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种业贷

搜索文档
何广文:金融如何更好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金融时报· 2025-08-08 07:58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政策背景与战略意义 -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核心动力 科技创新是关键驱动力 [1] - 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 [1]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加快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研发应用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 [1] - 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引擎 [1] - 金融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1] 金融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 - 金融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要素 科技金融是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中之重 [3] - 农业科技创新是技术和资金密集型活动 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金融支持 [3] - 金融与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系统性互动关系 相互依存协同共生 [3] - 金融通过促进技术突破 要素升级和产业跃迁的动态循环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 [4] - 金融赋能通过资金供给 要素整合与制度保障加速农业领域技术革命性突破 [4] 金融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三大功能机制 - 发挥资金融通功能 通过储蓄投资转化和多元化融资催化研发投入 [5] - 发挥风险管理功能 分散和转移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 降低创新不确定性 [5] - 发挥信息发现与资源配置功能 通过价格信号反映资源配置效率 [5] - 金融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主体间协同合作 构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6] - 通过赋能技术创新和全产业链升级推动产业价值链向高附加值延伸 [6]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 农业新质生产力意味着农业生产力三要素的全面跃迁 [8] - 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 推动农业生产方式 经营模式和产业链全面升级 [8] - 打造知识型 智能型和创新型农业劳动力队伍 数字农人和农业科技企业成为创新主力 [8] - 农业生产工具和装备智慧化智能化 无人农机和农业机器人替代传统劳动力 [8] - 劳动对象突破传统土地要素限制 科技赋能拓展农事活动场景 [8]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技术驱动特征 - 农业新质生产力形成直接源于技术革命性突破 尤其是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 [9] - 数字技术包括物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和区块链在精准种植和智能养殖的应用 [9] - 生物技术包括基因编辑 合成生物学和生物育种提升作物抗逆性与产量 [9] - 绿色技术包括生态循环农业 碳汇农业和节水灌溉技术减少环境负担 [9] - 技术赋能传统农业产业升级与新产业孵化同步推进 形成高质量发展持续动能 [9] 金融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 - 农业农村部界定10大农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包括农业新品种培育和耕地质量提升 [10] - 重点领域涵盖农机装备研制 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和畜禽水产疫病防控 [10] - 高效种植养殖 绿色低碳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与食品制造列入创新重点 [10] - 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乡村发展也是金融赋能的重要发力领域 [10] - 未来新型农业产业涉及数字农业 设施农业 垂直农业和精准农业 [11] - 生态农业 休闲观光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同样需要金融支持 [11] 金融赋能农业科技创新的现有进展 - 农业科技创新金融支持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政策性信贷支持力度加大 [13]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服务藏粮于技战略 支持种业振兴和智慧农业等重点领域 [13] - 各地设立农业科技专项基金和财政专项资金 如河南现代种业发展基金 [13] - 农业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和产品加速创新 银行设置科技金融专营机构 [14] - 开发农业科技专属信贷产品如良种产业贷和良种e贷 [14] - 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订单农业供应链金融等产品 [14] 涉农科创企业直接融资现状 - 农业科技领域企业兼并重组数量逐步增多 2022年种业领域13个并购项目获融资 [15] - 合成生物领域11个并购项目获融资 数字农业领域7个并购项目获融资 [15] - 债券市场快速扩容 2023年末乡村振兴债发行金额近万亿元 [15] - 2015-2023年农林牧渔行业38家企业IPO上市 累计募集资金387.5亿元 [18] - 涉农企业在创业板 科创板和北交所上市数量有限 募资合计不到25亿元 [18] - 2023年涉农企业风险投资仅占所有投资的0.52% [18] 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差距与挑战 - 金融对农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度薄弱 资金配置短板突出 [17] - 2024年3月底全国涉农贷款余额60.19万亿元 农业科技贷款仅1166亿元 [17] - 