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养老科技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常住老年人口首破500万,“银发经济”加速转向品质生活
新京报· 2025-09-09 13:16
人口统计数据 - 截至2024年底北京市常住老年人达514万人 首次突破500万大关 占常住人口比例23.5% [1][2] - 老年人口较2023年增加19.2万人 增长率达3.9% [2] - 8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68.7万人 占总人口3.1% 户籍高龄人口66.1万人 占比4.6% [2] - 老年抚养比为36.5% 较2023年提升1.9个百分点 每3个劳动力需负担1位老年人 [3] 区域分布特征 - 朝阳区 海淀区 丰台区为老年人口数量前三区域 [2] - 西城区(30.8%) 门头沟区(30.6%) 东城区(30.4%)为老龄化率前三区域 [2] 养老服务基础设施 - 全市备案养老机构608家 提供床位10.9万张 全部具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 [4] - 系统布局105家区域养老中心 300余家养老照料中心 1500余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 [4] - 建设2.8万张家庭养老床位 为4.3万名家庭照护者提供专业赋能 [4] - 养老助餐点2666家 覆盖超90%城乡社区及453.4万老年人 [4] 银发经济消费特征 - 老年食品需求居首位 近90%受访者关注健康营养 月均食品消费1033元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8个百分点 [6][7] - 老年教育需求占比85% 超越健康需求居第二位 [7] - 旅游需求位列第五 偏好自助游与深度体验式旅行 [8] - 51.9%受访老人年度非基础消费超5000元 22.6%超1万元 [9] 产业发展规模 - 老年消费规模从2010年558亿元增长至2023年2914亿元 年均增速14.76% [9] - 2023年老年消费总规模4782亿元(含政府消费) 占GDP比重10.93% [9] - 养老科技企业数量达4516家 占比24.75% 为六大细分赛道中最高 [10] - 2022-2024年每年新设养老科技企业超300家 覆盖人工智能 可穿戴设备 养老机器人等领域 [10] 政策与创新方向 - 推动"冬南夏北"旅居养老模式 促进银发经济多元业态发展 [4] - 强化失能失智老人专业照护能力 深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5] - 通过明码标价策略推动科技养老产品市场化 [10]
加强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上海市养老科技产业园开园
第一财经· 2025-06-10 10:37
上海市养老科技产业园概况 - 上海市养老科技产业园依托闵行"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规划总面积1 3平方公里,分为0 3平方公里的创新研发区和1平方公里的产业承载区[1] - 产业园已引进40余家养老科技创新企业,建设了研发测试公共服务平台、展示平台和孵化器等配套功能[1] - 产业园是《上海市推进养老科技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的重点任务之一[1][3] 发展目标与规划 - 到2027年目标建成养老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高地,包括创建1个产业园、1~2个高质量孵化器、3~5个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基础设施[3] - 计划引进培育5~10家龙头企业,建设5~10个养老科技产品展示体验基地,年均服务老年人超过500万人次[3] - 重点发展智能化、高端化、老年友好的创新产品,培育特色优质企业,打造国际影响力的养老科技产业集群[3] 合作与支持 - 上海市科委、民政局、闵行区政府与腾讯科技四方签署了推进养老科技发展的合作框架协议[1] - 产业园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科技项目研发,推进技术转化[1] - 研发测试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技术原理验证、产品原型验证以及市场化服务,帮助科技项目对接市场资源[4] 企业参与情况 - 中进宏康医疗科技选择落户产业园,看重大零号湾的创新氛围和周边高校研发力量[4] - 聚交芯创医疗电子负责运营研发测试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从概念验证到市场资源对接的全流程服务[4] 市场需求驱动 - 未来老年人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提升将带动对高品质、个性化、多样化养老科技产品的需求增长[1]