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极流转云
icon
搜索文档
国证国际港股晨报-20250829
国证国际· 2025-08-29 10:55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港股三大指数全线下跌 恒生指数跌0.81% 国企指数跌1.15% 恒生科技指数跌0.94% [2] - 市场成交额上升至3,915.88亿港元 主板卖空金额达643.55亿港元 占可卖空股票总成交额比率升至17.761% [2] - 南向资金净流出204.41亿港元 北向资金成交额3,938.09亿元 占A股两市总成交额13.26% [2][3] 板块及个股表现分化 - 消费板块普遍下跌 思摩尔国际跌6.56% 九毛九跌3.59% 安踏体育跌5.91% 滔搏跌2.13% 小鹏汽车跌8.22% 理想汽车跌3.56% [3] - 医药股集体承压 药明巨诺-B跌12.95% 宜明昂科-B跌7.91% 绿叶制药跌3.75% 麦迪卫康跌12.72% 医渡科技跌3.45% 巨子生物跌4.74% 时代天使跌3.76% [4] - 大型科网股普遍下行 美团-W因业绩低于预期大跌12.55% 京东集团-SW跌5.03% 阿里巴巴-W跌4.69% 贝壳-W跌2.42% 哔哩哔哩-W跌1.88% [4] - 芯片股逆势走强 地平线机器人-W绩后大涨14.74% 中芯国际涨10.76% 上海复旦涨8.25% 华虹半导体涨8.44% 晶门半导体涨4% 受DeepSeek-V3.1发布及人工智能政策支持催化 [5] 联易融科技核心财务数据 - 2025H1收入37.5亿元 同比下降9.3% 毛利率从70.9%降至56.0% 下降14.9个百分点 [7] - 归母净亏损38.0亿元 同比扩大57.7% 经调整亏损37.2亿元 同比扩大97.4% [7] - 减值损失27.0亿元 同比增加66.5% 主要来自历史过桥供应链资产计提 [7][10] - 现金及等价物余额51.6亿元 资金充裕 [13] 联易融科技业务板块表现 - 核心企业云收入24.8亿元 占总营收66.3% 多极流转云处理资产规模1,332.3亿元 同比增长54.4% 新增客户224家 总客户数达1,172家 增长25.4% [8] - AMS云处理资产规模298.7亿元 同比下降20.2% 受供应链资产证券化市场不振及风险管控影响 [8] - 金融机构云收入10.0亿元 增长13.5% ABS云处理资产规模96.2亿元 大幅增长166.3% e链云处理资产规模259.9亿元 下降9.2% [9] - 跨境云收入2.6亿元 增长20.3% 聚合12家全球平台资源 服务1,100余家中小商户 [9] 联易融科技战略与展望 - 合作核心企业2,565家 增长19.0% 金融机构389家 增长3.2% 行业集中度优化 基础设施/建筑行业占比33% 电力设备行业占比提升至13% 房地产行业占比从14%降至7% [10] - 推出不低于8,000万美元(约6.23亿港元)回购计划 按市值计算占比约11% [7][11] - 聚焦三大核心战略:AI+产业金融 战略并购 数字资产 深化LDP-GPT大模型应用 推进数字贸易代币和资产支持代币合规应用 [12] - 预计2025/2026年收入为9.6亿/11.1亿元 目标价3.45港元 基于市销率9.0x/6.1x [13]
联易融科技-W(09959):战略转型期短期承压,回购计划规模吸引
国证国际· 2025-08-28 08:15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6个月目标价3.45港元,较当前股价2.76港元有25.0%上行空间 [6][1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收入37.5亿元,同比下降9.3%,毛利率从70.9%降至56.0% [1] - 归母净亏损38.0亿元,同比扩大57.7%,经调整亏损37.2亿元,同比扩大97.4% [1] - 减值损失27.0亿元,同比增加66.5%,主要因历史过桥供应链资产计提增加 [1][4] 业务板块分析 - 核心企业云收入24.8亿元(占比66.3%),其中多极流转云处理资产规模1332.3亿元(+54.4%),新增客户224家 [2] - AMS云处理资产规模298.7亿元(-20.2%),受供应链资产证券化市场不振及风险管控退出部分项目影响 [2] - 金融机构云收入10.0亿元(+13.5%),ABS云处理资产规模96.2亿元(+166.3%),e链云处理规模259.9亿元(-9.2%) [3] - 跨境云收入2.6亿元(+20.3%),聚合12家全球平台资源,服务1100余家中小商户 [3] 客户与行业结构 - 合作核心企业2565家(+19.0%),金融机构389家(+3.2%) [4] - 基础设施/建筑行业占比33%(2024年:37%),电力设备行业占比提升至13%,房地产行业占比降至7% [4] 战略与展望 - 聚焦"AI+产业金融"、战略并购及数字资产三大核心战略 [11] - AI领域深化LDP-GPT大模型应用,数字资产领域推进DTT、ABT合规应用 [11] - 现金及等价物余额51.6亿元,资金充裕支持战略推进 [12] 股东回报 - 未来12个月回购计划规模不低于8000万美元(约6.23亿港元),按市值计算占比约11% [1][5]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6年收入9.6亿/11.1亿元,2026年实现净利润8.7亿元 [12][13] - 预测2025/2026年市销率9.0x/6.1x,市盈率-15.4x/46.1x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