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指数

搜索文档
北交所指数和混合交易制度有望很快落地
新华网· 2025-08-12 06:27
北交所指数规划 - 证监会研究推出北交所指数和混合交易制度 北交所已积极开展相关工作[1] - 指数推出可方便投资人跟踪市场 为投资产品设立收益基准 并设计指数化被动产品 为市场引入新资金[1] - 混合交易制度可提升市场流动性 两项措施均针对当前市场痛点[1] - 北交所现有89只股票 5月新股发行提速后市场预计更快扩容 指数编制已具备数量条件[1] - 精选层平移股票较多 多数公司交易时长已达编入指数标准[1] - 指数推出后公募基金可研发指数基金 不符合50万元门槛投资人可通过公募基金参与交易 扩大北交所影响力[1] - 指数标的实行动态调整 激励上市公司规范经营和做大做强[1] 指数编制特殊性与标准 - 指数编制需考虑个股市值差异较大 权重设置需重点考量[2] - 需关注市场流动性差异 部分个股日成交不足50万元 指数产品化存在难度[2] - 样本数量建议30家至50家 随上市公司数量增加可动态调整样本股[2] - 选取标准包括行业代表性公司及具有北交所市场特点的公司[2] 混合交易制度实施 - 新三板2014年8月实行做市商制度 为境内资本市场首次实践[2] - 北交所推行混合交易制度基础硬件难度不大 但需进一步讨论操作规则[2] - 需明确做市商T+0或T+1规则 券商内部自营与做市防火墙机制 以及自营与做市能否同时交易同一股票[2] - 新三板做市商制度运行7年多 做市商对许多企业了解充分 有助于追踪北交所企业并提升价值发现功能[2] - 混合交易制度对科创型企业具三重作用:提升价值发现功能 平抑价格波动发挥稳定器作用 同时交易提升交易效率[3]
北交所指数呼之欲出 提升市场价值发现功能
新华网· 2025-08-12 06:26
北交所指数推出的背景与意义 - 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增至97家 为指数编制提供数量基础 [1] - 指数推出有利于吸引长期增量资金并提升市场价值发现功能 [1] 指数推出的成熟条件 - 技术条件成熟 北交所已委托中证指数公司进行指数开发维护和实时计算管理 [2] - 政策层面支持 北京市"两区"工作领导小组4月强调抓紧推出指数 证监会5月表态研究推出指数 [2] - 具备指数编制方案 板块运行 样本数量 技术准备四大基础 [2] - 专家认为需至少100家上市公司以保证样本代表性 [3] 指数对市场结构的改善作用 - 指数可反映整体行情 吸引长期资金进入市场 [4] - 有助于扩大多元化投资者群体 改善投资者结构 [4] - 公募基金可通过指数开发产品带来长期稳定增量资金 [4] - 为不符合准入要求的投资人提供投资渠道 [4] 指数编制的特殊考量 - 需重点考虑个股市值差异较大的权重设置问题 [6] - 流动性差异要求指数产品化更适用30或50指数 [6] - 成份股选择需注重代表性及权重比例合理性 [7] - 样本数量建议30-50家 未来随上市公司增加调整 [7] - 编制需突出创新属性 防止个别企业权重过大导致指数失真 [7] 指数推出的战略价值 - 可推动金融机构发行投资北交所的金融产品 [5] - 增强市场流动性及价格发现效率 [5] - 强化资本市场促进科技资本产业循环的枢纽作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