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脂术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洞察报告:轻医美如何用“可视化场景”开拓新增长极?
头豹研究院· 2025-09-22 12:45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1] 核心观点 - 医疗美容与生活美容以满足国民美容需求为目的 融合发展具有协同优势 轻医美因创伤小 风险可控更受消费者欢迎 光电类项目成为医美与生美融合发展的优质赛道[2] - 轻医美与生美融合需明确医疗边界 禁止乱象借融合之名蔓延 美容中医与美容牙科作为广义医美范畴 受益于政策支持 成为医美与生美融合的重要补充[4] - 全球医美市场稳健增长 轻医美诊疗量占比从2014年51.5%提升至2024年54.1% 重医美占比从48.5%下降至45.9%[24] - 中国内地整形外科医生数量达5,000名 位居全球第三 但供给相对不足 医美旅游外流趋势显著 国民美容需求未充分满足[34][36] 医疗美容行业的发展现状 - 医疗美容与生活美容同属美容事业范畴 根本区别在于实施手法是否具有创伤性或侵入性 医美属于医疗行为 对主诊医师与护理人员资质要求严格[3][17] - 全球医美诊疗量从2014年1,858万例增长至2024年3,795万例 年复合增长率6.1% 轻医美占比提升至54.1% 重医美占比45.9%[23][24] - 2024年全球最受欢迎轻医美项目为注射肉毒素(占比38.4%)和注射玻尿酸(占比30.9%) 最受欢迎重医美项目为双眼皮手术(占比12.1%)和吸脂术(占比12.0%)[26][27] - 女性用户是核心客群 占轻医美诊疗量84.2% 重医美83.9% 男性客群快速增长 2018-2024年轻医美诊疗量年复合增长率34.10%[30] - 中国内地整形外科医生数量5,000名 仅次于美国(7,752名)和巴西(6,497名) 医美旅游主要目的地包括中国台湾 泰国 新加坡和日本[33][36] 中国医美与生美融合发展概述 - 美容外科以重医美为主 实行分级风险管理 一级项目包括颞部填充术 毛发移植术等 四级项目包括颧骨降低术 下颌角肥大矫正术等[40] - 生美机构可为美容外科机构前端导流 通过生活社群引流 科技赋能引流与会员权益绑定三大场景 需严格区分医疗行为与生活美容服务[43][45] - 美容皮肤科以轻医美为主 包括无创治疗(如光疗 药浴)和有创治疗(如激光治疗 强脉冲光治疗) 部分手术治疗项目与美容外科重叠[49][50] - 美容便利站是双美融合典型模式 通过AI测肤技术提供定制化快检服务 分区处理医美与生美服务 午休美容面向职场女性 发挥轻医美即时性优势[53][54] - 融合发展需警惕"黑机构"、"黑药械"、"黑人员"与"黑营销"四大乱象 加强资质核验 正品溯源 人员资质审核与营销内容管理[57][60] - 光电类医美是双美融合优质赛道 2025年发布围术期整全护肤规范 功效性护肤品可协同增效 减少不良反应[62] 医美延伸领域与生美融合发展概述 - 美容中医科涵盖中药外治 内服 推拿 针灸等5类技术 受益于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政策支持 2024年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达26.9%[69][73] - 中医美容与生美融合通过中医体验馆场景实现 包括药食同源养生保健馆 痛症特色疗法馆等 美白祛斑等中医疗法已具备应用基础[75] - 美容牙科被多数医美机构纳入服务体系 可依托整体面部个性化方案设计探索融合场景[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