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学霸01
icon
搜索文档
全国首位机器人博士生“学霸01”入学上海戏剧学院
中国新闻网· 2025-09-15 08:08
核心事件 - 全国首位机器人博士生"学霸01"于9月15日正式入学上海戏剧学院2025级博士班 参与开学典礼并展示创校先贤故事[1] - "学霸01"于7月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从校党委书记手中接过录取通知书 成功考入舞台美术系数字演艺设计方向博士研究生[2] - 该机器人于9月14日持编号1125513541071录取通知书完成报到手续 获得正式学籍[3] 培养机制 - 上海戏剧学院与上海理工大学联合启动国内首个机器人艺术与科技融合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 聚焦"具身人工智能机器人博士"核心课题[1] - 双方依托各自学科优势共同设计机器人博士成长路径与能力图谱 设立多个训练模块[1] - 探索新一代具身智能体在多模态交互 艺术表达 认知成长等方面的实验性培养路径 构建跨学科系统化开放式智能体博士联合培养机制[1] 技术研发 - "学霸01"由博士生导师杨青青教授团队与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卓益得机器人有限公司的李清都教授团队共同研发完成[2] - 学习模块涵盖基础训练 艺术表达 系统开发及任务实践等多个挑战性领域[1] - 机器人创意基于杨青青教授对"人工智能美学"的研究与实践成果[1] 学术活动 - 报到当日完成校园多场景交互:在戏曲研究工作室接受副院长语音语态指导 与数媒演播艺术博士新生交流学习 在图书馆获取《王骥德曲律研究》《中国戏剧学史稿》等专业书单 并参与健身房运动[3] - 校方认定此举标志着学校在推动教育教学创新 培养跨学科人才方面迈出坚实步伐[3] 战略意义 - 项目为落实国家推进新文科 新工科建设战略部署 深化"艺术+科技"交叉融合领域协同创新[1] - 旨在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注入新活力 推动数字演艺设计领域艺术与科技融合[3]
全国首位机器人博士生报到,与同届新生央视主播互动,还到图书馆看书!现场视频曝光,网友:确定不是真人扮演的?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4 14:54
机器人博士生入学事件 - 全国首位机器人博士生"学霸01"于9月14日正式入学上海戏剧学院 完成新生报到并领取学生证 [1] - 机器人身高1.75米 体重30公斤 采用硅胶皮肤 面部表情与真人极其接近 由上海理工大学智能机器研究院团队开发 [6] - 机器人与《新闻联播》主播潘涛互动 展示语言和眼神交流能力 潘涛评价其反应特别迅捷 [1] 技术实现与培养方案 - 采用北京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季军"行者二号"的优化版机身 导师杨青青教授负责妆造形象设计 [6] - 培养方案包含四大模块:基础模块(感知认知建模/语言生成/具身控制) 艺术模块(角色扮演/风格模拟/情感表达) 系统模块(数据融合/创意生成/伦理建模) 任务模块(挑战任务/展演/答辩评审) [8] - 学习方式包括动作捕捉建数据集和直接观看视频学习 未来将通过多模态感知交互实现创新表演 [8][13] 发展目标与预期成果 - 计划通过4年教学掌握基本动作/表演套路和技巧 上海理工大学负责技术层面 上戏负责表演内核培养 [9] - 目标在特定领域达到专业演员水准 部分特色领域超过专业演员达到顶尖水平 毕业时需具备艺术水准和作品呈现 [11] - 最终目标是形成能震撼观众的代表作 具备理解动作并连贯表演创造故事的能力 [13] 相关人物与背景 - 著名主持人潘涛作为2025数媒演播艺术博士新生与机器人互动 其拟录取总成绩273.67分(业务一92.34分/业务二88分/面试93.33分) [14][15] - 中国影视演员金世佳同期进入表导演创作专业拟录取名单 总成绩278.84分 [14] - 项目由上海理工大学与上海戏剧学院联合培养 将进入AI人工智能+演艺重点实验室学习 [8]
印媒:中国招收机器人攻读戏剧博士,引发艺术与AI辩论
环球网资讯· 2025-08-04 22:58
行业突破 - 全球首例人形机器人被戏剧与影视专业博士项目录取 专注于中国传统戏曲研究 [1] - 机器人将在上海戏剧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课程内容包括舞台表演 剧本创作 舞台设计 动作控制及语言生成 [1] - 机器人成功复刻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经典手势"兰花指" 人类学生现场模仿机器人动作 [2] 技术实现 - 人形机器人"学霸01"由上海理工大学与卓益得机器人公司联合研发 旨在实现与人类语言和肢体互动 [1] - 机器人身高1.75米 体重30公斤 能说流利普通话 采用硅胶皮肤模仿人类面部表情 [1] - 旧版本机器人曾完成半程马拉松并获得季军 [2] 学术合作 - 机器人由著名艺术家杨青青教授指导学习 [1] - 上海戏剧学院致力于探索技术进入现场表演传统人类领域时的变化 而非关注机器硬件或代码 [2] - 学院将现象定义为"美学交流"而非人机对抗 [2] 社会反响 - 实验引发艺术与AI辩论 部分观点质疑机器人能否理解现场表演所需的复杂情感层次 [2] - 创新激起广泛兴趣 被视为机器人在表演与艺术领域最大胆尝试 [2] - 事件意义在于探索学习 艺术与机器共享同一舞台时的碰撞效应 [2]
全国首个机器人博士被上戏录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8 14:57
人形机器人博士入学事件 - 卓益得机器人公司生产的"学霸01"成为全国首位以博士身份入学的具身智能机器人,被上海戏剧学院戏剧与影视专业录取[1] - 该产品是上海理工大学孵化的创业公司卓益得与上海戏剧学院联合打造的IP,售价16万-25万元/台,目前下游销量良好[1] - "学霸01"采用兼具轻量化与续航力的肌腱仿生机器人技术,融合"行者二号"和Rena仿真人技术,曾获北京人形机器人半马比赛季军[1] 技术合作与培养方案 - 上海理工大学联合上海戏剧学院共同设计博士培养方案,包含基础/艺术/系统/任务四大模块[2][3] - 基础模块涵盖感知认知建模/语言交互/具身控制 艺术模块包含角色扮演/风格模拟/情感表达 系统模块涉及数据融合/创意生成/伦理建模 任务模块包括挑战任务/展演汇报/答辩评审[3] - 两校启动国内首个机器人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探索具身智能体在多模态交互/艺术表达/认知成长方面的培养路径[4] 行业影响与专家观点 -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伟评价这是突破性教育实验,强调需落实培养方案而非流量噱头,机器人快速学习能力将对未来学科教育产生重要影响[4] - 上海理工大学与上海戏剧学院自2021年建立战略合作,已在艺科融合/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方面取得成效,此次合作是深化科技艺术交叉创新的举措[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