵持股1.82% [1] - 江苏集萃智造作为原股东参与认购200万元 吕自贵放弃优先认购权 [1] 目标公司业务范围 - 主营业务涵盖工业机器人制造与销售 智能机器人研发 以及相关系统集成与服务 [2] - 自主研发IIMT-CI-W05协作机器人作为明星产品 具备高精度和高灵活性特点 适用于焊接等工业场景 [2] - 开发轻型协作机器人系列 具有体积小巧 重量轻便和安全性高等特点 支持多种工作环境部署 [2] 技术研发能力 - 在具身智能领域深度布局 核心技术包括直流无框电机 高精度双磁编码器等关键零部件 [2] - 深入研究模仿学习 强化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 以提升机器人感知 认知及自主决策能力 [2] - 融合雷达视觉导航避障技术 开发多款室内无人车产品 可与协作机器人组成复合机器人系统 [2] 解决方案与产品应用 - 提供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 整合立体仓储 AGV导航定位 3D视觉检测及MES软件开发技术 [2] - 通过系统仿真与优化设计实现数字双胞胎与整场系统规划 [2] - 推出智送一体咖啡机器人 深度融合协作机器人与无人车技术 支持手机语音点单 自动制作和送餐到人功能 主要应用于商业综合体与写字楼场景 [2] 战略意图 - 本次投资基于公司战略发展需要 旨在为业务拓展打造新载体与平台 [3]
助力中国机器人智造,21世纪卓越董事会系列调研南京机器人小巨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2 11:54
行业政策与趋势 - 智能机器人与具身智能概念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确立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领域之一 [1] - 南京市计划到2027年实现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全国前列 核心产业规模超100亿元 培育5家整机量产企业 引育150家相关企业 [4] - 国务院办公厅明确将科技金融作为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五大方向之一 [4] - 全球机器人行业正从专用领域向拟人互动和柔性制造的通用机器人方向发展 [4] 公司研发与技术 - 集萃智造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聚焦协作机器人与移动无人车的工业制造、生活服务、农业采摘等场景 [3] - 公司突破多项关键技术 研制出6个型号协作机器人 9款室内无人车 便携式焊接机器人 智送一体咖啡机器人 [3] - 拥有多部高精度加工机床、金属3D打印、激光动态测试等高端加工制造及生产测试设备 [3] - 正构建VLA模型 为服务机器人赋予深度理解人类意图并自主执行复杂任务的能力 实现从预设程序到自主决策的跨越 [3] 产业合作与生态 - 集萃智造与潍柴动力、徐工、海康威视、比亚迪、美的集团、中航工业等制造业头部企业有广泛合作 [3] - 中国具身智能行业开始搭建扩容原生生态 步入发展关键期 [1] - 金融行业需帮助机器人企业实现场景落地 推动智能机器人产业商业化正循环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