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
icon
搜索文档
商业航天:空天地一体化新机遇
2025-09-09 14:53
行业与公司 * 商业航天行业 特别是卫星互联网和火箭发射领域[1][2][3] * 涉及公司包括运营商中国电信 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12][13][14] 火箭公司蓝箭航天 天兵 星河动力 中科宇航[11] 设备供应商瀚讯 长安通信[15][16] 以及九丰能源[30]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卫星发射加速因轨道资源有限且先占先得 国际电信联盟规定申报后7年内需启动发射 低轨容量约6万颗 Starlink已申请超4万颗[1][5] * 2025年商业航天显著提速 星网在2025年7月27日至8月26日不到一个月内密集发射6次[2] 2025年全年商业卫星发射数量预计达1000颗 同比2024年增长至少10倍以上[24] *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如广东省2025年7月提出支持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等核心技术攻关 卫星互联网牌照预期将推动产业链发展[1][4] * 未来发展方向为空天地一体化通信体系 技术重点为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 低成本卫星及载荷[1][6] 液氧甲烷因成本低和可回收性好成为明确方向 其成本约为液氢的1/70 煤油的1/3[29] * 三大运营商在卫星互联网领域保持强话语权 核心网由其建设运营 电信与天通合作 移动与高科推进天启星座 联通与天通 新网开展测试[12][13][14] 重要进展与数据 * 截至2025年8月底 Starlink累计发射9472颗卫星 其中7102颗在轨运行[7] 中国星网累计发射6组 千帆星座累计发射5组[23] * 2024年美国完成158次轨道发射 SpaceX占134次 总质量超1500吨 中国完成68次[27] 美国平均每箭19.38个航天器 中国仅3.25个[27] 美国低轨卫星每公斤成本约1万元 中国长征火箭每公斤4-9万元 民用火箭超10万元[27] * 天线系统市场空间预计2026至2028年分别达6亿 12亿 23亿元 增速快[15] 瀚讯和长安通信为地面站主要供应商 预计2026至2028年净利润增量分别为1700万 3400万 6400万元[16] * 2025年上半年中国航天发射35次 超去年同期30次[20] 多款新型可复用火箭计划2025年首飞[20] 但中国运力存在缺口 当前年均运力仅几百吨 到2030年需累计7353吨运力 年均1500吨[25][26] 技术趋势与投资布局 * 火箭技术趋势为液体可回收发射 中国航天六院承担主要工作[11] 3D打印技术可减少零部件数量和焊缝 降低周期和成本 如Relativity Space火箭85%组件3D打印 零件仅100多个[31] * 投资关注国网和G60 地面站建设优于载荷和终端[15] 载荷关注相控阵天线(TR系统) 其架量占比超50%[17] 终端关注手机直连卫星功能 华为 小米 OPPO正在测试[18] 国内相控阵天线价格约10万元[19] * 九丰能源独家签约海南文昌发射中心 提供液氢 液氧 液态甲烷等产品 文昌中心预计扩至10个发射工位 年发射近100次[30]
8-9月利好企业政策新规,助力企业腾飞!
搜狐财经· 2025-08-26 03:37
金融支持政策 - 七部门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支持矿企加快增储上产以保障战略性资源供应 [4] - 政策完善并购贷款机制支持链主企业开展补链延链型投资带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6] - 金融措施为企业创新提供资金保障并助力新产品市场推广与份额抢占 [6] 科技创新激励 - 广东省政策鼓励企业攻关可重复使用火箭发动机及低成本卫星等航天核心技术 [8] - 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级科技专项并给予不超过50%配套资金及100%研发支出税前加计扣除 [10] - 科技计划引导与资金支持显著减轻企业创新成本压力并推动高端技术突破 [10] 社保规范与优化 - 2025年9月1日起所有不缴社保协议无效但企业可通过地区性费率调整降低失业保险与工伤保险成本 [13] - 小微企业符合条件可申请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及招聘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 [13] - 企业可采用灵活用工、劳务外包或共享员工等模式优化人力成本结构 [13] 企业合规支持 - 法律顾问服务通过合同审核与文件制定确保企业运营符合政策要求 [15] - 劳动法与企业法关系调解平衡权益以构建和谐用工环境 [15] - 合规支持助力企业在政策东风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15]
广东最新发布!打造全产业链一体化商业航天产业生态
中国证券报· 2025-08-19 12:36
