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北交所指数和混合交易制度有望很快落地
新华网·2025-08-12 06:27

北交所指数规划 - 证监会研究推出北交所指数和混合交易制度 北交所已积极开展相关工作[1] - 指数推出可方便投资人跟踪市场 为投资产品设立收益基准 并设计指数化被动产品 为市场引入新资金[1] - 混合交易制度可提升市场流动性 两项措施均针对当前市场痛点[1] - 北交所现有89只股票 5月新股发行提速后市场预计更快扩容 指数编制已具备数量条件[1] - 精选层平移股票较多 多数公司交易时长已达编入指数标准[1] - 指数推出后公募基金可研发指数基金 不符合50万元门槛投资人可通过公募基金参与交易 扩大北交所影响力[1] - 指数标的实行动态调整 激励上市公司规范经营和做大做强[1] 指数编制特殊性与标准 - 指数编制需考虑个股市值差异较大 权重设置需重点考量[2] - 需关注市场流动性差异 部分个股日成交不足50万元 指数产品化存在难度[2] - 样本数量建议30家至50家 随上市公司数量增加可动态调整样本股[2] - 选取标准包括行业代表性公司及具有北交所市场特点的公司[2] 混合交易制度实施 - 新三板2014年8月实行做市商制度 为境内资本市场首次实践[2] - 北交所推行混合交易制度基础硬件难度不大 但需进一步讨论操作规则[2] - 需明确做市商T+0或T+1规则 券商内部自营与做市防火墙机制 以及自营与做市能否同时交易同一股票[2] - 新三板做市商制度运行7年多 做市商对许多企业了解充分 有助于追踪北交所企业并提升价值发现功能[2] - 混合交易制度对科创型企业具三重作用:提升价值发现功能 平抑价格波动发挥稳定器作用 同时交易提升交易效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