农业科技贷款占全国涉农贷款余额的0.2% 信贷支持力度亟待提升 [17] - 农业科技创新面临自然 市场和技术三重风险 [19] - 农村数字基础设施薄弱 5G覆盖率低 传感器成本高 [19] - 生物技术面临伦理争议和监管滞后 数据产权不清晰 [19] 金融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路径选择 - 健全农业科技金融发展支撑和保障机制 深化政银企协同机制 [20] - 组建农业科技创新投资平台 如重庆科技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20] - 建立农业科技创新风险补偿资金池 优化风险代偿补偿机制 [20] - 科技赋能农业保险升级 利用卫星遥感和物联网实现精准定损 [20] - 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村村通5G网络和农田物联网基站 [21] - 培育数字新农人 推动农业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 [21] - 构建利益联结机制 建立农业科技企业信用数据库 [21] 金融部门服务创新与直接融资机制 - 金融部门重点关注数字耕地质量提升和智慧农业等领域服务创新 [22] - 加大信用贷款 中长期贷款和投贷联动等产品创新力度 [22] - 探索基于农业数据资产化的标准化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 [22] - 支持农业科技企业发行高成长债券 权益出资型票据和双创债 [23] - 设立农业科技创投基金 支持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融资 [23] - 发展农业众筹和农产品期货等金融工具分散技术创新风险 [23] - 吸引风险投资与私募股权等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科技初创企业 [23] 风险管理与政策保障体系 - 完善多层次风险分担机制 扩大保险加期货制度覆盖面 [24] - 通过风险补偿基金构建政府与金融机构共担风险机制 [24] - 加快农业数据立法 明确数据产权归属 推动数据资产质押融资 [24] - 构建稳定的农业科技创新财政支持机制 如重庆财政金融政策 [24] - 统筹农业专项资金 健全农业科技基础研究稳定支持机制 [24]
金融活水润津郊,共富路上绽芳华,天津农商银行“老字号”绘就乡村振兴图景
金融界· 2025-08-06 09:03
公司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涉农贷款余额突破343亿元较年初增长13.95% [1] - 当年累计投放涉农贷款116亿元同比增长15亿元 [3] 业务战略与服务体系 - 创新构建制度+机制+合作全方位服务体系包括金融助推乡村振兴委员会和专项管理部门 [2] - 推出四域联动机制实施分片包干层层联动逐级负责全面覆盖的网格化服务 [2] - 建立重点项目直通车通过全流程管理加速涉农贷款投放 [2] 产品创新与数字化 - 打造吉祥系列特色金融产品包括种业贷农田建设贷农家乐贷款等 [3] - 通过银农直连吉祥·物业通等场景化系统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3] - 实现数据多跑路农民少跑腿的便捷高效金融服务模式 [3] 合作网络与市场活动 - 深化与市农委供销总社市商务局等单位合作 [2] - 与市农交津南区农委联合举办春耕备耕金融服务活动 [2] - 活动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绿色通道和利率优惠现场促成20余项合作意向 [2] 历史沿革与市场定位 - 作为本市唯一一家津门老字号银行拥有75年服务三农历史 [1][4] - 覆盖全市400家物理网点实现从传统信贷到数字化服务的转型升级 [4] - 始终坚守服务三农初心将金融为民责任融入血脉 [4]
天津农商银行去年经营效益创新高
中国经济网· 2025-05-11 10:03
财务表现 - 截至2024年末资产总额4553亿元同比增速6.20%负债总额4175亿元增速5.89% [1] - 2024年营业收入93.61亿元增速3.34%净利润29.46亿元增速5.98% [1] - 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6.72亿元同比增长3.49%净利润7.73亿元同比增长7.26% [5] - 每股净资产4.52元较上年增长0.4元每股净收益0.35元较上年增长0.02元 [5] 资产质量与监管指标 - 不良贷款率降至1.50%较上年压降0.16个百分点不良资产率1.79%压降0.51个百分点 [4] - 拨备覆盖率200.31%较上年提升26.61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1.74%高于监管标准4.24个百分点 [4] 业务战略与经营理念 - 坚持"六化"经营理念包括差异化经营特色化服务标准化流程专业化团队高效化运作数字化赋能 [1] - 主线为"坚守主责主业聚焦细分领域"重点布局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数字金融 [1] 科技金融 - 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198.87亿元较上年增加38.73亿元增速24% [2] - 设立科技特色支行筹建知识产权与金融协同创新研究院采用"敏捷小组+项目直通车"模式 [2] 绿色金融 - 绿色贷款余额192.12亿元较上年增加69.87亿元增速57%远超各项贷款增速 [2] - 搭建"绿色+涉农""绿色+资产盘活"模式落地天津市首批钢铁行业转型贷款 [2] 普惠金融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78.57亿元较上年增加32.03亿元增速9.11%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2] - 开展"稳存回归拓新"三大计划推出"小优快灵"产品体系通过"走千村入万户"等活动渗透经济末梢 [2] 养老金融 - 55岁以上客户AUM增幅超过平均增幅3.2个百分点建设11家银发特色支行完成400家网点适老化改造 [2] - 创建"银色家园""吉享人生"产品系列推广"智慧养老"服务场景 [2] 数字金融 - 电子渠道累计交易22594亿元同比增长6.03%电子替代率97.32% [2] - 推出"吉祥·微e贷""吉祥·财税通""吉祥·物业通"等产品共建"校园食品安全采购追溯平台" [2] 特色金融与产业支持 - 重点产业链主办行投放综合排名位列法人机构第一创新推出"吉祥·出口贷"支持港口贸易航运金融 [3] - 累计支持"十项行动"项目授信324.08亿元支持"三新"项目授信74.35亿元盘活存量项目197.12亿元 [3] 乡村振兴 - 涉农贷款余额301.39亿元较上年增加41.18亿元增速15.82%支农支小再贷款余额全市排名第一 [4] - 创新"吉祥·种业贷""津耕贷"等产品支持乡村旅游项目14个授信超15亿元建成10家乡村振兴示范点 [4] 收入结构与成本管理 - 利息净收入占比73.73%非利息净收入占比26.27%结构优化低成本存款日均增量占比提升 [5] - 负债来源稳定性和成本适当性持续提升 [5] 2025年重点规划 - 聚焦资产结构优化营业网点零售产能提升内控合规能力提升数字金融能力提升数据治理能力提升五大项目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