商业航天产业生态构建 - 抢抓商业航天和卫星互联网发展机遇 充分发挥终端应用场景丰富 产业配套齐全 市场机制完备等优势 构建发射牵引 星箭互促 空地服务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生态 [1] 空间基础设施布局 - 支持企业投资建设民商用卫星星座 提供项目核准绿色通道服务 给予卫星频轨资源协调保障支持 [2] - 鼓励地市加大对卫星星座建设的支持和投入 支持卫星网络和星座发展 [2] - 推进地面站网节点建设 包括卫星接收站网 测控站 信关站等 按投资总额给予10%资金支持 单个节点支持不高于200万元 单个企业年度累计支持最高1000万元 [2] - 打造商业航天应用首场景 在低空经济 移动通信 物流运输 智慧城市 太空挖矿 太空旅游 应急救援等领域落地创新示范项目 [2] 星箭产业集聚发展 - 支持火箭 卫星 关键系统部件及应用终端产品纳入省首台套政策支持范围 按规定享受奖励 [3] - 对符合国家目录要求的装备产品 按售价30%给予奖励 成套装备奖励最高900万元/套 单台装备或单批产品奖励最高500万元/台 [3] - 支持卫星应用终端及零部件批量制造 鼓励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进行产线改造 符合条件的纳入省级技改资金支持范围 单个项目奖励不超过1500万元 [3] - 鼓励地市差异化发展特色化商业航天产业园区 促进产业链上下游集聚 支持申报省特色产业园 [3] 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 鼓励企业开展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 新一代低成本卫星和关键载荷 卫星星座组网与测运控 直连卫星通信等领域核心技术攻关 [4] - 优先纳入省市科技计划项目支持方向 支持申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国家国防科技项目 [4] - 符合配套条件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 省级给予不超过50%的配套资金支持 [4] - 落实企业研发支出100%税前加计扣除政策 支持加大研发投入 [4] - 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 支持共建研究院 实验室 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和概念验证中心 共性技术平台 中试平台等协同创新平台 [4] - 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 支持空天技术民用转化 [4] - 开展商业航天专利导航及数据库建设 为产业链与创新链协同发展提供支撑 [4]
重磅!广东发布21条措施支持商业航天发展
南方都市报· 2025-08-19 09:16
政策支持框架 - 广东省发布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 涵盖空间基础设施 自主创新 产业集聚 应用规模 市场主体 投融资机制及人才支撑七大方面共21条具体措施 [1][3] 空间基础设施布局 - 支持企业投资建设民商用卫星星座 提供项目申报核准绿色通道及卫星频轨资源协调保障 [1][4] - 鼓励地市支持卫星星座建设 对组网成功并运营的企业研究事后奖励措施 [4] - 推进地面站网节点建设 按投资总额给予10%资金支持 单个节点支持不高于200万元 单个企业年度累计支持最高1000万元 [1][4] 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 鼓励企业攻关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 低成本卫星 关键载荷 星座组网与测运控 直连卫星通信等核心技术 优先纳入科技计划项目 [2][4] - 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给予不超过50%配套资金支持 落实研发支出100%税前加计扣除政策 [2][4] - 支持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 新型研发机构享受进口仪器设备免税 省重点实验室获一次性资助 [4] - 推动科研设施开放共享 开展专利导航及数据库建设促进技术转化应用 [4] 星箭产业集聚发展 - 支持星箭产品纳入首台套装备政策 按售价30%给予奖励 成套装备最高700万元/套 单台装备最高300万元/台 [5] - 对符合国家目录的装备产品按售价30%奖励 成套装备最高900万元/套 单台装备最高500万元/台 [5] - 支持卫星应用终端制造产线改造升级 单个项目奖励不超过1500万元 [5][6] - 建设特色产业园区 按新增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不超过2%给予事后奖励 [6] 卫星应用产业扩张 - 打造低空经济 移动通信 物流运输 智慧城市等前沿领域应用场景 加大政府采购支持力度 [6] - 推动卫星技术在公共服务领域规模化应用 支持重大创新产品推广 [6] - 鼓励采购国产卫星数据及产品 拓展卫星导航 遥感海外市场 支持算力服务采购 [6] - 挖掘卫星数据资产价值 推动国家卫星中心设立广东分中心 鼓励数据资产合规登记奖励 [6] 市场主体培育 - 支持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落实所得税减免 对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奖励 [2][7] - 鼓励获取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 民用航天发射许可等资质 地市对新获资质企业给予奖励 [7] - 推动参与国际规则标准制定 对主导国际标准 国家标准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和30万元奖励 [7] 投融资机制创新 - 统筹超长期特别国债 科技创新再贷款等政策性工具 给予重点项目前期经费及专项债券支持 [9] - 研究通过政府投资基金支持前沿技术攻关 火箭卫星研发 星座组建运营等领域 [9] - 对投资种子期 初创期企业的机构按实际投资额给予补助 组织项目融资对接会 [9] - 开发商业航天专属保险产品 对购买保险产品的科技型企业给予保费补助 [9] 人才支撑体系 - 加强国家级领军人才 海外高端人才招引 纳入人才优粤卡支持范围 享受当地居民待遇 [10] - 支持院校成立空天技术研究院 增设相关学科 推动产教融合建设实习实训基地 [10] - 下放高级职称评审权 推动企业开展职称自主评审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